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菴诗集辑笺

落木菴诗集辑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清] , 辑编 , 笺释
2020-07
版次: 1
ISBN: 9787532596362
定价: 11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47人买过
  • 在此次整理前,徐元叹诗可见者仅四十余首,与声名不符。此次发掘出《浪斋新旧诗》162题,173首,《天池落木菴存诗》344题,446首,又辑录明清各诗选、别集所载元叹诗69题75首,编为“徐波集外诗”,计收徐波诗575题694首,并附徐波书札、序跋等15篇,列为“徐波文辑佚”。后附研究资料,包括“唱酬题咏”78家,计诗134题183首、书札12通、文18篇。笺释不为诗中典故、词语作注,而对诗题或诗中所及当时人物或相关事件作笺,陈寅恪所谓“今典”是也。 徐波(元叹1590-1663?)于明末清初诗名甚藉,但因所著《浪斋新旧诗》《天池落木菴存诗》罕为人知,长期以来学界所见仅光绪间潘祖荫辑刊《滂喜斋丛书》所收《徐元叹先生残稿·浪斋新旧诗》四十余首,无从深入研究。这次整理,发现其为重要遗民,交往甚广。本书两位著者均为当代明清文史研究名家,学殖渊博,治学精严。二位皆毕业于耶鲁史学系,谢正光教授任格林内尔学院教授,严志雄教授任香港中文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皆有著述多种。两位多年合作,学术积累深厚。 總目錄

    導論

    《浪齋新舊詩》

    《天池落木菴存詩》

    《徐元歎先生殘稾》(存目)

