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

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308186377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5页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稻谷作为口粮消费的重要性,本研究依据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江西省稻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农户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对转型时期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从三个维度来定义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首先,从稻农水稻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的角度,来检验现阶段土地生产率与稻农经营规模的关系;其次,从劳动力持续非农就业的视角,来考察非农就业,以及非农就业伴随而来的土地流转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第三,从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利用的视角,先考察稻农水稻种植生产环节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再衡量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 作者简介:王建英,2010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学士,后于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先后赴日本筑波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访学。已发表论文于China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农户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一个综述
      2.1  单一模型框架下的农户模型
      2.2  农户模型分离性假设的检验和评述
      2.3  单一农户模型框架下农户模型的应用
      2.4  单一农户模型与集体农户模型的讨论与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转型时期中国粮食政策变迁与水稻生产变化趋势
      3.1  中国农村转型时期特征
      3.2  中国主要粮食政策变迁
      3.3  中国水稻生产变化趋势与现状分析
      3.4  粮食贸易政策及其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价值链视角下农村转型与水稻成本竞争力:国际比较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数据来源、抽样框架与分析样本
      4.4  农村转型背景下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稻米价值链转型趋势:宏观证据
      4.5  农村转型背景下稻米价值链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微观证据
      4.6  本章小结
    5  转型时期土地生产率与稻农经营规模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3  变量定义和数据基本描述
      5.4  实证分析模型
      5.5  计量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附表5.1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代表性文献中核心变量定义概览
      附表5.2  土地租金估计方程
    6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基于跨时期和地区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
      6.3  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6.4  描述性统计分析
      6.5  实证分析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转型时期稻农非农就业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7.1  引言
      7.2  实证分析模型
      7.3  模型与变量
      7.4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分析
      8.1  引言
      8.2  理论模型
      8.3  样本结构、变量定义和描述分析
      8.4  实证估计模型、变量和估计方法
      8.5  实证估计结果与检验
      8.6  本章小结
    9  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生产率效应分析
      9.1  引言
      9.2  分析框架
      9.3  实证分析模型和变量
      9.4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9.5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O.2  主要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稻谷作为口粮消费的重要性,本研究依据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江西省稻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农户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对转型时期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从三个维度来定义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首先,从稻农水稻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的角度,来检验现阶段土地生产率与稻农经营规模的关系;其次,从劳动力持续非农就业的视角,来考察非农就业,以及非农就业伴随而来的土地流转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第三,从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利用的视角,先考察稻农水稻种植生产环节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再衡量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建英,2010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学士,后于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先后赴日本筑波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访学。已发表论文于China
  •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农户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一个综述
      2.1  单一模型框架下的农户模型
      2.2  农户模型分离性假设的检验和评述
      2.3  单一农户模型框架下农户模型的应用
      2.4  单一农户模型与集体农户模型的讨论与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转型时期中国粮食政策变迁与水稻生产变化趋势
      3.1  中国农村转型时期特征
      3.2  中国主要粮食政策变迁
      3.3  中国水稻生产变化趋势与现状分析
      3.4  粮食贸易政策及其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价值链视角下农村转型与水稻成本竞争力:国际比较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数据来源、抽样框架与分析样本
      4.4  农村转型背景下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稻米价值链转型趋势:宏观证据
      4.5  农村转型背景下稻米价值链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微观证据
      4.6  本章小结
    5  转型时期土地生产率与稻农经营规模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3  变量定义和数据基本描述
      5.4  实证分析模型
      5.5  计量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附表5.1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代表性文献中核心变量定义概览
      附表5.2  土地租金估计方程
    6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基于跨时期和地区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
      6.3  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6.4  描述性统计分析
      6.5  实证分析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转型时期稻农非农就业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7.1  引言
      7.2  实证分析模型
      7.3  模型与变量
      7.4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分析
      8.1  引言
      8.2  理论模型
      8.3  样本结构、变量定义和描述分析
      8.4  实证估计模型、变量和估计方法
      8.5  实证估计结果与检验
      8.6  本章小结
    9  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生产率效应分析
      9.1  引言
      9.2  分析框架
      9.3  实证分析模型和变量
      9.4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9.5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O.2  主要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