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5
版次: 1
ISBN: 9787522716916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2人买过
  • 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被寄予了推进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和建设基层党的“战斗堡垒”等功能期待,并依托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开展了协商治理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作者基于中国情境,在扬弃相关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将“政治统合”作为观察和分析城市社区协商治理运作逻辑的主要视角,力图由此揭示中国特色的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作者认为,通过组织互嵌和过程规制,政治统合下的协商治理有利于破解利益空间错配、集体行动困境等难题,优化居民自治,促成多方协同,维护日常秩序。而由于处在多重场域的交界面上,这一模式也面临着执行扭曲、运行梗阻和功能异化等风险挑战,其长效发展有赖于治理理念、制度体系、主体能力、互动格局等要素的系统性调适。 汤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治理、政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学术月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合作与独作论文多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合作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绪论

        一  研究缘起:新时代社区治理路径的探索与创新

        二  文献综述:转型期社区治理的主要难题与应对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发生背景

      第一节  流动社会的空间重塑:城市社区的特征与属性

        一  作为居住空间的社区:流动化、异质化与职住分离

        二  作为行政空间的社区:权力型塑的松散联合体

      第二节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新课题

        一  城市社区的法定自治形式

        二  居民自治难题:行政化、空间错位与制度刚性

        三  业主自治难题:集体行动困境与法律限制

      第三节  社区公共事务的类属与自治效能局限

        一  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要类型

        二  自治机制的能力短板

      第四节  利益分化与多主体共治

        一  城市社区的多方主体

        二  多方主体的差异化利益诉求

        三  社区共治体系构建的梗阻因素

    第二章  社区协商治理的研究省思、基本要素与分析视角

      第一节  理论反思

        一  协商治理: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扬弃

        二  政党领导的多方共治: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扬弃

        三  政社融合: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扬弃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  社区协商的类型与环节

        二  协商治理的主体构成

        三  协商治理的三重功能

      第三节  政治统合:社区协商治理的一个分析视角

    第三章  政治统合、制度供给与协商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第一节  社区中的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

        一  构建社区利益协调机制的现实需求

        二  建构秩序对自发秩序的补位与赋能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多重逻辑

        一  “人民性”政治、“兜底性”行政与权责失衡问题

        二  “治理”话语的兴起与公共权力体系的价值内化

        三  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多重逻辑

      第三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政策供给:上下联动与政策推行

        一  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政策过程

        二  次级试点与组织学习:专业组织的介入与政策执行优化

        三  政治引领、精英动员与协商治理机制的构建

    第四章  互嵌与融合:政治统合与社区协商治理体制建构

      第一节  社区治理的公共权力体系

        一  社区公共权力组织的一  体化

        二  从社区到楼院:社区公共权力体系的层级单元

        三  社区工作队伍:社区公共权力体系的关键结点

      第二节  结构互嵌与功能集成:协商治理的组织依托

        一  协商治理机制对社区治理层级体系的功能嵌入

        二  社区公共权力体系对协商治理机制的组织嵌入

        三  空间匹配的层级协商网络

      第三节  多方共治的政治统合机制

        一  复合的治理权: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权力基础

        二  嵌入与吸纳: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组织纽带

        三  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关系”资源

        四  政治统合机制的运用策略

    第五章  政治统合与社区协商治理的过程检视

      第一节  协商议事的事前准备

        一   协商动议与议题选定

        二  利益相关与协商主体的确定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主体对协商过程的引导、指导和参与

      第三节  政治统合、资源整合与协商决议的落实

    第六章  “任务—资源”约束与社区协商治理中的策略行为

      第一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案例考察

        一  平台搭建与协商共治:YP小区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案例1)

        二  上下联动与居民自治:JD社区协商治理的两个案例(案例2、3)

        三  风险规避与分散协商:XT小区更换物业事件(案例4)

        四  从综合整治到协商治理:KM胡同停车自治项目(案例5)

      第二节  社区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特征、工作策略与权力技术

        一  集中协商与分散协商:对矛盾激化风险的技术防范

        二  从“经协商的决策”到“对决策的协商”:共识达成困境的破解策略

        三  以未来愿景促成当下共识:降低共识达成阻力的沟通策略

        四  从横向合作到纵向协作:提升决策执行效率的操作策略

    第七章  结语: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再审视

      第一节  政治统合对于社区协商治理的关键作用

        一  制度供给与协商治理的长效运行

        二  机制创新与居民自治的优化

        三  “平台—网络”相嵌合的治理共同体建设

        四  矛盾协调与社区日常秩序的构建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偏差

        二  协商治理中的价值迷思

        三  “激励—约束”机制的失灵可能

        四  行政对治理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调适与发展

        一  以健全机制确保协商治理的有序发展

        二  以治理互动锻造多方主体的共治能力

        三  以制度沉淀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革新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被寄予了推进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和建设基层党的“战斗堡垒”等功能期待,并依托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开展了协商治理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作者基于中国情境,在扬弃相关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将“政治统合”作为观察和分析城市社区协商治理运作逻辑的主要视角,力图由此揭示中国特色的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作者认为,通过组织互嵌和过程规制,政治统合下的协商治理有利于破解利益空间错配、集体行动困境等难题,优化居民自治,促成多方协同,维护日常秩序。而由于处在多重场域的交界面上,这一模式也面临着执行扭曲、运行梗阻和功能异化等风险挑战,其长效发展有赖于治理理念、制度体系、主体能力、互动格局等要素的系统性调适。
  • 作者简介:
    汤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治理、政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学术月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合作与独作论文多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合作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新时代社区治理路径的探索与创新

