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9
版次: 1
ISBN: 9787567224834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7页
字数: 27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3人买过
  •   中华曲艺音乐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在于它的音乐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加上说唱相间、叙事与代言互为一体的特点,从而描绘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逼真的人物形象。作为曲艺音乐的重要载体和杰出代表,纵观苏州弹词音乐结构的最初形成,无论是侧重于叙事的马调,还是偏向于抒情的俞调,如果纯粹而单一地局限于叙事或代言(抒情)的话,都将难以全面地显现它的说唱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们处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极端。所以,一代代评弹人都十分自觉地去注意并解决好这个问题,使这两种曲调在各自完善的过程中都朝着同一个目标相融相生,更服从于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曲目内容的最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曲艺艺术的观赏要求、对苏州弹词音乐的审美心理,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广大受众不再仅仅停留于对一般意义上苏州弹词长篇说唱式的被动接受,而是更本能地结合着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情感和规定情境去进行体验式的主观鉴赏;尤其是一些特定的大型主题项目和全新的整体构思创编,更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带着富有开创性的音乐思维去描绘和展现苏州评弹更加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
      潘益麟先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出身“科班”.具有良好的舞台实践感悟和专业积累,并长期从事苏州弹词音乐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中,他集半个多世纪的从业经历和独特匠心,在自觉遵循且高度敬畏苏州评弹文化个性和丰厚历史底蕴的同时,对苏州弹词唱腔艺术做出了富有积极意义的、“润物细无声”的音乐创新;这种创新既合乎传统苏州弹词中“阴阳、清浊、四呼、五音”等字正腔圆的基本规律,又较好地顾及了唱腔与声部、同声与转调、伴奏与配器等多重手段的相互关系,实现了苏州弹词音乐艺术与苏州地方语言文化的相得益彰和完美融合,推出了《姑苏水巷》《英雄谱》《佛缘》《茉莉情》《蘩漪悲歌》《乡愁》等一系列不同主题、不同韵味、不同风格、让人赏心悦目的弹词新曲,赢得了各级领导、广大受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潘益麟,1948年生于苏州,苏州评弹学校高级讲师。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历任苏州市评弹团演员,苏州评弹学校教务科长、副校长、工会主席等职。
      长期从事评弹艺术教育教学和弹词音乐研究创作工作。曾撰写《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评弹表演专业“唱腔设计”课程开发意义》《音声相和话对唱——以苏州弹词传统经典男女声对唱为例》《试论艺术创造中的借鉴——以弹词部分流派唱腔对蒋调的借鉴为例》等论文和苏州评弹学校校本教材《弹词唱腔设计》。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苏州评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演唱)教材》、江苏地方戏曲系列《苏州评弹简明读本》《邢晏芝唱腔集》等书的编著工作。2013年,被评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名师”。
      弹词音乐作品主要有《姑苏水巷》《茉莉情》《乡愁》《蘩漪悲歌》《劫后北川》《好人礼赞》《美德扬帆》《盘门行》《英雄谱》《相女婿》《凯旋曲》《好一朵江南奇葩》《江南小阿妹》《肝胆相照》《评弹摇滚3·15》《乐为农家添春光》《和之韵》《梅兰竹菊吟》《生命的价值》《爱河荡漾》等。
      弹词开篇《姑苏水巷》获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戏曲MTV比赛银奖、全国百家电视台音乐MTV比赛金奖、江苏省第三届曲艺节创作银奖、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的“集体三等功”、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创作奖;弹词开篇《凯旋曲》(合作)获全国曲艺比赛作曲三等奖;小组唱《相女婿》获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节目奖;小组唱《英雄谱》获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节目奖、苏州市“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开篇《盘门行》《茉莉情》《劫后北川》《乡愁》《蘩漪悲歌》蝉联五届江苏曲艺奖“芦花奖·音乐奖”;评弹表演唱《乐为农家添春光》获国家卫生部全国会演一等奖;开篇《美德扬帆》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曲协“新创优秀曲艺节目奖”;《梦在江南》获中国曲协“中国梦·曲艺比赛”一等奖。
