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8
版次: 1
ISBN: 9787560886480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1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着重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模式特征及其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作用,旨在深化和完善产业集聚理论体系,掌握产业集聚模式“黑箱”的运行机制,厘清中国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的特征与作用,为决策者与规划者提供政策实施的依据。   吴培培,女,1987年7月出生,江苏南通人。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德国帕德博恩大学(University of Paderborn)访问学者,曾受邀对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Darmstadt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泰国苏旺那蓬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varnabhumi)、老挝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等国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
      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城市网络与城市群、内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
      曾承担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十余项地方性城市与产业科学研究项目与专项课题。参著《大规划:城市与产业》《大规划:商务・商业・服务与居住》,译著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the City。在《城市发展研究》《上海城市规划》《软科学》《统计与决策》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丛书序

    前言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的确定
    1.2 研究技术与数据的准备
    1.3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2 为什么要研究产业集聚
    2.1 研究的现实紧迫性:从亚当・斯密到中国现实
    2.2 研究的理论可能性:第三类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意义
    2.4 研究的实践意义

    3 何谓产业集聚
    3.1 产业集聚的主体范畴:产业
    3.2 产业集聚的客体尺度:区域
    3.3 产业集聚概念族群
    3.4 产业集聚的八大特征

    4 为什么会形成产业集聚
    4.1 经济集聚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4.2 产业分工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4.3 产业集聚形成与作用的复合性
    4.4 产业集聚中历史因素与自循环作用

    5 如何描绘产业集聚
    5.1 产业集聚的描绘方法
    5.2 份额系数特征及变化
    5.3 相关系数特征及变化
    5.4 开放系数特征及变化
    5.5 中国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特征与分类

    6 传统的城市经济投入与产出
    6.1 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
    6.2 人力资本投入量的估算
    6.3 经济产出量的估算
    6.4 中国城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特征与变化趋势

    7 如何检验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其对城市的作用
    7.1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的解析模型
    7.2 产业集聚作用机制的解析模型
    7.3 已有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差异原因
    7.4 计量模型与模型样式选择
    7.5 经典假定检验与估计方法的选择
    7.6 回归结果及分析

    8 如何优化城市的产业集聚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样本城市的投入产出与产业集聚模式特征数据(2016)
    附录B 样本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类别(2001-2016年)
    附录C 经验分析Stata do文件命令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着重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模式特征及其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作用,旨在深化和完善产业集聚理论体系,掌握产业集聚模式“黑箱”的运行机制,厘清中国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的特征与作用,为决策者与规划者提供政策实施的依据。
  • 作者简介:
      吴培培,女,1987年7月出生,江苏南通人。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德国帕德博恩大学(University of Paderborn)访问学者,曾受邀对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Darmstadt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泰国苏旺那蓬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varnabhumi)、老挝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等国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
      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城市网络与城市群、内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
      曾承担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十余项地方性城市与产业科学研究项目与专项课题。参著《大规划:城市与产业》《大规划:商务・商业・服务与居住》,译著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the City。在《城市发展研究》《上海城市规划》《软科学》《统计与决策》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的确定
    1.2 研究技术与数据的准备
    1.3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2 为什么要研究产业集聚
    2.1 研究的现实紧迫性:从亚当・斯密到中国现实
    2.2 研究的理论可能性:第三类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意义
    2.4 研究的实践意义

    3 何谓产业集聚
    3.1 产业集聚的主体范畴:产业
    3.2 产业集聚的客体尺度:区域
    3.3 产业集聚概念族群
    3.4 产业集聚的八大特征

    4 为什么会形成产业集聚
    4.1 经济集聚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4.2 产业分工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
    4.3 产业集聚形成与作用的复合性
    4.4 产业集聚中历史因素与自循环作用

    5 如何描绘产业集聚
    5.1 产业集聚的描绘方法
    5.2 份额系数特征及变化
    5.3 相关系数特征及变化
    5.4 开放系数特征及变化
    5.5 中国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特征与分类

    6 传统的城市经济投入与产出
    6.1 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
    6.2 人力资本投入量的估算
    6.3 经济产出量的估算
    6.4 中国城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特征与变化趋势

    7 如何检验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其对城市的作用
    7.1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的解析模型
    7.2 产业集聚作用机制的解析模型
    7.3 已有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差异原因
    7.4 计量模型与模型样式选择
    7.5 经典假定检验与估计方法的选择
    7.6 回归结果及分析

    8 如何优化城市的产业集聚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样本城市的投入产出与产业集聚模式特征数据(2016)
    附录B 样本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类别(2001-2016年)
    附录C 经验分析Stata do文件命令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市场调查与预测
吴培培;江江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市场调查与预测--原理方法与应用(普通高等教育新商科十四五规划教材)
吴培培 著;伊铭、伊铭、吴培培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