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方法导论

内容分析方法导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68924436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16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7人买过
  • 内容分析方法是在社会科学界极其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尤其是使用与传播学、政策学等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此种方法,对于优化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金伯莉・纽恩多夫,
        密西根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任教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担任影视和交互媒体系主任和教授。开设有关电影、其他媒介和研究方法等系列课程。已发表120余篇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研究报告。目前的研究兴趣聚焦于弱势群体的媒介呈现形象、新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使用和情感与情绪管理的关系,以及有关动态图片内容的形式特征对受众反馈的影响。 1  定义内容分析法
      引言
      内容分析法日益流行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谬论
        谬论1:内容分析法局限于简单分析层面
        谬论2:任何人都可以不做特别的准备而直接使用内容分析法
        谬论3:所有对讯息开展的分析都叫作内容分析法
        谬论4:内容分析法只适用于学术研究目的
      内容分析法定义的六要素
        1.内容分析法需要遵循科学研究方法的标准
        2.讯息作为数据收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或两者兼之
        3.作为量化方法的内容分析
        4.内容分析法重在总结和概述
        5.内容分析法可应用于各种“情境”
        6.所有的讯息特征都能被用于内容分析
    2  内容分析法的整合路径
    科学方法的语言
    人工编码和计算机编码:简要概述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作业流程图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路径
        描述型内容分析法
        推论型内容分析法
        心理测量学内容分析法
        预测型内容分析法
    迈向内容分析法的整合模式
    应用内容分析整合模式
      整合数据关联
      整合逻辑关联
      S―M数据关联:对信源和讯息的关联
      S―M逻辑关联:对信源和讯息的关联
      M―R数据关联:对讯息和受众的关联
      M―R逻辑关联:对讯息和受众的关联
      整合研究日益增多
      发展新的数据关联
    3  讯息单元与抽样
      单元
        对连续信息流进行单元化
      定义总体
        截面和历时总体
        基于所有可获取的总体与基于曝光的总体
      档案库  
        对档案库的评价
      抽样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样本容量
    4  变量和预测
    确定关键变量
        考虑通用变量
        参考现有理论和过往研究收集变量
        运用扎根方法或浮现过程确定变量
        努力寻找与特定媒介相关的关键变量
      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概念化定义
      研究假设
      研究问题
    5  测量与效度
    测量的定义
    效度、信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测量标准的内在关系
    效度类型
        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表面效度
        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
        建构效度
      内容分析的效度检验步骤
        人工编码分析的效度
        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cATA)的效度
      内容分析的伦理问题
      操作化
        类目或类别应具备完备性特征
        类目或类别应具备互斥性特征
        合适的测量水平
      专业术语的拓展以及与传统方法的融合:大数据、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情感分析
    文本意见挖掘以及计算机辅助程序(cATA)
      CATA(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
        用于文本分析的词库
        CATA VS人工编码
        计算机文本内容分析程序的选择
      人工编码
        编码指南与编码表
        编码员的选择
        编码员培训
        编码过程
        媒介形式与编码
      内容分析中的指标构建
    6  信度
      编码员间信度:标准和实践
      信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致性与共变
      作为子样本与编码员函数的信度
      信度的影响因素
      显性内容信度与隐性内容信度
    试检验信度与最终信度
    编码员间信度系数:类型及比较
        简单一致性
        控制偶然因素后的一致性
        共变
    编码员间信度系数的计算
    子样本信度
        子样本的大小
        抽样类型
        为编码员分派编码案例样本
      对未达到可接受信度水平的变量的处理方法
      使用多位编码员开展信度测试
      编码员内部信度――评估编码员本身的稳定性
      单元确定信度
      计算信度系数:软件和计算器
      选择信度系数时需特别考虑的问题
        其他可供选择的系数
        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共变的控制
        利用顺序交叠编码法检验信度
      信度检验的秩序建立:能够解释变异来源的模型
    7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分析法
    互动媒体漫谈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
        互动媒体时代中内容的特性
        实操建议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获取
        获取电子游戏内容
      获取Web2.0内容
        获取在线新闻
        利用互动媒体获取内容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归档
        归档电子游戏
      归档Web2.0网站和其他网站
        用互动技术归档传统媒体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编码
        互动内容的分析单元
        编码指南和编码表
        为互动内容编码
      对用于媒介、讯息管理和讯息准备的相关技术的使用
      关于动态图片的自动化技术和测量
      近似内容分析
    8  研究结果与汇报
    数据处理和转换
    假设检验
        假设与研究问题――简要回顾
        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
    频率
    共现与上下文关键词
    时间线(趋势线)
    二元变量关系
    多元变量关系
    9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情境
      内容分析法的心理测量应用
        主题型内容分析法
        临床型内容分析法
      开放式与图解式回答
      语言学和语义网络
      文体计量学与计算机文学分析
      互动分析
      其他人际行为
      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
      组织传播
      健康传播
      广告
      新闻
      政治传播
      媒体中的暴力现象
