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黎冰鸿文献集

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黎冰鸿文献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3
版次: 1
ISBN: 9787550315747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9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1人买过
  •   国美校训箴言:行健、居敬、会通、履远。何谓居敬?“往圣采经典,先师垂教范。”一代代的先师行以垂范、言以规箴,跬成名校的学脉。这个传承不怠的学脉中,既见名师大家的文心使命、绝学精品,又涵他们的人格品类、气质神韵。美院伴山水名湖,守江南文山,一批批艺者聚合于此,成就名校事业,将个人的志节功业化在学院的大业之中,可谓不世出的缘分。此缘在湖山,在人气,在世代风华、人文跬积,让后辈总怀拳拳敬心。
      国美建校将近九秩。回顾九十年,仿佛中华艺术教育的缩影,代代先师名家的身影叠映在历史的天际之上,伴青山肃穆、平湖风流,凝成西湖艺苑的人格范型。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首在孤山远志。八十八年前,国立艺术院借西湖罗苑,于湖山清明中创建。蔡元培先生乘周末之暇,来杭举办建院仪典,发表演讲《学院为研究学术而设》。从此,一代年轻精英会聚平湖,追蹑蔡先生的艺教理想,学术研究与国民美育成艺院圭臬。林风眠先生身负重托,面对一片贫弱的环境,将美育视为一种精神信仰的运动,践行中西融合的实验与理想。孤山虽清冷,却包孕着国立艺术院的青春激情。罗苑旁莅苏白二公祠,二公祠所依傍的后山,荒天古木,空谷回声。北宋名士林和靖先生梅林归鹤,就在此处。多少年后,一代禁烟名将林则徐罢官经此,祭扫同姓先贤,出私资修葺墓陵。杭州最后一任知府林启兴学有功,逝后杭城人在此建“林社”之筑。一脉林姓的史秩在林山中隐没,当年的林风眠先生于晨昏漫步、春秋眺望中,胸襟可曾洒落名士风流的逸习?但那湖山蕴含的高情远致,一次又一次地催剥国美先贤的学术肝肠与使命担当,却是可以揣想与追怀的。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的第二特性是清波悲情。去年,我们为“世纪风眠”画展绘制《湖山清明》,遥想初建艺术院的一代名师立身湖畔的景象。但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师的命运,似乎都充满蹉跎,历尽坎坷。也正是这些传奇式的蹉跎,造就了先师们跌宕起伏的形象。一代名师吴大羽先生以其激情和卓识,在20世纪30年代的学生中负有盛名。在抗战的困难环境中,吴冠中先生曾代表学生们致以激情书信,诚心恳望先生回校教学。吴大羽先生既是画家,又是诗者。 一 生平
    个人小传黎冰鸿
    聚散与友谊吕伦
    他微笑着离去
    ——痛悼我们的父亲黎冰鸿黎田黎小冰黎江黎小亭
    怀黎冰鸿画友郑家镇
    悼黎冰鸿老师陈位坤
    半世纪“疯子”生涯——悼念黎冰鸿兄卢敦
    回忆黎冰鸿教授在华中建设大学北撤山东时的二三事王奇因
    他仍在燃烧——怀念黎冰鸿同志张映雪
    忆黎冰鸿院长田源
    纪念冰鸿同志莫朴
    黎冰鸿先生逸事两则朱维明
    忆冰鸿张天虹

    二 作品

    三 著述
    焚画记
    黎副院长对油四的谈话(摘要)
    对费以复等先生发言的意见
    难忘的印象衷心的祝贺
    油画系教材提纲(第二次修正)第三部分:创作课教材提纲
    亲切的关怀前进的动力
    总结经验教训把我省的美术事业搞上去
    在美协浙江分会二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我与上海美术界朋友
    美术创作教学谈
    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创作教学大纲(草案)