    徐波集外詩

    徐波文輯佚

    唱酬題詠

    參考書目

    《浪齋新舊詩》目錄

    鍾惺序

    譚元春序

    董斯張敘

    沈德符敘

    馬士英序

    【一】歲寒雜咏

    【二】情歸

    【三】牕外

    【四】呈鐵山雨公

    【五】早春過文啟美香草垞

    【六】夜寒與劉石君陳伯迎叩達公河畔禪居

    【七】同沈子敘觀梅太湖之槎山

    【八】獨居苦雨書示友生

    【九】新晴同友竹堂寺看花逢李越石

    【一○】新齋五咏

    【十一】白蓮

    【十二】捕魚

    【十三】再宿包山蔡居士湖上居

    【十四】槎山庵尋碧上人不遇

    【十五】同沈子敘陳伯迎觀上方隖松樹

    【十六】胡白叔得子歌

    【十七】答錢時將

    【十八】冬日蔣賓容錢時將約過浪齋遲之不至明日見尋又不遇詩以謝之

    【十九】和伯敬詠閨人畫蘭停筆

    【二○】和伯敬將漢玉蟢子得蜂為姬人壽

    【二十一】登虎丘訪章眉生看殘雪

    【二十二】歲晏與諸子行園忽憶伯敬茂之昔共遊

    【二十三】小除夕寄程彥之於半塘

    【二十四】春齋夜雨送彥之訪伯敬於白門余亦將入山矣

    【二十五】乞石詩

    【二十六】寄石詩

    【二十七】伯敬約余同入黃山沈虎臣傳其還楚消息飛書促之

    【二十八】曇旭募法華鐘,十年一鑄,三鑄而就,在鄧尉山

    【二十九】雨外望櫻桃花

    【三○】寓雨公二楞庵適吳興顧默孫至同登槎山瞰太湖

    【三十一】風雨同默孫登雨公碧鮮閣望梅花

    【三十二】攜早茶餉鍾伯敬先生惠山汲水

    【三十三】初至金陵夜飲林茂之齋中因送至橋西寓園

    【三十四】與鍾叔靜病中相見酬其見憶之作

    【三十五】寓園晚雨

    【三十六】范漫翁畫山水歌

    【三十七】秦淮夜汎他舟見王小大即譚友夏為作攝山走馬歌者

    【三十八】送錢時將遊白門因寄伯敬

    【三十九】白下歸時,鍾叔靜正臥病一月。後接漫翁書,知以發之明日,叔靜死矣。鍾家兄弟五人,今惟伯子與五郎在耳。既傷友朋徂盡,復念其兄弟凋零,賦詩哭之,兼慰伯敬

    【四○】七月初六夜聞笛

    【四十一】天姥峰下路

    【四十二】若邪溪望對岸雲門諸峰。云中有三十六灣,溪流宛轉。會日暮無人,至路口而返

    【四十三】越溪夜宿夢鍾伯敬

    【四十四】自螺溪陟蔗嶺上高明寺,溪十八盤,嶺數十折,奇嶮第一,為幽溪師手開

    【四十五】幽溪師閣下響泉

    【四十六】石筍游詩

    【四十七】洞寒

    【四十八】過突星瀨

    【四十九】與范子宿雁山靈巖寺

    【五○】雁宕大龍湫觀瀑

    【五十一】庚申八月,望後二日,辭於幽溪大師。先至天台,期相待於高明。及師還日,余已抱病出山。歲暮,雲石上人來,始接手書,慰諭諄至,悲感交心。雲石還時,走筆代書,實天啟改元春正月也

    【五十二】辛酉元日偶題

    【五十三】積雪

    【五十四】立春前一日王先民吳凝甫錢時將劉石君夜敘浪齋

    【五十五】余有舊業,在槎山,梅花時居此。王修微願相尋。詩以答之

    【五十六】春晴放舟虎山橋夕陽過下堰

    【五十七】春雪後登南山望郡城作

    【五十八】將離槎山留別庵中淨侶

    【五十九】王夷甫玉麈柄歌

    【六○】登北樓臨小池傳是唐六如先生故居

    【六十一】晚行丹陽道中

    【六十二】胡彭舉招飲知載齋

    【六十三】贈沈雨若

    【六十四】馬瑤草過寓齋談及遼事漫賦

    【六十五】吳本如鍾伯敬郭聖僕王觀宗胡元振治齋雨花臺邀同一雨西竺諸上人讌集聖僕一雨不至

    【六十六】沈雨若見示徐文長畫雜花卷

    【六十七】同雨法師鍾伯敬遊陟城外華嚴廢寺

    【六十八】棲霞半山接扙菴同鍾伯敬作

    【六十九】題後湖焦弱侯鍾伯敬兩先生放生館

    【七○】與李長蘅同宿虎丘送其北上(辛酉季冬。)

    【七十一】是夜李僧筏出其尊人長蘅畫冊因題其上

    【七十二】送劉石君再赴金陵

    【七十三】過錢塘將訪馮三於湖上雨不果行

    【七十四】南屏山尋浪泊上人不遇

    【七十五】六月十八與陳古白呂子傳集顧青霞新搆水亭觀粉壁畫松累石為地畫松其上

    【七十六】涼秋寄林茂之

    【七十七】山鵲離母遭捕,乾公買歸,乞余飼之。晴天出浴,遽爾颺去,不知其遭遇何人,悵然索劉虛受同賦

    【七十八】去之四日訪。為鄰人所捕,折其一足,不能飲食,贖之置故籠中,少時而絕冷,水灑之,不復甦,瘞階下亂草中

    【七十九】寺中猿

    【八○】舟中蟋蟀

    【八十一】送王先民入新安

    【八十二】涼夜懷鏡新上人

    【八十三】汰如上人一往維揚,經秋無信。十月望後,聞行李已至北禪。喜而有作

    【八十四】近見

    【八十五】暮秋懷舊寄幽溪本師

    【八十六】城北放生詩

    【八十七】送浪泊山人還南屏

    【八十八】去凡上人掩關詩

    【八十九】月下與商孟和尋陳古白於鐵佛山房

    【九○】瑞光寺舍利塔燈詩(癸亥三月十五夜同鍾伯敬先生作。)

    【九十一】伯敬寓予浪齋,出宋箋命孟和作畫見贈,各有詩紀事

    【九十二】送伯敬至楓橋,出武昌令陳鏡清六詩讀之,各賦寄賞(譚友夏於寒溪寺壁錄寄伯敬,友夏有序。)

