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76009804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22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第二辑)》中的一本,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转而通过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问题的剖析和破解,进而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即,全书以“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分析和阐释问题的逻辑主线,以“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教育扶贫脱贫”“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为关键词,将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与论述嵌入到上述关键问题之中,进而反映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郅庭瑾,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等重要专著。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引领未来: 教育现代化问题聚焦

    第一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历史沿革

    一、 酝酿新中国的现代教育

    二、 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建设

    三、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维度

    一、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二、 教育现代化的维度

    三、 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

    一、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 半程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 重视教育理念发展,忽视教育实践改革

    二、 重视数据量化,忽视人文关怀

    三、 重视全球化“求同”,忽视中国特色“存异”

    四、 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实力”提升

    第五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特色分析

    一、 当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

    二、 如何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本”概念

    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教育现代化的新走向

    四、 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

    第二章  人才是根本: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政策解读

    一、 走向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

    二、 教师质量提升的诉求与瓶颈

    三、 树立职业自信是师德建设的内在意蕴

    四、 办好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

    第二节  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 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二、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第三节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教师

    一、 教师一度被界定为从事公职的专业人员

    二、 国家公职人员凸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三、 国家公职人员奠定了教师权益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活状态扫描

    一、 教师工作时长统计

    二、 教师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 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第五节  芬兰与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

    一、 芬兰: 择优为师,以专业自主提升职业归属感

    二、 中国香港: 高收入、高门槛维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六节  新时代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和改革——专家观点

    一、 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二、 教师队伍怎么管理

    三、 教师队伍怎么改革

    第七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师范高校需要探索大众化时代成功的办学和发展路径

    二、 研究教师的情绪劳动,纾解教师的身份倦怠

    三、 有机整合对教师的赋权与增能

    第八节  教师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

    一、 “职业”与“专业”合一: 令人羡慕之职业内涵

    二、 国家使命和公共属性: 令人羡慕之职业特质

    三、 制度支撑与经费支持: 令人羡慕之政策保障

    第三章  “双一流”能否五年建成: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节  “双一流”政策解读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

    二、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问题

    第三节  “双一流”舆情态势

    一、 各方观点呈现

    二、 舆情启示

    第四节  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

    二、 国外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新思考

    一、 高校应如何落实“双一流”建设

    二、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展望

    第四章  牵一发如何动全身: 聚焦新高考改革

    第一节  高考的定位与功能

    一、 以评价实现人才选拔和引导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二、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第二节  历次高考改革及目标

    一、 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

    二、 高考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三、 历次高考改革目标偏离的原因

    第三节  新高考改革之新

    一、 新高考改革改什么

    二、 浙沪新高考改革问题审视

    第四节  韩国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一、 韩国与美国大学入学制度的演进逻辑

    二、 不同群体间的博弈

    第五节  高考改革新思考

    一、 正确处理高考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二、 深化招考分离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 厘清政府、高校、考试机构的权责关系,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 研判考试测评环节,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五、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特色办学

    六、 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好改革的基本保障

    第五章  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 教育的一般功能

    二、 职业教育的特有功能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演变的经验与启示

    一、 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层次的影响程度

    二、 政策是调控职业教育层次与规模的直接手段

    三、 技术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层次高低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与美国的经验借鉴

    一、 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二、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职业教育层次划分依据不合理,各层次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 职业教育层次衔接不畅,衔接重形式轻内涵

    三、 专业结构比例失衡,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四、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善,难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 各类各层职业教育管理不统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机制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 依据人才类型与职业资格标准划分职业教育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二、 职业教育重心高移至专科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统筹专业设置

    第六章  抬高底部:“三区三州”教育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三区三州”人员和社会状况

    一、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约教育发展

    二、 交通信息不畅,阻碍教育发展

    三、 民族文化发展“断档”,影响当地教育发展

    四、 幼儿园和小学数量基本达标,初高中设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师资质量水平低

    六、 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发展势态较为乐观

    第二节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形式和内容

    一、 政策资助型

    二、 经费和基金资助型

    三、 “结对”资助型

    第三节  当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 事权、财权的分离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二、 现有扶贫模式精确性不高

    三、 市场机制培育不成熟,未能有效参与到扶贫进程中

    四、 政策、工作措施及工作机制不够精准

    五、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降低了开发式扶贫的意义

    第四节  教育扶贫的历史经验和国外实践

    一、 扫盲教育的经验

    二、 美国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三、 澳大利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第五节  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教育扶贫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统筹教育扶贫水平

    二、 吸引稳住一批优秀教师,加强连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三、 用学校作为扶贫抓手,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 切实加强教育扶贫专项督查,适时引入教育扶贫问责机制

    第七章  国际视野: 探寻全球教育变革中教育政策之方向

    第一节  当今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变革

    一、 教育普及——数量之外的困境

    二、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成效的关键

    三、 新科技发展——社会的动态流变

    第二节  中国教育改革进展与经验

    一、 教育普及的中国举措

    二、 师范教育的中国体系

    三、 坚守特色的中国优势

    第三节  贯通中外的教育趋势与前瞻

    一、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提升教育水平

    二、 以学习为核心概念推动教育理念革新

    三、 以全球化视野定调教育及科研

    第八章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一、 以“工程”“计划”模式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二、 加快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三、 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节  承续与变革

    一、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政策变迁的塑型者

    二、 国家和社会利益是政策变迁的动力基础

    三、 渐进型政府主导的政策路径特征

    第三节  特点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是否已形成中国模式引发关注

    二、 历史辩证地评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奇迹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寻找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造性主体和关键变量

    二、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秩序阶段

    二、 义务教育普及阶段

    三、 素质教育发展阶段

    四、 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

    第二节  发展与成就: 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彰显

    一、 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难题

    二、 用25年时间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三、 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正逐步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节  问题与瓶颈: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短板

