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2014-01
版次: 1
ISBN: 9787513307024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5页
字数: 286千字
丛书: 新人文丛书
分类: 社会文化
57人买过
  •   《误解的对话》共分三辑:在第一辑中,作者试图从阐释学和当代学术的角度,阐述海外汉学研究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其意义,并对民国期间汉学与中国学之互动进行梳理。第二辑主要考察了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叙事如何反映明清之变以及晚清民国之变,选取的人物有汤若望、福兰阁以及傅吾康父子。在第三辑中,作者选用了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西互视与互释的重要性,涉及的西方人士既有经典翻译家卫礼贤,也有目前研究不多的白乐日、许理和、罗哲海。
      在学科分类愈来愈专业化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以及整体观点,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李雪涛,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以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专著,2008)、《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主编之一,2005)、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m(主编之一,1999)、《佛像解说》(译者,2003)、《大哲学家》(主译,2004/2010)、《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译者,2012)、《民国时期的德国汉学:文献与研究》(编者,2013),并主持翻译了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另发表《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等论文150余篇。 代序 “误解的对话”
    —试论汉学研究的阐释学意义 

    第一辑 “汉学”与“国学”
    “汉学”与“国学”
    —李雪涛、何乏笔对谈
    试论民国时期德国汉学界与中国学术界之互动
    —以20世纪20-40年代初的北平为中心 

    第二辑 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
    汤若望笔下的明清之变
    —崇祯的末日、山海关之战,及大顺政权被逐出北京
    福兰阁的汉学研究与当时之世界
    —论欧洲汉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汉学家福兰阁的东亚旅行日记
    论福兰阁1899年的朝鲜旅行日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为中国着迷”的傅吾康
    此心安处即吾乡
    —德国汉学家傅吾康在中国的十三年(1937—1950)
    附:1937年—1950年傅吾康汉学论著目录
    中德学会出版的丛书和单行本一览表
    八大胡同闲走遍 几回慷慨发悲歌
    —汉学家傅吾康笔下的八大胡同 

    第三辑 中西间的互视与互释
    误解的对话
    —许理和教授汉学研究之理路初探
    罗哲海的儒家伦理学研究及启示
    德国汉学家白乐日
    卫礼贤《易经》德译本的翻译过程及底本初探
    卫礼贤与建德周家
    儒家话语对康德思想的重构
    —《人心能力论》译本初探
    雅利安人熊伟
    —与熊伟先生的博士论文相关的几个问题
    乔冠华及其庄子哲学研究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索引
  • 内容简介:
      《误解的对话》共分三辑:在第一辑中,作者试图从阐释学和当代学术的角度,阐述海外汉学研究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其意义,并对民国期间汉学与中国学之互动进行梳理。第二辑主要考察了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叙事如何反映明清之变以及晚清民国之变,选取的人物有汤若望、福兰阁以及傅吾康父子。在第三辑中,作者选用了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西互视与互释的重要性,涉及的西方人士既有经典翻译家卫礼贤,也有目前研究不多的白乐日、许理和、罗哲海。
      在学科分类愈来愈专业化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以及整体观点,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 作者简介:
       李雪涛,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以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专著,2008)、《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主编之一,2005)、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m(主编之一,1999)、《佛像解说》(译者,2003)、《大哲学家》(主译,2004/2010)、《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译者,2012)、《民国时期的德国汉学:文献与研究》(编者,2013),并主持翻译了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另发表《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等论文150余篇。
  • 目录:
    代序 “误解的对话”
    —试论汉学研究的阐释学意义 

    第一辑 “汉学”与“国学”
    “汉学”与“国学”
    —李雪涛、何乏笔对谈
    试论民国时期德国汉学界与中国学术界之互动
    —以20世纪20-40年代初的北平为中心 

    第二辑 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
    汤若望笔下的明清之变
    —崇祯的末日、山海关之战,及大顺政权被逐出北京
    福兰阁的汉学研究与当时之世界
    —论欧洲汉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汉学家福兰阁的东亚旅行日记
    论福兰阁1899年的朝鲜旅行日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为中国着迷”的傅吾康
    此心安处即吾乡
    —德国汉学家傅吾康在中国的十三年(1937—1950)
    附:1937年—1950年傅吾康汉学论著目录
    中德学会出版的丛书和单行本一览表
    八大胡同闲走遍 几回慷慨发悲歌
    —汉学家傅吾康笔下的八大胡同 

    第三辑 中西间的互视与互释
    误解的对话
    —许理和教授汉学研究之理路初探
    罗哲海的儒家伦理学研究及启示
    德国汉学家白乐日
    卫礼贤《易经》德译本的翻译过程及底本初探
    卫礼贤与建德周家
    儒家话语对康德思想的重构
    —《人心能力论》译本初探
    雅利安人熊伟
    —与熊伟先生的博士论文相关的几个问题
    乔冠华及其庄子哲学研究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
严泉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思想利器:当代中国研究的史料问题
谢泳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守望剩余的文学性
陈晓明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守夜人呓语
敬文东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狂欢或悲戚:当代文学的现象解析与文化观察
张清华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向美而生:中国艺术史导读
史仲文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女人的理想国
张念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
蒋原伦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言辞喧嚣的时刻
张闳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什么是当代
汪民安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新史记
王清淮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青葱思绪——史杰鹏随笔集
史杰鹏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陈南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红楼:刘心武之秦学
崔耀华;张祖晔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与心理偏差(语用学学人文库)
吴亚欣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误解:失忆的年代 2
[瑞典]谢尔·埃斯普马克 著;万之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阅读伴我行
李雪涛 编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德国汉学研究史稿
李雪涛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亚洲与世界(第4辑)
李雪涛;[日]沈国威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寻找.第四辑
李雪涛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新民说·思想小品
李雪涛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戏剧影视表演
李雪涛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
李雪涛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寻找第三辑
李雪涛 著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全球史 第1辑
李雪涛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海外承德历史读本(套装全2册)
李雪涛 刘文勤 李雪涛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寻找 第二辑
李雪涛 编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
李雪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