    【九十三】孟和自武夷送伯敬還楚,至惠山而返,伯敬賦送送詩。命余同作

    【九十四】送伯敬過梁溪而別,歸舟卻有是作

    【九十五】虎丘竹亭焙茶寄伯敬先生畢事有詩

    【九十六】南樓涼月寄往宋比玉秦淮舊寓

    【九十七】天台寂公來游吳下寓華嚴東寺,新秋欲別,悵然有贈

    【九十八】竟陵王明甫來致譚友夏書,即日還楚

    【九十九】早秋過胡遠志見示新文

    【一○○】宿弁山積善寺同周虛生作

    【一○一】圓證小徑登弁山絕頂尋碧巖廢寺

    【一○二】龍舌洞

    【一○三】不朽木

    【一○四】喜得王先民還吳消息

    【一○五】醫隱詩贈張玄海

    【一○六】早鶯

    【一○七】雪天待宋比玉不至

    【一○八】歲末呈雨公

    【一○九】送王侍御按廣右

    【一一○】小除夕對雪時立春已半月

    【一一一】除夕念顧默孫失約

    【一一二】甲子新歲簡秘書弟於都下

    【一一三】送顧青霞就試北雍

    【一一四】送陳古白游大梁

    【一一五】馮三來自西湖相見於韓古洲家

    【一一六】早夏晚晴放舟自空明閣下出消夏灣抵龍山同蔡玄伯德仲周虛生孫月在

    【一一七】佛慧芍藥未花時與僧有約及春殘往看僧采茶不歸花已半落矣

    【一一八】閩中許玉史鍾伯敬先生門人也乙丑莫春下第南還再過余述近事賦此為別

    【一一九】鍾先生與余,吳楚風煙,淼然數千里。以買茶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乙丑四月廿三,余自湖外還家,先生遣使適至。寄一詩卷名曰《茶訊》。築室竟陵,云將老焉,遠游無期,呼余一往。使旋,先寓此詩

    【一二○】虎丘焙茶畢送楚使入舟

    【一二一】顧元方入閩託訪許玉史

    【一二二】和胡白叔梅花笠詩(屈竹成五瓣,以素絲冒之。)

    【一二三】送中峰僧靈文還楚乞米

    【一二四】贈相者李生

    【一二五】金壇于御君邀集王脩微寓園夜分取別

    【一二六】西山盛雪,偕沈景倩、孫人甫、從弟清之,攜女郎楊尹眉,過天平范長倩山閣。出家伎佐酒,與景倩同賦

    【一二七】文章之士,凋殘略盡,春事甫臨,悵然不樂,與周虛生避喧野寺,題宜脩上人壁,時丙寅立春前一日

    【一二八】燈夕出游歸途人靜寄懷王脩微

    【一二九】十七夜燈事轉盛士女縱觀從顧青霞家醉歸因書即目

    【一三○】十九日顧青霞招同諸子訪陳古白于虎丘寓樓夜分而別

    【一三一】送陳克抑往南海禮補陀大士

    【一三二】送陳古白北上赴靳司徒之招時有胡警

    【一三三】王德操見過陪訪青霞石君兩兄

    緩步經過徧,城中日未黃。茗甌隨處設,竹杖互相將。草色貧家似,春陰歸路長。何時有佳句,許否就君商?

    【一三四】青浦鄭明府見訪新篇呈詩謁謝

    【一三五】答董遐周

    【一三六】春寺早茶采寄鄭明府

    【一三七】謝于惠生餉燕來笋

    【一三八】夏夜過南潯不及晤董遐周

    【一三九】六月二十夜涼久坐明日為鍾先生忌日將脩薄祭

    【一四○】寄河南守馬瑤草懷舊之作兼送錢時將再遊

    【一四一】送蒼雪上人還滇南

    【一四二】病起行園答姚逸民

    【一四三】吳中數十年來,盛傳楞伽山八月十八夜一串月。余年三十七矣,未嘗一見。儕輩商度,或云從寶帶橋外出,數有七十二。此橫說也。或云葑關外極饒溪港,是夜月出其方,光影相傳,望如塔燈。此豎說也。然亦意如阿閦佛國,裁一現耳。今歲丙寅,秋宇澄霽。適李長蘅、周安期輩,蓄意而往。少憩紫薇村黃君兆家,薄暮登山。月出較遲,列坐靈官殿庭,遠水縱橫,昏昏莫辨。更餘孤魄漸升,從溪港一一現形,分身無數,始大異之。二更後益奇。總之,所謂玉塔者近是,向之橫豎,俱不足言。遊人匆遽而返,亦未盡其變也。別後各紀一詩,余寔首唱

    【一四四】望齊門之有金井也,菴以此名焉。自宋迄今,廢而復置。亡僧茶毘後,皆得藏骨其中,佛之遺教也。昔世尊滅度,飛天夜叉與諸天奪取頂中舍利而供養之。故知至人髮毛爪齒,皆能利益一切有情,況井中之骨,具足三世僧寶?是不可以無述。余與中峰汰法師、本菴處凝師、詞人顧青霞為唱導之首

