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论

无为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518809110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分类: 宗教
8人买过
  •   人们常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但是对于什么是无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无为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那些影响,无为和妄为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怎样发挥无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让我们的行为符合天道无为之本性,是我们时时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无为”作为《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为,要求在排除人为干预并不受外在强制力量控制情况下,遵循道所具有的自然法则和内在本性自然而为。要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顺道而为,把握客观内在规律,只有无为才可以有所作为。而妄为则可能无所作为,因为妄为的含义是肆意乱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妄作,是一种“假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其内容是建立在以道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将无为思想贯彻于道教教理、教义的各项内容之中,尊道贵德、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仙道贵生、清静寡欲、善待万物、利人济世,天人和谐、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天道承负、善恶报应等构成了“无为”思想的理论体系,并成为道家、道教自始自终、抱守如一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消极不为”“听天由命”“缺少能动”“逃避竞争”被当成无为思想的代名词,并成为某些人消极等待、无所事事、推诿敷衍、无所作为的借口,将无为之说当成自己不求进取、懒惰怠工、逃避竞争、害怕失败的托辞。在今天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澄清对无为思想的各种误解,探寻无为思想的正确内涵,发挥无为而无不为的创新功能,对于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梁琛,女,1992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理论方向,曾多次参与宗教学专业学术会议并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
      
      梁栋,男,1989年生,河北南皮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基督教与道教文化互动等。
      
      方云军,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读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并发表过相关文章。
      
      赵M,男,山东济宁市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齐鲁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道教史》等国家、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绪言
    第一章 “无为”理论的基本内涵叭
    第一节 “无为”理论的界定
    第二节 “妄为”在道家的真正含义
    第三节 “无为”与“妄为”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无为”是道家思想理论的精髓
    第五节 摘除压在“无为”论上的种种罪名
    第六节 “无为”理论在当代社会的纠偏价值

    第二章 “无为”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老子与“无为”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节 老子后学说“无为”
    第三节 原始道教的“无为”思想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无为”论
    第五节 隋唐五代道教对“无为”的解释
    第六节 宋元以来道教无为论的新内容
    第七节 明清时期无为论的经世之用

    第三章 “无为”理论的多重支撑
    第一节 混沌学说的“无为”理趣
    第二节 宇宙发展的“无为”轨迹
    第三节 气法操作的“无为”精神
    第四节 书符作的“无为”原则
    第五节 天籁艺术的“无为”大旨
    第六节 天人交通的“无为”境界

    第四章 “无为”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无为:顺应自然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无为”:合于大道的积极作为
    第三节 “无为”:破除偏执的合理行动
    第四节 “无为”:化解障碍的正途实践
    第五节 “无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领
    第六节 “无为”:事业成功的理想通道
    ……

    第五章 “无为”理论的创新功用
    第六章 “无为”理论的行为指导
    第七章 “无为”理论的延伸思考

    结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人们常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但是对于什么是无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无为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那些影响,无为和妄为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怎样发挥无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让我们的行为符合天道无为之本性,是我们时时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无为”作为《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为,要求在排除人为干预并不受外在强制力量控制情况下,遵循道所具有的自然法则和内在本性自然而为。要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顺道而为,把握客观内在规律,只有无为才可以有所作为。而妄为则可能无所作为,因为妄为的含义是肆意乱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妄作,是一种“假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其内容是建立在以道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将无为思想贯彻于道教教理、教义的各项内容之中,尊道贵德、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仙道贵生、清静寡欲、善待万物、利人济世,天人和谐、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天道承负、善恶报应等构成了“无为”思想的理论体系,并成为道家、道教自始自终、抱守如一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消极不为”“听天由命”“缺少能动”“逃避竞争”被当成无为思想的代名词,并成为某些人消极等待、无所事事、推诿敷衍、无所作为的借口,将无为之说当成自己不求进取、懒惰怠工、逃避竞争、害怕失败的托辞。在今天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澄清对无为思想的各种误解,探寻无为思想的正确内涵,发挥无为而无不为的创新功能,对于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梁琛,女,1992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理论方向,曾多次参与宗教学专业学术会议并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
      
      梁栋,男,1989年生,河北南皮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基督教与道教文化互动等。
      
      方云军,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读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并发表过相关文章。
      
      赵M,男,山东济宁市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齐鲁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道教史》等国家、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无为”理论的基本内涵叭
    第一节 “无为”理论的界定
    第二节 “妄为”在道家的真正含义
    第三节 “无为”与“妄为”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无为”是道家思想理论的精髓
    第五节 摘除压在“无为”论上的种种罪名
    第六节 “无为”理论在当代社会的纠偏价值

    第二章 “无为”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老子与“无为”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节 老子后学说“无为”
    第三节 原始道教的“无为”思想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无为”论
    第五节 隋唐五代道教对“无为”的解释
    第六节 宋元以来道教无为论的新内容
    第七节 明清时期无为论的经世之用

    第三章 “无为”理论的多重支撑
    第一节 混沌学说的“无为”理趣
    第二节 宇宙发展的“无为”轨迹
    第三节 气法操作的“无为”精神
    第四节 书符作的“无为”原则
    第五节 天籁艺术的“无为”大旨
    第六节 天人交通的“无为”境界

    第四章 “无为”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无为:顺应自然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无为”:合于大道的积极作为
    第三节 “无为”:破除偏执的合理行动
    第四节 “无为”:化解障碍的正途实践
    第五节 “无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领
    第六节 “无为”:事业成功的理想通道
    ……

    第五章 “无为”理论的创新功用
    第六章 “无为”理论的行为指导
    第七章 “无为”理论的延伸思考

    结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无为论
无为之为: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探索
李洁
无为论
无为之为
葛志华 著
无为论
无为而治:《道德经》与管理
齐安甜 著
无为论
无为集(周勋初文集)
周勋初
无为论
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
[美]森舸澜、Edward、Slingerland 著
无为论
无为党史人物传
王敏林 著
无为论
无为集 宋杨杰 著作
[宋]杨杰
无为论
无为的能量——《老子》哲学40讲
林光华
无为论
无为随笔
林为雅
无为论
无为尔雅
林为雅
无为论
无为而治形式与材料的表白
章俊华 著
无为论
无为党史人物传. 下卷
中共无为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