    四 研究
    访油画《南昌起义》的作者黎冰鸿教授中国新闻社记者
    深入生活画英雄浙江日报记者
    “黎冰鸿画展”前言画展组委会
    他是一团火一怀念冰鸿同志肖峰
    黎冰鸿先生的绘画艺术全山石
    岁月易逝,画情依旧
    ——忆黎冰鸿的革命历史画《南昌起义》郑毓敏
    黎冰鸿油画《南昌起义》非“文革”美术作品耶耳
    忆黎冰鸿老师敖德观
    拨开蒙在名画上的历史谜团
    ——关于黎冰鸿先生油画《南昌起义》的历史考证王小玲陈洪模
    黎冰鸿《南昌起义》陈履生
    诚意塑起义写生铸人生
    ——写给黎冰鸿先生艺术回顾展许江
    人民艺术家黎冰鸿张晴
    绘心艺魂——黎冰鸿的红色艺履裴媛媛
    黎冰鸿艺术概述杨桦林
    大艺至真:黎冰鸿的艺术张苗苗
    浅议黎冰鸿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附录
  • 内容简介:
      国美校训箴言:行健、居敬、会通、履远。何谓居敬?“往圣采经典,先师垂教范。”一代代的先师行以垂范、言以规箴,跬成名校的学脉。这个传承不怠的学脉中,既见名师大家的文心使命、绝学精品,又涵他们的人格品类、气质神韵。美院伴山水名湖,守江南文山,一批批艺者聚合于此,成就名校事业,将个人的志节功业化在学院的大业之中,可谓不世出的缘分。此缘在湖山,在人气,在世代风华、人文跬积,让后辈总怀拳拳敬心。
      国美建校将近九秩。回顾九十年,仿佛中华艺术教育的缩影,代代先师名家的身影叠映在历史的天际之上,伴青山肃穆、平湖风流,凝成西湖艺苑的人格范型。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首在孤山远志。八十八年前,国立艺术院借西湖罗苑,于湖山清明中创建。蔡元培先生乘周末之暇,来杭举办建院仪典,发表演讲《学院为研究学术而设》。从此,一代年轻精英会聚平湖,追蹑蔡先生的艺教理想,学术研究与国民美育成艺院圭臬。林风眠先生身负重托,面对一片贫弱的环境,将美育视为一种精神信仰的运动,践行中西融合的实验与理想。孤山虽清冷,却包孕着国立艺术院的青春激情。罗苑旁莅苏白二公祠,二公祠所依傍的后山,荒天古木,空谷回声。北宋名士林和靖先生梅林归鹤,就在此处。多少年后,一代禁烟名将林则徐罢官经此,祭扫同姓先贤,出私资修葺墓陵。杭州最后一任知府林启兴学有功,逝后杭城人在此建“林社”之筑。一脉林姓的史秩在林山中隐没,当年的林风眠先生于晨昏漫步、春秋眺望中,胸襟可曾洒落名士风流的逸习?但那湖山蕴含的高情远致,一次又一次地催剥国美先贤的学术肝肠与使命担当,却是可以揣想与追怀的。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的第二特性是清波悲情。去年,我们为“世纪风眠”画展绘制《湖山清明》,遥想初建艺术院的一代名师立身湖畔的景象。但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师的命运,似乎都充满蹉跎,历尽坎坷。也正是这些传奇式的蹉跎,造就了先师们跌宕起伏的形象。一代名师吴大羽先生以其激情和卓识,在20世纪30年代的学生中负有盛名。在抗战的困难环境中,吴冠中先生曾代表学生们致以激情书信,诚心恳望先生回校教学。吴大羽先生既是画家,又是诗者。
  • 目录:
    一 生平
    个人小传黎冰鸿
    聚散与友谊吕伦
    他微笑着离去
    ——痛悼我们的父亲黎冰鸿黎田黎小冰黎江黎小亭
    怀黎冰鸿画友郑家镇
    悼黎冰鸿老师陈位坤
    半世纪“疯子”生涯——悼念黎冰鸿兄卢敦
    回忆黎冰鸿教授在华中建设大学北撤山东时的二三事王奇因
    他仍在燃烧——怀念黎冰鸿同志张映雪
    忆黎冰鸿院长田源
    纪念冰鸿同志莫朴
    黎冰鸿先生逸事两则朱维明
    忆冰鸿张天虹

    二 作品

    三 著述
    焚画记
    黎副院长对油四的谈话(摘要)
    对费以复等先生发言的意见
    难忘的印象衷心的祝贺
    油画系教材提纲(第二次修正)第三部分:创作课教材提纲
    亲切的关怀前进的动力
    总结经验教训把我省的美术事业搞上去
    在美协浙江分会二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我与上海美术界朋友
    美术创作教学谈
    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创作教学大纲(草案)

    四 研究
    访油画《南昌起义》的作者黎冰鸿教授中国新闻社记者
    深入生活画英雄浙江日报记者
    “黎冰鸿画展”前言画展组委会
    他是一团火一怀念冰鸿同志肖峰
    黎冰鸿先生的绘画艺术全山石
    岁月易逝,画情依旧
    ——忆黎冰鸿的革命历史画《南昌起义》郑毓敏
    黎冰鸿油画《南昌起义》非“文革”美术作品耶耳
    忆黎冰鸿老师敖德观
    拨开蒙在名画上的历史谜团
    ——关于黎冰鸿先生油画《南昌起义》的历史考证王小玲陈洪模
    黎冰鸿《南昌起义》陈履生
    诚意塑起义写生铸人生
    ——写给黎冰鸿先生艺术回顾展许江
    人民艺术家黎冰鸿张晴
    绘心艺魂——黎冰鸿的红色艺履裴媛媛
    黎冰鸿艺术概述杨桦林
    大艺至真:黎冰鸿的艺术张苗苗
    浅议黎冰鸿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附录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