    【一四五】代書簡閔伯先

    【一四六】臘月初四夜乍見新月喜葉晉卿自嶺表還洞庭山

    【一四七】金陵武大冶謁賀中丞久寓吳門大弘寺將歸有贈

    【一四八】歲暇雜感

    【一四九】丁卯立春日寄譚友夏,鍾先生歿後尚未通書

    【一五○】小除夕有懷楚中道恆函三兩納子時寓處凝上人房

    【一五一】茶山一宿夢女郎賦贈

    【一五二】元夕後一日顧青霞席上送劉石君游楚

    【一五三】春雨乍晴顧青霞邀同社泛舟虎丘拉陳古白廣陵楊姬飲至夜諸客隨路別去餘半還城而已

    【一五四】試鄧尉山七寶泉

    【一五五】題陳古白虎丘借讀齋

    【一五六】雨中念太湖壑山桃花已開

    【一五七】代書答王子彥

    【一五八】中秋夕同友人西湖聽雨限騷喧二韻

    【一五九】嘉聞譚友夏得楚解寄往都門

    【一六○】送王子彥會試(丁卯仲冬。)

    【一六一】送鄭元韋明府入覲

    【一六二】較刻伯敬遺稿畢有作
  • 内容简介:
    在此次整理前,徐元叹诗可见者仅四十余首,与声名不符。此次发掘出《浪斋新旧诗》162题,173首,《天池落木菴存诗》344题,446首,又辑录明清各诗选、别集所载元叹诗69题75首,编为“徐波集外诗”,计收徐波诗575题694首,并附徐波书札、序跋等15篇,列为“徐波文辑佚”。后附研究资料,包括“唱酬题咏”78家,计诗134题183首、书札12通、文18篇。笺释不为诗中典故、词语作注,而对诗题或诗中所及当时人物或相关事件作笺,陈寅恪所谓“今典”是也。
  • 作者简介:
    徐波(元叹1590-1663?)于明末清初诗名甚藉,但因所著《浪斋新旧诗》《天池落木菴存诗》罕为人知,长期以来学界所见仅光绪间潘祖荫辑刊《滂喜斋丛书》所收《徐元叹先生残稿·浪斋新旧诗》四十余首,无从深入研究。这次整理,发现其为重要遗民,交往甚广。本书两位著者均为当代明清文史研究名家,学殖渊博,治学精严。二位皆毕业于耶鲁史学系,谢正光教授任格林内尔学院教授,严志雄教授任香港中文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皆有著述多种。两位多年合作,学术积累深厚。
  • 目录:
    總目錄

    導論

    《浪齋新舊詩》

    《天池落木菴存詩》

    《徐元歎先生殘稾》(存目)

