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模式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模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122408679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0页
字数: 254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本书是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分析,借鉴国外同类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组成的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通过做有师德的教师、做好学习的教师、做善交流的教师“三做”实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三能”能力,终培养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工程师、技师“三师”教师,化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二级学院管理者、中青年教师等的学习书籍,也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章“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概述 001

    节“双高计划”中关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解读 001

    一、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001

    二、引培一批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业务领军人才 002

    三、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 003

    四、构建全方位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004

    五、以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抓手促进教师发展 005

    六、规范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005

    第二节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对“双高计划”建设的意义 006

    第三节“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路径 008

    一、“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对教师队伍的能力要求 008

    二、提升“双高计划”建设教师队伍能力的路径 010

    第二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概述 016

    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背景 016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基石 017

    二、教师发展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的决定性要素 017

    三、教师发展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018

    第二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19

    一、有益于完善教师理论,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内涵 019

    二、有益于提高社会认知,推动研究界和全社会关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 019

    三、有益于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和成长 020

    四、有益于教师发展政策的完善,提升资金、项目效益 020

    第三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内容 021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 021

    二、教师的学识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要务 022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023

    四、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023

    第四节核心概念界定 024

    一、职业 024

    二、职业教育 026

    三、高等职业教育 027

    四、高等职业院校 028

    五、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028

    第五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相关文献的研究 030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 030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结构研究 034

    三、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因素研究 039

    第六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2

    一、文献分析法 042

    二、调查研究法 042

    三、经验总结法 043

    四、访谈法 043

    第三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 044

    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044

    一、美国社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044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047

    三、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师资培养 050

    四、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054

    五、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培养 058

    六、日本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培养 060

    第二节国外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062

    一、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综述 062

    二、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066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走向与发展趋势 071

    第四章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现状 078

    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现状的统计分析 078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078

    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经费总投入情况 081

    第二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演变和现状研究 083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政策发展历程 083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090

    三、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092

    第三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095

    一、国家层面 095

    二、职业院校层面 098

    三、教师个人层面 101

    第四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新趋势 103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 103

    二、学生自适应学习方式普及的推动 104

    三、在线直播教育的推动 105

    四、虚拟现实教学手段的推广 106

    第五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对策研究 107

    节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 107

    一、师德水平要求 108

    二、知识水平要求 109

    三、能力水平要求 111

    第二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基本对策 115

    一、树立全新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15

    二、严把任职资格,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117

    三、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119

    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21

    五、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127

    六、建设培训基地,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129

    七、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132

    八、完善评价体系,体现高职教师特色 135

    九、采取得力措施,改善师资建设氛围 136

    第三节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举措 138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138

    二、加强培养与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140

    三、加强管理和投入,提高能力水平 141

    第六章高职院校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探析 145

    节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45

    二、研究思路 146

    三、研究方法 147

    四、主要研究对象 147

    第二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48

    一、健全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 148

    二、基于“倒逼”理论顶层设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体系 148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五航”式全程培养 150

    第三节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实施 152

    一、基于立德树人,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品质 153

    二、基于倒逼理论,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153

    三、基于校院两级,健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54

    四、基于校企合作,搭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培养平台 154

    五、基于名师团队,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154

    第四节成果推广应用 154

    一、顶层设计系统化——从方案设计到效果响应 154

    二、能力提升层次化——从会讲会做到擅讲能创 155

    三、过程实现化——从入职培训到名师指引 155

    四、激励引导全程化——从实习青椒到骨干名师 155

    第五节石化行业自动化类专业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155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156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157

    三、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63

    第七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论文 166

    节“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探析 166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66

    二、“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168

    三、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169

    第二节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171

    一、师资队伍在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171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72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教师发展的路径选择 174

    四、结语 176

    第三节培养“三能”型教师,创新实践“三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77

    一、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77

    二、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178

    三、多措并举,提升高职教师“三能” 179

    四、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设计 181

    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成效 183

    六、结语 183

    第四节推行“四互四引四培”措施,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183

    一、引言 184

    二、统筹规划,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184

    三、构建“四互”模式,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185

    四、实施“四引”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86

    五、实施“四培”计划,建设卓越教学团队 187

    六、结语 187

    第五节探索“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88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的能力 189

    二、启发思维、引导探索的能力 189

    三、鼓励发言、活跃气氛的能力 190

    四、适当举例、由案说理的能力 190

    五、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191

    六、结语 191

    第六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实践探索 192

    一、“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193

    二、“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 193

    三、“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 195

    第七节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197

    一、内涵 197

    二、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98

    三、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校企合作下的企业工作站 199

    四、结语 201

    第八节“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2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02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03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204

    四、结语 207

    第九节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207

    一、发展性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208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08