      媒体中的性别角色
      媒体中的性与性取向
      对少数群体的描绘
      电影
      音乐
      情感分析
      学术文献
      商业应用
  • 内容简介:
    内容分析方法是在社会科学界极其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尤其是使用与传播学、政策学等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此种方法,对于优化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金伯莉・纽恩多夫,
        密西根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任教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担任影视和交互媒体系主任和教授。开设有关电影、其他媒介和研究方法等系列课程。已发表120余篇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研究报告。目前的研究兴趣聚焦于弱势群体的媒介呈现形象、新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使用和情感与情绪管理的关系,以及有关动态图片内容的形式特征对受众反馈的影响。
  • 目录:
    1  定义内容分析法
      引言
      内容分析法日益流行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谬论
        谬论1:内容分析法局限于简单分析层面
        谬论2:任何人都可以不做特别的准备而直接使用内容分析法
        谬论3:所有对讯息开展的分析都叫作内容分析法
        谬论4:内容分析法只适用于学术研究目的
      内容分析法定义的六要素
        1.内容分析法需要遵循科学研究方法的标准
        2.讯息作为数据收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或两者兼之
        3.作为量化方法的内容分析
        4.内容分析法重在总结和概述
        5.内容分析法可应用于各种“情境”
        6.所有的讯息特征都能被用于内容分析
    2  内容分析法的整合路径
    科学方法的语言
    人工编码和计算机编码:简要概述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作业流程图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路径
        描述型内容分析法
        推论型内容分析法
        心理测量学内容分析法
        预测型内容分析法
    迈向内容分析法的整合模式
    应用内容分析整合模式
      整合数据关联
      整合逻辑关联
      S―M数据关联:对信源和讯息的关联
      S―M逻辑关联:对信源和讯息的关联
      M―R数据关联:对讯息和受众的关联
      M―R逻辑关联:对讯息和受众的关联
      整合研究日益增多
      发展新的数据关联
    3  讯息单元与抽样
      单元
        对连续信息流进行单元化
      定义总体
        截面和历时总体
        基于所有可获取的总体与基于曝光的总体
      档案库  
        对档案库的评价
      抽样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样本容量
    4  变量和预测
    确定关键变量
        考虑通用变量
        参考现有理论和过往研究收集变量
        运用扎根方法或浮现过程确定变量
        努力寻找与特定媒介相关的关键变量
      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概念化定义
      研究假设
      研究问题
    5  测量与效度
    测量的定义
    效度、信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测量标准的内在关系
    效度类型
        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表面效度
        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
        建构效度
      内容分析的效度检验步骤
        人工编码分析的效度
        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cATA)的效度
      内容分析的伦理问题
      操作化
        类目或类别应具备完备性特征
        类目或类别应具备互斥性特征
        合适的测量水平
      专业术语的拓展以及与传统方法的融合:大数据、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情感分析
    文本意见挖掘以及计算机辅助程序(cATA)
      CATA(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
        用于文本分析的词库
        CATA VS人工编码
        计算机文本内容分析程序的选择
      人工编码
        编码指南与编码表
        编码员的选择
        编码员培训
        编码过程
        媒介形式与编码
      内容分析中的指标构建
    6  信度
      编码员间信度:标准和实践
      信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致性与共变
      作为子样本与编码员函数的信度
      信度的影响因素
      显性内容信度与隐性内容信度
    试检验信度与最终信度
    编码员间信度系数:类型及比较
        简单一致性
        控制偶然因素后的一致性
        共变
    编码员间信度系数的计算
    子样本信度
        子样本的大小
        抽样类型
        为编码员分派编码案例样本
      对未达到可接受信度水平的变量的处理方法
      使用多位编码员开展信度测试
      编码员内部信度――评估编码员本身的稳定性
      单元确定信度
      计算信度系数:软件和计算器
      选择信度系数时需特别考虑的问题
        其他可供选择的系数
        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共变的控制
        利用顺序交叠编码法检验信度
      信度检验的秩序建立:能够解释变异来源的模型
    7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分析法
    互动媒体漫谈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
        互动媒体时代中内容的特性
        实操建议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获取
        获取电子游戏内容
      获取Web2.0内容
        获取在线新闻
        利用互动媒体获取内容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归档
        归档电子游戏
      归档Web2.0网站和其他网站
        用互动技术归档传统媒体
      互动媒体时代的内容编码
        互动内容的分析单元
        编码指南和编码表
        为互动内容编码
      对用于媒介、讯息管理和讯息准备的相关技术的使用
      关于动态图片的自动化技术和测量
      近似内容分析
    8  研究结果与汇报
    数据处理和转换
    假设检验
        假设与研究问题――简要回顾
        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
    频率
    共现与上下文关键词
    时间线(趋势线)
    二元变量关系
    多元变量关系
    9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情境
      内容分析法的心理测量应用
        主题型内容分析法
        临床型内容分析法
      开放式与图解式回答
      语言学和语义网络
      文体计量学与计算机文学分析
      互动分析
      其他人际行为
      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
      组织传播
      健康传播
      广告
      新闻
      政治传播
      媒体中的暴力现象
      媒体中的性别角色
      媒体中的性与性取向
      对少数群体的描绘
      电影
      音乐
      情感分析
      学术文献
      商业应用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