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3-02
版次: 1
ISBN: 9787225064291
定价: 4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页数: 348页
分类: 历史
4人买过


  • 本书系走进青海历史丛书之一。吐谷浑是话跃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之一,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虽非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土著民族,但他们的活动对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做出过很大贡献。这个草原王国几经沉浮,顽强生存了350余年。史籍上偶有提及吐谷浑的话语,但也仅仅只是只言片语。本书将连缀吐谷浑人残留在历史时空中的真实片段追溯吐谷浑人走过的漫漫长路,努力再现那些曾经鲜话的生命,以及那段远去的风起云涌的历史。

    精彩内容:

    吐谷浑西迁及建国一、追根溯源吐谷浑是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之一,对开发和建设大西北作出过很大贡献。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土著居民,而是从遥远的东北千里迢迢迁徙到西北的。吐谷浑原属辽东鲜卑慕容部。鲜卑是中古时期活动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东胡的重要分支。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与鲜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西),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与鲜卑,受匈奴统治。东汉桓帝时(147167年),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檀石槐统一了分散的鲜卑各部,在弹汗山(今山西阳高县北洋河上游)建立可汗王庭,形成了强大的部落军事联盟,向东、西、北三面扩张。这一时期,鲜卑控制的区域南接汉地,北拒丁零,东却扶余,西击乌孙,东西长14000余里,南北宽7000余里,网罗了很多山川、水泽、盐池。檀石槐将这辽阔的区域分成东、中、西三个部分,每部设“大人”统领,东、中、西三部又各由20多个或10多个较小的部落组成。慕容部属于中部鲜卑,与柯部、阙居部同属于鲜卑本部部落,这三个部落因肤较白,被西部鲜卑和其他民族称之为“白部”“白虏”,又因该部首领的名字叫慕容,故被人称作“慕容鲜卑”。慕容鲜卑初居住在右北(治今河北泉)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曹魏初年,慕容部的首领莫护跋率领部落向东迁徙,迁到了辽西(治今河北卢龙东南)。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因跟随司马懿到辽东讨伐燕王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受封后,莫护跋又一次率部落迁徙,迁到了辽河西昌黎郡的棘城之北(今辽宁锦州附近),在那儿建立了。当时,燕国的男子喜欢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戴上后,走起路来一步三摇,显得十分飘逸。莫护跋很喜欢这种样式的帽子,经常将头发敛起来,戴上步摇冠。的人纷纷效仿他,一时蔚然成风。这是历史记载中慕容鲜卑接受的汉的开端。从此,慕容鲜卑开始吸收的汉,到莫护跋的孙子涉归时,这种吸收更为广泛和全面,史载其“渐变胡风,遵循华俗”。也是说,这一时期,慕容鲜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俗,开始学和遵从中原汉族的风俗。莫护跋死后,部落由他的儿子木延统领,木延曾受封为“左贤王”。魏正始七年(246年),木延跟随幽州刺史毋丘俭出征高句丽、秽貊,立下战功,被封为“大都督”。木延死后,木延的儿子涉归继位。涉归继续依附魏晋政权,多次跟随魏晋的军队出战。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涉归以“全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之功”,进拜“鲜卑单于”,并被封为“昌黎公”。受封后,他又率领部落迁都到了汉族聚居的辽东北(今辽宁彰武、铁岭)。晋太康十年(289年),涉归的儿子慕容廆又从辽东北迁回到辽水之西昌黎郡徒何(今辽宁的义县)青山。元康四年(294年),又由徒何南迁到棘城。

    引言吐谷浑西迁及建国一、追根溯源二、兄弟马斗三、千里跋涉四、吐延遇刺五、叶延立国六、碎奚惊变七、视连仁孝吐谷浑王国的勃兴一、视罴秣马厉兵二、树洛干英武三、阿柴折箭遗训四、生擒赫连定五、慕璝奉表告捷六、慕利延西征于阗七、拾寅定都伏罗川八、由战而和吐谷浑王国走向鼎盛一、度易侯攻灭宕昌二、丘冠先因礼仪被杀三、伏连筹外并戎狄四、伏连筹救助北魏五、伏连筹与柔然联姻六、夸吕增筑伏俟城七、远交近攻八、腹背受敌九、北周攻陷伏俟城十、“吐谷浑道”的兴盛十一、水融吐谷浑王国由盛转衰一、扰掠隋边二、隋文帝君子风度三、裴矩巧使借刀杀人之计四、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吐谷浑王国复国一、伏允复国二、袭扰唐境三、互市承风戍四、分化同盟军五、伏允老耄失政六、李靖西征吐谷浑七、诺曷钵降唐吐谷浑王国灭亡一、诺曷钵请婚二、甥舅之国三、禄东赞攻灭吐谷浑国四、诺曷钵背井离乡后王国时代的吐谷浑一、离井背乡的吐谷浑王族二、唐代内迁的吐谷浑人三、五代、北宋初年内迁的吐谷浑四、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五、吐谷浑人的历史密码余论一、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及其兴亡原因二、寻找遗失的草原王国吐谷浑三、走马北中国的鲜卑民族主要参文献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系走进青海历史丛书之一。吐谷浑是话跃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之一,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虽非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土著民族,但他们的活动对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做出过很大贡献。这个草原王国几经沉浮,顽强生存了350余年。史籍上偶有提及吐谷浑的话语,但也仅仅只是只言片语。本书将连缀吐谷浑人残留在历史时空中的真实片段追溯吐谷浑人走过的漫漫长路,努力再现那些曾经鲜话的生命,以及那段远去的风起云涌的历史。