      《姑苏水巷》《相女婿》《英雄谱》《佛缘》《江南小阿妹》《肝胆相照》《美德扬帆》《茉莉情》《蘩漪悲歌》《乡愁》《乐为农家添春光》《芦花谣》等十余首弹词音乐作品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序一
    序二
    贺潘益麟先生著作出版
    师生情 词曲缘
    潘益麟艺术简历
    贾巧姐(弹词开篇)
    凯旋曲(弹词开篇)
    此时房内寂无声 弹词广播剧《爱的升华》选曲
    杨淑英告状 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选曲
    相女婿(弹词小组唱)
    荧屏奇葩(女声小组唱)
    英雄谱(弹词女声小组唱)
    姑苏水巷(弹词开篇)
    伍子胥(弹词开篇)
    佛缘(女声小组唱)
    口衔祥云燕归乡(女声小组唱)
    盘门行(弹词开篇)
    普法之歌(弹词开篇)
    光前裕后永绵绵(评弹女声组唱)
    江南小阿妹(女声小组唱)
    好一朵江南奇葩(女声小组唱)
    **展唱(弹词曲牌联唱)
    忆峥嵘岁月(评弹小组唱)
    评弹摇滚3·15
    梅兰竹菊吟(女声小组唱)
    乐为农家添春光(评弹情景表演唱)
    万代千秋儿女心(女声小组唱)
    茉莉情(弹词开篇)
    生命的价值(评弹与快板)
    美德扬帆(男、女声对唱开篇)
    大拜年(小组唱)
    劫后北川(弹词小组唱)
    蘩漪悲歌又名《蘩漪之恋》(弹词开篇)
    乡愁(弹词开篇)
    好人礼赞(评弹小组唱)
    吴中山水美(男女声小组唱)
    姑苏游(少儿评弹表演唱)
    枫桥夜泊(男女声对唱)
    芦花谣(评弹表演唱)
    附录
    潘益麟弹词音乐主要作品一览表
    由小巷深处飘来的旋律一记评弹曲作者潘益麟及其作品
    音声相和话对唱——弹词传统经典男女声对唱赏析
    琴调开篇《潇湘夜雨》的艺术特色
    试论艺术创造中的借鉴——以弹词部分流派唱腔对蒋调的借鉴为例
  • 内容简介:
      中华曲艺音乐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在于它的音乐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加上说唱相间、叙事与代言互为一体的特点,从而描绘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逼真的人物形象。作为曲艺音乐的重要载体和杰出代表,纵观苏州弹词音乐结构的最初形成,无论是侧重于叙事的马调,还是偏向于抒情的俞调,如果纯粹而单一地局限于叙事或代言(抒情)的话,都将难以全面地显现它的说唱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们处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极端。所以,一代代评弹人都十分自觉地去注意并解决好这个问题,使这两种曲调在各自完善的过程中都朝着同一个目标相融相生,更服从于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曲目内容的最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曲艺艺术的观赏要求、对苏州弹词音乐的审美心理,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广大受众不再仅仅停留于对一般意义上苏州弹词长篇说唱式的被动接受,而是更本能地结合着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情感和规定情境去进行体验式的主观鉴赏;尤其是一些特定的大型主题项目和全新的整体构思创编,更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带着富有开创性的音乐思维去描绘和展现苏州评弹更加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
      潘益麟先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出身“科班”.具有良好的舞台实践感悟和专业积累,并长期从事苏州弹词音乐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中,他集半个多世纪的从业经历和独特匠心,在自觉遵循且高度敬畏苏州评弹文化个性和丰厚历史底蕴的同时,对苏州弹词唱腔艺术做出了富有积极意义的、“润物细无声”的音乐创新;这种创新既合乎传统苏州弹词中“阴阳、清浊、四呼、五音”等字正腔圆的基本规律,又较好地顾及了唱腔与声部、同声与转调、伴奏与配器等多重手段的相互关系,实现了苏州弹词音乐艺术与苏州地方语言文化的相得益彰和完美融合,推出了《姑苏水巷》《英雄谱》《佛缘》《茉莉情》《蘩漪悲歌》《乡愁》等一系列不同主题、不同韵味、不同风格、让人赏心悦目的弹词新曲,赢得了各级领导、广大受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 作者简介:
      潘益麟,1948年生于苏州,苏州评弹学校高级讲师。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历任苏州市评弹团演员,苏州评弹学校教务科长、副校长、工会主席等职。
      长期从事评弹艺术教育教学和弹词音乐研究创作工作。曾撰写《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评弹表演专业“唱腔设计”课程开发意义》《音声相和话对唱——以苏州弹词传统经典男女声对唱为例》《试论艺术创造中的借鉴——以弹词部分流派唱腔对蒋调的借鉴为例》等论文和苏州评弹学校校本教材《弹词唱腔设计》。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苏州评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演唱)教材》、江苏地方戏曲系列《苏州评弹简明读本》《邢晏芝唱腔集》等书的编著工作。2013年,被评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名师”。
      弹词音乐作品主要有《姑苏水巷》《茉莉情》《乡愁》《蘩漪悲歌》《劫后北川》《好人礼赞》《美德扬帆》《盘门行》《英雄谱》《相女婿》《凯旋曲》《好一朵江南奇葩》《江南小阿妹》《肝胆相照》《评弹摇滚3·15》《乐为农家添春光》《和之韵》《梅兰竹菊吟》《生命的价值》《爱河荡漾》等。
      弹词开篇《姑苏水巷》获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戏曲MTV比赛银奖、全国百家电视台音乐MTV比赛金奖、江苏省第三届曲艺节创作银奖、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的“集体三等功”、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创作奖;弹词开篇《凯旋曲》(合作)获全国曲艺比赛作曲三等奖;小组唱《相女婿》获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节目奖;小组唱《英雄谱》获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节目奖、苏州市“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开篇《盘门行》《茉莉情》《劫后北川》《乡愁》《蘩漪悲歌》蝉联五届江苏曲艺奖“芦花奖·音乐奖”;评弹表演唱《乐为农家添春光》获国家卫生部全国会演一等奖;开篇《美德扬帆》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曲协“新创优秀曲艺节目奖”;《梦在江南》获中国曲协“中国梦·曲艺比赛”一等奖。
      《姑苏水巷》《相女婿》《英雄谱》《佛缘》《江南小阿妹》《肝胆相照》《美德扬帆》《茉莉情》《蘩漪悲歌》《乡愁》《乐为农家添春光》《芦花谣》等十余首弹词音乐作品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 目录:
    序一
    序二
    贺潘益麟先生著作出版
    师生情 词曲缘
    潘益麟艺术简历
    贾巧姐(弹词开篇)
    凯旋曲(弹词开篇)
    此时房内寂无声 弹词广播剧《爱的升华》选曲
    杨淑英告状 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选曲
    相女婿(弹词小组唱)
    荧屏奇葩(女声小组唱)
    英雄谱(弹词女声小组唱)
    姑苏水巷(弹词开篇)
    伍子胥(弹词开篇)
    佛缘(女声小组唱)
    口衔祥云燕归乡(女声小组唱)
    盘门行(弹词开篇)
    普法之歌(弹词开篇)
    光前裕后永绵绵(评弹女声组唱)
    江南小阿妹(女声小组唱)
    好一朵江南奇葩(女声小组唱)
    **展唱(弹词曲牌联唱)
    忆峥嵘岁月(评弹小组唱)
    评弹摇滚3·15
    梅兰竹菊吟(女声小组唱)
    乐为农家添春光(评弹情景表演唱)
    万代千秋儿女心(女声小组唱)
    茉莉情(弹词开篇)
    生命的价值(评弹与快板)
    美德扬帆(男、女声对唱开篇)
    大拜年(小组唱)
    劫后北川(弹词小组唱)
    蘩漪悲歌又名《蘩漪之恋》(弹词开篇)
    乡愁(弹词开篇)
    好人礼赞(评弹小组唱)
    吴中山水美(男女声小组唱)
    姑苏游(少儿评弹表演唱)
    枫桥夜泊(男女声对唱)
    芦花谣(评弹表演唱)
    附录
    潘益麟弹词音乐主要作品一览表
    由小巷深处飘来的旋律一记评弹曲作者潘益麟及其作品
    音声相和话对唱——弹词传统经典男女声对唱赏析
    琴调开篇《潇湘夜雨》的艺术特色
    试论艺术创造中的借鉴——以弹词部分流派唱腔对蒋调的借鉴为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弦索乐舞(中国西南胡琴文化传承研究)
席玲玲、谭勇、韩利 著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弦索春秋
张如君、刘韻若 著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
林玲 编
弦索吟:潘益麟弹词音乐作品选(附光盘)
弦索烟云:苏州评弹口述历史
潘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