        二  文献综述:转型期社区治理的主要难题与应对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发生背景

      第一节  流动社会的空间重塑:城市社区的特征与属性

        一  作为居住空间的社区:流动化、异质化与职住分离

        二  作为行政空间的社区:权力型塑的松散联合体

      第二节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新课题

        一  城市社区的法定自治形式

        二  居民自治难题:行政化、空间错位与制度刚性

        三  业主自治难题:集体行动困境与法律限制

      第三节  社区公共事务的类属与自治效能局限

        一  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要类型

        二  自治机制的能力短板

      第四节  利益分化与多主体共治

        一  城市社区的多方主体

        二  多方主体的差异化利益诉求

        三  社区共治体系构建的梗阻因素

    第二章  社区协商治理的研究省思、基本要素与分析视角

      第一节  理论反思

        一  协商治理: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扬弃

        二  政党领导的多方共治: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扬弃

        三  政社融合: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扬弃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  社区协商的类型与环节

        二  协商治理的主体构成

        三  协商治理的三重功能

      第三节  政治统合:社区协商治理的一个分析视角

    第三章  政治统合、制度供给与协商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第一节  社区中的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

        一  构建社区利益协调机制的现实需求

        二  建构秩序对自发秩序的补位与赋能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多重逻辑

        一  “人民性”政治、“兜底性”行政与权责失衡问题

        二  “治理”话语的兴起与公共权力体系的价值内化

        三  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多重逻辑

      第三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政策供给:上下联动与政策推行

        一  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的政策过程

        二  次级试点与组织学习:专业组织的介入与政策执行优化

        三  政治引领、精英动员与协商治理机制的构建

    第四章  互嵌与融合:政治统合与社区协商治理体制建构

      第一节  社区治理的公共权力体系

        一  社区公共权力组织的一  体化

        二  从社区到楼院:社区公共权力体系的层级单元

        三  社区工作队伍:社区公共权力体系的关键结点

      第二节  结构互嵌与功能集成:协商治理的组织依托

        一  协商治理机制对社区治理层级体系的功能嵌入

        二  社区公共权力体系对协商治理机制的组织嵌入

        三  空间匹配的层级协商网络

      第三节  多方共治的政治统合机制

        一  复合的治理权: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权力基础

        二  嵌入与吸纳: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组织纽带

        三  社区共治体系建设的“关系”资源

        四  政治统合机制的运用策略

    第五章  政治统合与社区协商治理的过程检视

      第一节  协商议事的事前准备

        一   协商动议与议题选定

        二  利益相关与协商主体的确定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主体对协商过程的引导、指导和参与

      第三节  政治统合、资源整合与协商决议的落实

    第六章  “任务—资源”约束与社区协商治理中的策略行为

      第一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案例考察

        一  平台搭建与协商共治:YP小区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案例1)

        二  上下联动与居民自治:JD社区协商治理的两个案例(案例2、3)

        三  风险规避与分散协商:XT小区更换物业事件(案例4)

        四  从综合整治到协商治理:KM胡同停车自治项目(案例5)

      第二节  社区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特征、工作策略与权力技术

        一  集中协商与分散协商:对矛盾激化风险的技术防范

        二  从“经协商的决策”到“对决策的协商”:共识达成困境的破解策略

        三  以未来愿景促成当下共识:降低共识达成阻力的沟通策略

        四  从横向合作到纵向协作:提升决策执行效率的操作策略

    第七章  结语: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再审视

      第一节  政治统合对于社区协商治理的关键作用

        一  制度供给与协商治理的长效运行

        二  机制创新与居民自治的优化

        三  “平台—网络”相嵌合的治理共同体建设

        四  矛盾协调与社区日常秩序的构建

      第二节  社区协商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偏差

        二  协商治理中的价值迷思

        三  “激励—约束”机制的失灵可能

        四  行政对治理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  社区协商治理的调适与发展

        一  以健全机制确保协商治理的有序发展

        二  以治理互动锻造多方主体的共治能力

        三  以制度沉淀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革新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管理网格员(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
城市管理网格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编委会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三版)
马成正,张明春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
杨开忠 张永生 顾 问; 单菁菁 武占云 张卓群 主编;董亚宁 王菡副主编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体检方法与实践
林澎,吴永兴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更新景观改造:公共空间的城市再生 未来社区 社区营造 街区设计 共建花园 旧城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 传承城市文脉
许哲瑶;凤凰空间 出品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精细化典型案例汇编(第四辑)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更新项目全周期业财税管理指南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蔡昌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形象与地标空间——基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饶鉴、王鑫 著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干部学院)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更新的治理创新
黄卫东 林辰芳 赵若焱 郭立德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著
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基于政治统合的视角
城市春晖
陈新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