    精彩内容:

    吐谷浑西迁及建国一、追根溯源吐谷浑是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之一,对开发和建设大西北作出过很大贡献。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北土著居民,而是从遥远的东北千里迢迢迁徙到西北的。吐谷浑原属辽东鲜卑慕容部。鲜卑是中古时期活动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东胡的重要分支。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与鲜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西),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与鲜卑,受匈奴统治。东汉桓帝时(147167年),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檀石槐统一了分散的鲜卑各部,在弹汗山(今山西阳高县北洋河上游)建立可汗王庭,形成了强大的部落军事联盟,向东、西、北三面扩张。这一时期,鲜卑控制的区域南接汉地,北拒丁零,东却扶余,西击乌孙,东西长14000余里,南北宽7000余里,网罗了很多山川、水泽、盐池。檀石槐将这辽阔的区域分成东、中、西三个部分,每部设“大人”统领,东、中、西三部又各由20多个或10多个较小的部落组成。慕容部属于中部鲜卑,与柯部、阙居部同属于鲜卑本部部落,这三个部落因肤较白,被西部鲜卑和其他民族称之为“白部”“白虏”,又因该部首领的名字叫慕容,故被人称作“慕容鲜卑”。慕容鲜卑初居住在右北(治今河北泉)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曹魏初年,慕容部的首领莫护跋率领部落向东迁徙,迁到了辽西(治今河北卢龙东南)。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因跟随司马懿到辽东讨伐燕王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受封后,莫护跋又一次率部落迁徙,迁到了辽河西昌黎郡的棘城之北(今辽宁锦州附近),在那儿建立了。当时,燕国的男子喜欢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戴上后,走起路来一步三摇,显得十分飘逸。莫护跋很喜欢这种样式的帽子,经常将头发敛起来,戴上步摇冠。的人纷纷效仿他,一时蔚然成风。这是历史记载中慕容鲜卑接受的汉的开端。从此,慕容鲜卑开始吸收的汉,到莫护跋的孙子涉归时,这种吸收更为广泛和全面,史载其“渐变胡风,遵循华俗”。也是说,这一时期,慕容鲜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俗,开始学和遵从中原汉族的风俗。莫护跋死后,部落由他的儿子木延统领,木延曾受封为“左贤王”。魏正始七年(246年),木延跟随幽州刺史毋丘俭出征高句丽、秽貊,立下战功,被封为“大都督”。木延死后,木延的儿子涉归继位。涉归继续依附魏晋政权,多次跟随魏晋的军队出战。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涉归以“全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之功”,进拜“鲜卑单于”,并被封为“昌黎公”。受封后,他又率领部落迁都到了汉族聚居的辽东北(今辽宁彰武、铁岭)。晋太康十年(289年),涉归的儿子慕容廆又从辽东北迁回到辽水之西昌黎郡徒何(今辽宁的义县)青山。元康四年(294年),又由徒何南迁到棘城。
  • 目录:


    引言吐谷浑西迁及建国一、追根溯源二、兄弟马斗三、千里跋涉四、吐延遇刺五、叶延立国六、碎奚惊变七、视连仁孝吐谷浑王国的勃兴一、视罴秣马厉兵二、树洛干英武三、阿柴折箭遗训四、生擒赫连定五、慕璝奉表告捷六、慕利延西征于阗七、拾寅定都伏罗川八、由战而和吐谷浑王国走向鼎盛一、度易侯攻灭宕昌二、丘冠先因礼仪被杀三、伏连筹外并戎狄四、伏连筹救助北魏五、伏连筹与柔然联姻六、夸吕增筑伏俟城七、远交近攻八、腹背受敌九、北周攻陷伏俟城十、“吐谷浑道”的兴盛十一、水融吐谷浑王国由盛转衰一、扰掠隋边二、隋文帝君子风度三、裴矩巧使借刀杀人之计四、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吐谷浑王国复国一、伏允复国二、袭扰唐境三、互市承风戍四、分化同盟军五、伏允老耄失政六、李靖西征吐谷浑七、诺曷钵降唐吐谷浑王国灭亡一、诺曷钵请婚二、甥舅之国三、禄东赞攻灭吐谷浑国四、诺曷钵背井离乡后王国时代的吐谷浑一、离井背乡的吐谷浑王族二、唐代内迁的吐谷浑人三、五代、北宋初年内迁的吐谷浑四、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五、吐谷浑人的历史密码余论一、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及其兴亡原因二、寻找遗失的草原王国吐谷浑三、走马北中国的鲜卑民族主要参文献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现代时
舒泥 著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及改良研究
杨巍;苏德毕力格;包扬;尚洪磊;赵艳华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寻宝记——博物馆探险日记(1-6)
殷向飞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牧俗与道德生活(蒙古文版)(精)/中国蒙古学文库
作者:斯仁;责编:王哈申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征占用指导手册
康海军 主编;徐公芳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传说/快乐少年/淘气大王董咚咚
许诺晨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文化标志丛书-巴林右旗卷(蒙)
那·恩和 主编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的儿子(精)
裴大元 改编;杜连仁 绘画;作者:孟左恭;责编:梁晓蛟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上的情人节 故事会珍藏本 散文 新华正版
《故事会》编辑部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上的小木屋 儿童文学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 新华正版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监测技术与应用
作者
草原王国吐谷浑 史学理论 胡芳,崔永红
草原小曼巴
王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