    徐波集外詩

    徐波文輯佚

    唱酬題詠

    參考書目

    《浪齋新舊詩》目錄

    鍾惺序

    譚元春序

    董斯張敘

    沈德符敘

    馬士英序

    【一】歲寒雜咏

    【二】情歸

    【三】牕外

    【四】呈鐵山雨公

    【五】早春過文啟美香草垞

    【六】夜寒與劉石君陳伯迎叩達公河畔禪居

    【七】同沈子敘觀梅太湖之槎山

    【八】獨居苦雨書示友生

    【九】新晴同友竹堂寺看花逢李越石

    【一○】新齋五咏

    【十一】白蓮

    【十二】捕魚

    【十三】再宿包山蔡居士湖上居

    【十四】槎山庵尋碧上人不遇

    【十五】同沈子敘陳伯迎觀上方隖松樹

    【十六】胡白叔得子歌

    【十七】答錢時將

    【十八】冬日蔣賓容錢時將約過浪齋遲之不至明日見尋又不遇詩以謝之

    【十九】和伯敬詠閨人畫蘭停筆

    【二○】和伯敬將漢玉蟢子得蜂為姬人壽

    【二十一】登虎丘訪章眉生看殘雪

    【二十二】歲晏與諸子行園忽憶伯敬茂之昔共遊

    【二十三】小除夕寄程彥之於半塘

    【二十四】春齋夜雨送彥之訪伯敬於白門余亦將入山矣

    【二十五】乞石詩

    【二十六】寄石詩

    【二十七】伯敬約余同入黃山沈虎臣傳其還楚消息飛書促之

    【二十八】曇旭募法華鐘,十年一鑄,三鑄而就,在鄧尉山

    【二十九】雨外望櫻桃花

    【三○】寓雨公二楞庵適吳興顧默孫至同登槎山瞰太湖

    【三十一】風雨同默孫登雨公碧鮮閣望梅花

    【三十二】攜早茶餉鍾伯敬先生惠山汲水

    【三十三】初至金陵夜飲林茂之齋中因送至橋西寓園

    【三十四】與鍾叔靜病中相見酬其見憶之作

    【三十五】寓園晚雨

    【三十六】范漫翁畫山水歌

    【三十七】秦淮夜汎他舟見王小大即譚友夏為作攝山走馬歌者

    【三十八】送錢時將遊白門因寄伯敬

    【三十九】白下歸時,鍾叔靜正臥病一月。後接漫翁書,知以發之明日,叔靜死矣。鍾家兄弟五人,今惟伯子與五郎在耳。既傷友朋徂盡,復念其兄弟凋零,賦詩哭之,兼慰伯敬

    【四○】七月初六夜聞笛

    【四十一】天姥峰下路

    【四十二】若邪溪望對岸雲門諸峰。云中有三十六灣,溪流宛轉。會日暮無人,至路口而返

    【四十三】越溪夜宿夢鍾伯敬

    【四十四】自螺溪陟蔗嶺上高明寺,溪十八盤,嶺數十折,奇嶮第一,為幽溪師手開

    【四十五】幽溪師閣下響泉

    【四十六】石筍游詩

    【四十七】洞寒

    【四十八】過突星瀨

    【四十九】與范子宿雁山靈巖寺

    【五○】雁宕大龍湫觀瀑

    【五十一】庚申八月,望後二日,辭於幽溪大師。先至天台,期相待於高明。及師還日,余已抱病出山。歲暮,雲石上人來,始接手書,慰諭諄至,悲感交心。雲石還時,走筆代書,實天啟改元春正月也

    【五十二】辛酉元日偶題

    【五十三】積雪

    【五十四】立春前一日王先民吳凝甫錢時將劉石君夜敘浪齋

    【五十五】余有舊業,在槎山,梅花時居此。王修微願相尋。詩以答之

    【五十六】春晴放舟虎山橋夕陽過下堰

    【五十七】春雪後登南山望郡城作

    【五十八】將離槎山留別庵中淨侶

    【五十九】王夷甫玉麈柄歌

    【六○】登北樓臨小池傳是唐六如先生故居

    【六十一】晚行丹陽道中

    【六十二】胡彭舉招飲知載齋

    【六十三】贈沈雨若

    【六十四】馬瑤草過寓齋談及遼事漫賦

    【六十五】吳本如鍾伯敬郭聖僕王觀宗胡元振治齋雨花臺邀同一雨西竺諸上人讌集聖僕一雨不至

    【六十六】沈雨若見示徐文長畫雜花卷

    【六十七】同雨法師鍾伯敬遊陟城外華嚴廢寺

    【六十八】棲霞半山接扙菴同鍾伯敬作

    【六十九】題後湖焦弱侯鍾伯敬兩先生放生館

    【七○】與李長蘅同宿虎丘送其北上(辛酉季冬。)

    【七十一】是夜李僧筏出其尊人長蘅畫冊因題其上

    【七十二】送劉石君再赴金陵

    【七十三】過錢塘將訪馮三於湖上雨不果行

    【七十四】南屏山尋浪泊上人不遇

    【七十五】六月十八與陳古白呂子傳集顧青霞新搆水亭觀粉壁畫松累石為地畫松其上

    【七十六】涼秋寄林茂之

    【七十七】山鵲離母遭捕,乾公買歸,乞余飼之。晴天出浴,遽爾颺去,不知其遭遇何人,悵然索劉虛受同賦

    【七十八】去之四日訪。為鄰人所捕,折其一足,不能飲食,贖之置故籠中,少時而絕冷,水灑之,不復甦,瘞階下亂草中

    【七十九】寺中猿

    【八○】舟中蟋蟀

    【八十一】送王先民入新安

    【八十二】涼夜懷鏡新上人

    【八十三】汰如上人一往維揚,經秋無信。十月望後,聞行李已至北禪。喜而有作

    【八十四】近見

    【八十五】暮秋懷舊寄幽溪本師

    【八十六】城北放生詩

    【八十七】送浪泊山人還南屏

    【八十八】去凡上人掩關詩

    【八十九】月下與商孟和尋陳古白於鐵佛山房

    【九○】瑞光寺舍利塔燈詩(癸亥三月十五夜同鍾伯敬先生作。)

