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京都:古典与摩登的交响

原色京都:古典与摩登的交响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1
版次: 1
ISBN: 9787313238887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9页
字数: 32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4人买过
  •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京料理”、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出版著作有《梁实秋: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上海の日本人社会とメディア1870-1945》(合著,东京岩波书店2014年)、《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20年)等11种,译著《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魔都》等16种,编著作品有《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日本神户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 上篇 实像与虚像的交错 001 

    平安京的湮灭 007 

    平安京之前 / 007 为什么是平安京? / 011 “大内里” 与“ 内 里 ”:平 安 京 的宫城与皇居 / 015 平安京的营造 / 019 平安时代的谢幕 / 024

    古都:实景中的幻象 032 

    引语 / 032 镰仓时代的苍凉 / 035 北山文化与东山文化 / 039 战国时代的风云 / 057 丰臣秀吉的大手笔 / 062 江户时代的三大都市之一 / 066

    现代在历史中发酵 082 

    近代的尝试与变异 / 082 战后的彷徨与革新 / 092 观光都市的欣悦与苦涩 / 103

    下篇 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图——我的京都浮浪记 111 

    伽蓝物语 115 

    引语 / 115 平安京的遗存 :东寺 / 119 比睿山 / 124 平等院:净土世界的具象图 / 131 京都的禅林五山 / 138 中国风浓郁的黄檗山万福寺 / 171 曼殊院和诗仙堂 / 183 哲学小路附近的几处寺院 / 195 东西本愿寺与涉成园 / 209

    神社:列岛本土的信仰世界 221 

    神道的有形存在:神社 / 221 下鸭神社的神前婚礼 / 229 狐狸出没的稻荷神社 / 238 北野天满宫的集市 / 243 八坂神社的绘马 / 252

    离宫的秋色 258 

    野趣盎然的修学院离宫 / 258 永远的桂离宫 / 272 仙洞御所的红叶 / 278

    茶、茶道、茶屋和茶室 285 

    在京都诞生的“ 日本茶 ” 及茶道 / 285 内涵繁杂的茶屋 / 298 茶室和茶庭 / 310

    陶瓷与漆器的世界 316 

    五条通的陶瓷器大集市 / 316 漆器老铺“象彦” / 326

    京都的食物 334 

    京野菜 / 334 京豆腐 / 342 京料理 / 350 京都的酒 / 363 京都的“渍物” / 371

    学艺撷英 380 

    京都大学的体验 / 380 同志社大学的红砖洋楼 / 393 京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 403

    白川通素描 412 

    北部的街景 / 412 向南,向北 / 418

    书店与书市 426 

    新书店 / 426 旧书市 / 431

    巷陌间的游走 437 

    新京极 / 437 丸太町通 / 444 三条通 / 453

    不算结语的结语 461 

    华丽繁复与简素质朴 / 462 模仿与创造 / 467 守旧与创新 / 474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京料理”、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 作者简介: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出版著作有《梁实秋: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上海の日本人社会とメディア1870-1945》(合著,东京岩波书店2014年)、《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20年)等11种,译著《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魔都》等16种,编著作品有《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日本神户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
  • 目录:
    上篇 实像与虚像的交错 001 

    平安京的湮灭 007 

    平安京之前 / 007 为什么是平安京? / 011 “大内里” 与“ 内 里 ”:平 安 京 的宫城与皇居 / 015 平安京的营造 / 019 平安时代的谢幕 / 024

    古都:实景中的幻象 032 

    引语 / 032 镰仓时代的苍凉 / 035 北山文化与东山文化 / 039 战国时代的风云 / 057 丰臣秀吉的大手笔 / 062 江户时代的三大都市之一 / 066

    现代在历史中发酵 082 

    近代的尝试与变异 / 082 战后的彷徨与革新 / 092 观光都市的欣悦与苦涩 / 103

    下篇 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图——我的京都浮浪记 111 

    伽蓝物语 115 

    引语 / 115 平安京的遗存 :东寺 / 119 比睿山 / 124 平等院:净土世界的具象图 / 131 京都的禅林五山 / 138 中国风浓郁的黄檗山万福寺 / 171 曼殊院和诗仙堂 / 183 哲学小路附近的几处寺院 / 195 东西本愿寺与涉成园 / 209

    神社:列岛本土的信仰世界 221 

    神道的有形存在:神社 / 221 下鸭神社的神前婚礼 / 229 狐狸出没的稻荷神社 / 238 北野天满宫的集市 / 243 八坂神社的绘马 / 252

    离宫的秋色 258 

    野趣盎然的修学院离宫 / 258 永远的桂离宫 / 272 仙洞御所的红叶 / 278

    茶、茶道、茶屋和茶室 285 

    在京都诞生的“ 日本茶 ” 及茶道 / 285 内涵繁杂的茶屋 / 298 茶室和茶庭 / 310

    陶瓷与漆器的世界 316 

    五条通的陶瓷器大集市 / 316 漆器老铺“象彦” / 326

    京都的食物 334 

    京野菜 / 334 京豆腐 / 342 京料理 / 350 京都的酒 / 363 京都的“渍物” / 371

    学艺撷英 380 

    京都大学的体验 / 380 同志社大学的红砖洋楼 / 393 京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 403

    白川通素描 412 

    北部的街景 / 412 向南,向北 / 418

    书店与书市 426 

    新书店 / 426 旧书市 / 431

    巷陌间的游走 437 

    新京极 / 437 丸太町通 / 444 三条通 / 453

    不算结语的结语 461 

    华丽繁复与简素质朴 / 462 模仿与创造 / 467 守旧与创新 / 474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