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三礼馆史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2
版次: 1
ISBN: 9787208134782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4页
字数: 8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1人买过
  •   乾隆初元,清廷诏开三礼馆,赓续康熙年间启动的编纂经籍计划,堪称高宗弘历政教实践之起始,其所纂修的《三礼义疏》,则是传统中国最后一部富丁影响的官修经典。《义疏》从发凡起例、撰写编辑到刊印、颁行历时共19年,这是当时极其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更以三礼馆官方书馆的特殊地位,兼能体现朝廷施政导向与教化意涵;参与其事者超过150人,与同期其他官方书馆一同集聚了较大规模的儒生文人群体,反映着乾隆初年的礼学水准与上林风貌。三礼馆以《义疏》为代表的成果,牵涉经学、史学、文献学、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乾嘉学术的学术史背景之。考索三礼馆始末,既应着眼于三礼馆史实本身,又力争能从此出发,贯穿乾隆初期前后之政治、文化、学术发展脉络。《乾隆三礼馆史论》作者张涛调查官方档案,研析私人著述,对三礼馆纂修《义疏》一事的经过与历史意蕴作出探讨,以期展现当时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多重面相,并增进对中国经学、礼学之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   张涛,男,1982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清华大学博_七。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三礼馆史事述评

    一、乾隆元年决策

    (一)臣下进言抑或断自宸衷?

    (二)三年丧的定意、折衷与夸大

    二、皇帝:“但留三礼,以需嗣圣”?

    (一)乾隆初政与弘历对书馆工作之干预

    (二)弘历学养及其对《义疏》内容之影响

    三、馆臣群像与馆史分期

    (一)总裁:由任命到殂谢

    (二)馆臣:日常纂修之外

    (三)从几番议叙看整体进程

    四、小结



    第三章 三礼馆馆务考议

    一、馆臣名单补正

    (一)纂修官

    (二)其他人员(收掌、杂职等)

    (三)附馆外相关者

    二、书馆组成、职掌与运作

    (一)正副总裁

    (二)纂修官

    (三)誊录

    (四)其他

    三、馆务杂考杂议

    (一)办公地及居住地

    (二)考课之法

    (三)文献征集与利用

    (四)官僚系统的局限

    (五)书成闭馆

    (六)关于《义疏》稿本

    四、小结



    第四章 三礼馆与清代政教论纲

    一、朝堂之上

    (一)官修书籍的君臣理念

    (二)经典文字的版本校勘

    二、三礼馆外

    (一)纂修《三礼》的学界影响

    (二)乾隆初年经学界鸟瞰

    三、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礼治或文治

    二、汉学与宋学

    三、官学对私学



    附录 三礼馆纂修官在馆时间推测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乾隆初元,清廷诏开三礼馆,赓续康熙年间启动的编纂经籍计划,堪称高宗弘历政教实践之起始,其所纂修的《三礼义疏》,则是传统中国最后一部富丁影响的官修经典。《义疏》从发凡起例、撰写编辑到刊印、颁行历时共19年,这是当时极其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更以三礼馆官方书馆的特殊地位,兼能体现朝廷施政导向与教化意涵;参与其事者超过150人,与同期其他官方书馆一同集聚了较大规模的儒生文人群体,反映着乾隆初年的礼学水准与上林风貌。三礼馆以《义疏》为代表的成果,牵涉经学、史学、文献学、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乾嘉学术的学术史背景之。考索三礼馆始末,既应着眼于三礼馆史实本身,又力争能从此出发,贯穿乾隆初期前后之政治、文化、学术发展脉络。《乾隆三礼馆史论》作者张涛调查官方档案,研析私人著述,对三礼馆纂修《义疏》一事的经过与历史意蕴作出探讨,以期展现当时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多重面相,并增进对中国经学、礼学之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
  • 作者简介:
      张涛,男,1982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清华大学博_七。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目录: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三礼馆史事述评

    一、乾隆元年决策

    (一)臣下进言抑或断自宸衷?

    (二)三年丧的定意、折衷与夸大

    二、皇帝:“但留三礼,以需嗣圣”?

    (一)乾隆初政与弘历对书馆工作之干预

    (二)弘历学养及其对《义疏》内容之影响

    三、馆臣群像与馆史分期

    (一)总裁:由任命到殂谢

    (二)馆臣:日常纂修之外

    (三)从几番议叙看整体进程

    四、小结



    第三章 三礼馆馆务考议

    一、馆臣名单补正

    (一)纂修官

    (二)其他人员(收掌、杂职等)

    (三)附馆外相关者

    二、书馆组成、职掌与运作

    (一)正副总裁

    (二)纂修官

    (三)誊录

    (四)其他

    三、馆务杂考杂议

    (一)办公地及居住地

    (二)考课之法

    (三)文献征集与利用

    (四)官僚系统的局限

    (五)书成闭馆

    (六)关于《义疏》稿本

    四、小结



    第四章 三礼馆与清代政教论纲

    一、朝堂之上

    (一)官修书籍的君臣理念

    (二)经典文字的版本校勘

    二、三礼馆外

    (一)纂修《三礼》的学界影响

    (二)乾隆初年经学界鸟瞰

    三、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礼治或文治

    二、汉学与宋学

    三、官学对私学



    附录 三礼馆纂修官在馆时间推测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时期清朝与哈萨克诸部关系研究
郭文忠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装裱镶做研究
刘舜强 著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西域战国秘档荟萃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三年宁夏地震
徐爱信;李学勤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御定石经·论语(一函五册)
[清]高宗弘历定;[清]蒋衡书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帝陵:大清陵墓解密
徐广源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茶舍与茶器
廖宝秀 著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
唐炜杰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皇帝的欧式庭院:追寻真实的圆明园
刘阳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上下册)精
王汉民,黄胜江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化州志(粤西府县旧志丛书)
[清]杨芬 修 (清)林玉叶 纂
乾隆三礼馆史论
乾隆传(全2册)
白新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