    三、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9

    四、结语 213

    第十节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213

    一、人本管理理论 214

    二、人本管理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214

    三、人本管理视角下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 216

    四、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19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分析,借鉴国外同类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组成的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通过做有师德的教师、做好学习的教师、做善交流的教师“三做”实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三能”能力,终培养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工程师、技师“三师”教师,化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二级学院管理者、中青年教师等的学习书籍,也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章“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概述 001

    节“双高计划”中关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解读 001

    一、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001

    二、引培一批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业务领军人才 002

    三、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 003

    四、构建全方位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004

    五、以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抓手促进教师发展 005

    六、规范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005

    第二节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对“双高计划”建设的意义 006

    第三节“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路径 008

    一、“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对教师队伍的能力要求 008

    二、提升“双高计划”建设教师队伍能力的路径 010

    第二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概述 016

    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背景 016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基石 017

    二、教师发展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的决定性要素 017

    三、教师发展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018

    第二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19

    一、有益于完善教师理论,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内涵 019

    二、有益于提高社会认知,推动研究界和全社会关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 019

    三、有益于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和成长 020

    四、有益于教师发展政策的完善,提升资金、项目效益 020

    第三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内容 021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 021

    二、教师的学识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要务 022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023

    四、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023

    第四节核心概念界定 024

    一、职业 024

    二、职业教育 026

    三、高等职业教育 027

    四、高等职业院校 028

    五、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028

    第五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相关文献的研究 030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 030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结构研究 034

    三、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因素研究 039

    第六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2

    一、文献分析法 042

    二、调查研究法 042

    三、经验总结法 043

    四、访谈法 043

    第三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 044

    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044

    一、美国社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044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047

    三、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师资培养 050

    四、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054

    五、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培养 058

    六、日本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培养 060

    第二节国外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062

    一、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综述 062

    二、国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066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走向与发展趋势 071

    第四章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现状 078

    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现状的统计分析 078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078

    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经费总投入情况 081

    第二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演变和现状研究 083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政策发展历程 083

    二、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090

    三、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092

    第三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095

    一、国家层面 095

    二、职业院校层面 098

    三、教师个人层面 101

    第四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新趋势 103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 103

    二、学生自适应学习方式普及的推动 104

    三、在线直播教育的推动 105

    四、虚拟现实教学手段的推广 106

    第五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对策研究 107

    节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 107

    一、师德水平要求 108

    二、知识水平要求 109

    三、能力水平要求 111

    第二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基本对策 115

    一、树立全新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15

    二、严把任职资格,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117

    三、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119

    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21

    五、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127

    六、建设培训基地,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129

    七、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132

    八、完善评价体系,体现高职教师特色 135

    九、采取得力措施,改善师资建设氛围 136

    第三节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举措 138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138

    二、加强培养与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140

    三、加强管理和投入,提高能力水平 141

    第六章高职院校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探析 145

    节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45

    二、研究思路 146

    三、研究方法 147

    四、主要研究对象 147

    第二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48

    一、健全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 148

    二、基于“倒逼”理论顶层设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体系 148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五航”式全程培养 150

    第三节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实施 152

    一、基于立德树人,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品质 153

    二、基于倒逼理论,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153

    三、基于校院两级,健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54

    四、基于校企合作,搭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培养平台 154

    五、基于名师团队,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154

    第四节成果推广应用 154

    一、顶层设计系统化——从方案设计到效果响应 154

    二、能力提升层次化——从会讲会做到擅讲能创 155

    三、过程实现化——从入职培训到名师指引 155

    四、激励引导全程化——从实习青椒到骨干名师 155

    第五节石化行业自动化类专业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155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156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157

    三、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63

    第七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论文 166

    节“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探析 166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66

    二、“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168

    三、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169

    第二节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171

    一、师资队伍在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171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72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教师发展的路径选择 174

    四、结语 176

    第三节培养“三能”型教师,创新实践“三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77

    一、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77

    二、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178

    三、多措并举,提升高职教师“三能” 179

    四、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设计 181

    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成效 183

    六、结语 183

    第四节推行“四互四引四培”措施,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183

    一、引言 184

    二、统筹规划,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184

    三、构建“四互”模式,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185

    四、实施“四引”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86

    五、实施“四培”计划,建设卓越教学团队 187

    六、结语 187

    第五节探索“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88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的能力 189

    二、启发思维、引导探索的能力 189

    三、鼓励发言、活跃气氛的能力 190

    四、适当举例、由案说理的能力 190

    五、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191

    六、结语 191

    第六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实践探索 192

    一、“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193

    二、“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 193

    三、“高职院校‘1 1 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 195

    第七节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197

    一、内涵 197

    二、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98

    三、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校企合作下的企业工作站 199

    四、结语 201

    第八节“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2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02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03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204

    四、结语 207

    第九节高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207

    一、发展性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208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08

    三、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9

    四、结语 213

    第十节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213

    一、人本管理理论 214

    二、人本管理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214

    三、人本管理视角下高职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 216

    四、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19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