    【九十一】伯敬寓予浪齋,出宋箋命孟和作畫見贈,各有詩紀事

    【九十二】送伯敬至楓橋,出武昌令陳鏡清六詩讀之,各賦寄賞(譚友夏於寒溪寺壁錄寄伯敬,友夏有序。)

    【九十三】孟和自武夷送伯敬還楚,至惠山而返,伯敬賦送送詩。命余同作

    【九十四】送伯敬過梁溪而別,歸舟卻有是作

    【九十五】虎丘竹亭焙茶寄伯敬先生畢事有詩

    【九十六】南樓涼月寄往宋比玉秦淮舊寓

    【九十七】天台寂公來游吳下寓華嚴東寺,新秋欲別,悵然有贈

    【九十八】竟陵王明甫來致譚友夏書,即日還楚

    【九十九】早秋過胡遠志見示新文

    【一○○】宿弁山積善寺同周虛生作

    【一○一】圓證小徑登弁山絕頂尋碧巖廢寺

    【一○二】龍舌洞

    【一○三】不朽木

    【一○四】喜得王先民還吳消息

    【一○五】醫隱詩贈張玄海

    【一○六】早鶯

    【一○七】雪天待宋比玉不至

    【一○八】歲末呈雨公

    【一○九】送王侍御按廣右

    【一一○】小除夕對雪時立春已半月

    【一一一】除夕念顧默孫失約

    【一一二】甲子新歲簡秘書弟於都下

    【一一三】送顧青霞就試北雍

    【一一四】送陳古白游大梁

    【一一五】馮三來自西湖相見於韓古洲家

    【一一六】早夏晚晴放舟自空明閣下出消夏灣抵龍山同蔡玄伯德仲周虛生孫月在

    【一一七】佛慧芍藥未花時與僧有約及春殘往看僧采茶不歸花已半落矣

    【一一八】閩中許玉史鍾伯敬先生門人也乙丑莫春下第南還再過余述近事賦此為別

    【一一九】鍾先生與余,吳楚風煙,淼然數千里。以買茶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乙丑四月廿三,余自湖外還家,先生遣使適至。寄一詩卷名曰《茶訊》。築室竟陵,云將老焉,遠游無期,呼余一往。使旋,先寓此詩

    【一二○】虎丘焙茶畢送楚使入舟

    【一二一】顧元方入閩託訪許玉史

    【一二二】和胡白叔梅花笠詩(屈竹成五瓣,以素絲冒之。)

    【一二三】送中峰僧靈文還楚乞米

    【一二四】贈相者李生

    【一二五】金壇于御君邀集王脩微寓園夜分取別

    【一二六】西山盛雪,偕沈景倩、孫人甫、從弟清之,攜女郎楊尹眉,過天平范長倩山閣。出家伎佐酒,與景倩同賦

    【一二七】文章之士,凋殘略盡,春事甫臨,悵然不樂,與周虛生避喧野寺,題宜脩上人壁,時丙寅立春前一日

    【一二八】燈夕出游歸途人靜寄懷王脩微

    【一二九】十七夜燈事轉盛士女縱觀從顧青霞家醉歸因書即目

    【一三○】十九日顧青霞招同諸子訪陳古白于虎丘寓樓夜分而別

    【一三一】送陳克抑往南海禮補陀大士

    【一三二】送陳古白北上赴靳司徒之招時有胡警

    【一三三】王德操見過陪訪青霞石君兩兄

    緩步經過徧,城中日未黃。茗甌隨處設,竹杖互相將。草色貧家似,春陰歸路長。何時有佳句,許否就君商?

    【一三四】青浦鄭明府見訪新篇呈詩謁謝

    【一三五】答董遐周

    【一三六】春寺早茶采寄鄭明府

    【一三七】謝于惠生餉燕來笋

    【一三八】夏夜過南潯不及晤董遐周

    【一三九】六月二十夜涼久坐明日為鍾先生忌日將脩薄祭

    【一四○】寄河南守馬瑤草懷舊之作兼送錢時將再遊

    【一四一】送蒼雪上人還滇南

    【一四二】病起行園答姚逸民

    【一四三】吳中數十年來,盛傳楞伽山八月十八夜一串月。余年三十七矣,未嘗一見。儕輩商度,或云從寶帶橋外出,數有七十二。此橫說也。或云葑關外極饒溪港,是夜月出其方,光影相傳,望如塔燈。此豎說也。然亦意如阿閦佛國,裁一現耳。今歲丙寅,秋宇澄霽。適李長蘅、周安期輩,蓄意而往。少憩紫薇村黃君兆家,薄暮登山。月出較遲,列坐靈官殿庭,遠水縱橫,昏昏莫辨。更餘孤魄漸升,從溪港一一現形,分身無數,始大異之。二更後益奇。總之,所謂玉塔者近是,向之橫豎,俱不足言。遊人匆遽而返,亦未盡其變也。別後各紀一詩,余寔首唱

    【一四四】望齊門之有金井也,菴以此名焉。自宋迄今,廢而復置。亡僧茶毘後,皆得藏骨其中,佛之遺教也。昔世尊滅度,飛天夜叉與諸天奪取頂中舍利而供養之。故知至人髮毛爪齒,皆能利益一切有情,況井中之骨,具足三世僧寶?是不可以無述。余與中峰汰法師、本菴處凝師、詞人顧青霞為唱導之首

    【一四五】代書簡閔伯先

    【一四六】臘月初四夜乍見新月喜葉晉卿自嶺表還洞庭山

    【一四七】金陵武大冶謁賀中丞久寓吳門大弘寺將歸有贈

    【一四八】歲暇雜感

    【一四九】丁卯立春日寄譚友夏,鍾先生歿後尚未通書

    【一五○】小除夕有懷楚中道恆函三兩納子時寓處凝上人房

    【一五一】茶山一宿夢女郎賦贈

    【一五二】元夕後一日顧青霞席上送劉石君游楚

    【一五三】春雨乍晴顧青霞邀同社泛舟虎丘拉陳古白廣陵楊姬飲至夜諸客隨路別去餘半還城而已

    【一五四】試鄧尉山七寶泉

    【一五五】題陳古白虎丘借讀齋

    【一五六】雨中念太湖壑山桃花已開

    【一五七】代書答王子彥

    【一五八】中秋夕同友人西湖聽雨限騷喧二韻

    【一五九】嘉聞譚友夏得楚解寄往都門

    【一六○】送王子彥會試(丁卯仲冬。)

    【一六一】送鄭元韋明府入覲

    【一六二】較刻伯敬遺稿畢有作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落木菴诗集辑笺
落木大江:南宋金时期国务实录(风雅宋)
顾宏义 著
落木菴诗集辑笺
落木无边
王跃文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落木菴诗集辑笺
金针梅花诗钞(《灸绳》作者遗著,梅花针灸学派开山之作,也是唯一传世之作;融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聚梅花针灸针法之精华!)
[清]周树冬 著;周楣声 重订
落木菴诗集辑笺
笑林广记(1139则笑话,清刻本精校精注。让人哈哈大笑的经典笑话集,中国人笑了1000多年)
[清]游戏主人、[清]程世爵,创美工厂 出品
落木菴诗集辑笺
罗刹海市
[清]蒲松龄 著;何殇 编著;捧读文化 出品
落木菴诗集辑笺
古文观止 青少年版(彩绘典藏,精选适合孩子读的文言文,全文白话翻译,学习古代王者的处事秘诀与说话之道)
[清]吴楚材 ,[清]吴调侯 选编,竹马书坊 译注
落木菴诗集辑笺
聊斋志异(总计496篇,蒲松龄的孤愤之书,《罗刹海市》《倩女幽魂》原著,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高峰,志怪小说无出其右)
[清]蒲松龄,创美工厂 出品
落木菴诗集辑笺
聊斋志异 双色 附赠手册九年级选 6-12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青少年课外名著阅读 文学经典导读 课外书故事书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小说畅销书
[清]蒲松龄 著;韩文智 译
落木菴诗集辑笺
老残游记(足本未删减,附《老残游记续集》《老残游记外编》,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清]刘鹗,创美工厂 出品
落木菴诗集辑笺
广雅疏证(上中下)《儒藏》精华编选刊
[清]王念孙 撰, 郎震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落木菴诗集辑笺
老残游记(典藏版)
[清]刘鹗著/严薇青校注/严民整理
落木菴诗集辑笺
古典名著红楼梦儿童绘本系列(4册塑封)
[清]曹雪芹 著;蒋文芹 编
落木菴诗集辑笺
四大名著(小插盒)
[清]曹雪芹 著
落木菴诗集辑笺
红楼梦
[清]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