    一、 教育目标偏离,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

    二、 教学内容僵化,难以平衡知识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三、 培养模式僵化,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发展

    四、 教育评价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第四节  模式与驱动力: 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二、 协同一致,合力攻坚

    三、 分类指导,稳步发展

    第五节  观察与思考: 政策展望及建议

    一、 继续将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 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关注教师质量提升

    三、 注重发展性,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协调兼容

    四、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二、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三、 内涵发展阶段(1998至今)

    第二节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模糊

    二、 缺乏纵向衔接与横向通融,职前职后协调不一

    三、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四、 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需求,专业与产业脱节

    五、 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亟待由量到质的跨越

    六、 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

    三、 英国现代学徒制

    四、 国际上成功的职教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加快产业升级,发挥高端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 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三、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四、 建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第二辑)》中的一本,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转而通过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问题的剖析和破解,进而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即,全书以“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分析和阐释问题的逻辑主线,以“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教育扶贫脱贫”“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为关键词,将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与论述嵌入到上述关键问题之中,进而反映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作者简介:
    郅庭瑾,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等重要专著。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引领未来: 教育现代化问题聚焦

    第一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历史沿革

    一、 酝酿新中国的现代教育

    二、 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建设

    三、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维度

    一、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二、 教育现代化的维度

    三、 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

    一、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 半程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 重视教育理念发展,忽视教育实践改革

    二、 重视数据量化,忽视人文关怀

    三、 重视全球化“求同”,忽视中国特色“存异”

    四、 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实力”提升

    第五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特色分析

    一、 当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

    二、 如何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本”概念

    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教育现代化的新走向

    四、 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

    第二章  人才是根本: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政策解读

    一、 走向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

    二、 教师质量提升的诉求与瓶颈

    三、 树立职业自信是师德建设的内在意蕴

    四、 办好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

    第二节  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 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二、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第三节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教师

    一、 教师一度被界定为从事公职的专业人员

    二、 国家公职人员凸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三、 国家公职人员奠定了教师权益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活状态扫描

    一、 教师工作时长统计

    二、 教师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 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第五节  芬兰与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

    一、 芬兰: 择优为师,以专业自主提升职业归属感

    二、 中国香港: 高收入、高门槛维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六节  新时代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和改革——专家观点

    一、 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二、 教师队伍怎么管理

    三、 教师队伍怎么改革

    第七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师范高校需要探索大众化时代成功的办学和发展路径

    二、 研究教师的情绪劳动,纾解教师的身份倦怠

    三、 有机整合对教师的赋权与增能

    第八节  教师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

    一、 “职业”与“专业”合一: 令人羡慕之职业内涵

    二、 国家使命和公共属性: 令人羡慕之职业特质

    三、 制度支撑与经费支持: 令人羡慕之政策保障

    第三章  “双一流”能否五年建成: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节  “双一流”政策解读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

    二、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问题

    第三节  “双一流”舆情态势

    一、 各方观点呈现

    二、 舆情启示

    第四节  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

    二、 国外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新思考

    一、 高校应如何落实“双一流”建设

    二、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展望

    第四章  牵一发如何动全身: 聚焦新高考改革

    第一节  高考的定位与功能

    一、 以评价实现人才选拔和引导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二、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第二节  历次高考改革及目标

    一、 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

    二、 高考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三、 历次高考改革目标偏离的原因

    第三节  新高考改革之新

    一、 新高考改革改什么

    二、 浙沪新高考改革问题审视

    第四节  韩国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一、 韩国与美国大学入学制度的演进逻辑

    二、 不同群体间的博弈

    第五节  高考改革新思考

    一、 正确处理高考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二、 深化招考分离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 厘清政府、高校、考试机构的权责关系,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 研判考试测评环节,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五、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特色办学

    六、 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好改革的基本保障

    第五章  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 教育的一般功能

    二、 职业教育的特有功能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演变的经验与启示

    一、 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层次的影响程度

    二、 政策是调控职业教育层次与规模的直接手段

    三、 技术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层次高低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与美国的经验借鉴

    一、 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二、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职业教育层次划分依据不合理,各层次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 职业教育层次衔接不畅,衔接重形式轻内涵

    三、 专业结构比例失衡,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四、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善,难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 各类各层职业教育管理不统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机制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 依据人才类型与职业资格标准划分职业教育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二、 职业教育重心高移至专科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统筹专业设置

    第六章  抬高底部:“三区三州”教育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三区三州”人员和社会状况

    一、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约教育发展

    二、 交通信息不畅,阻碍教育发展

    三、 民族文化发展“断档”,影响当地教育发展

    四、 幼儿园和小学数量基本达标,初高中设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师资质量水平低

    六、 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发展势态较为乐观

    第二节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形式和内容

    一、 政策资助型

    二、 经费和基金资助型

    三、 “结对”资助型

    第三节  当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 事权、财权的分离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二、 现有扶贫模式精确性不高

    三、 市场机制培育不成熟,未能有效参与到扶贫进程中

    四、 政策、工作措施及工作机制不够精准

    五、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降低了开发式扶贫的意义

    第四节  教育扶贫的历史经验和国外实践

    一、 扫盲教育的经验

    二、 美国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三、 澳大利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第五节  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教育扶贫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统筹教育扶贫水平

    二、 吸引稳住一批优秀教师,加强连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三、 用学校作为扶贫抓手,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 切实加强教育扶贫专项督查,适时引入教育扶贫问责机制

    第七章  国际视野: 探寻全球教育变革中教育政策之方向

    第一节  当今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变革

    一、 教育普及——数量之外的困境

    二、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成效的关键

    三、 新科技发展——社会的动态流变

    第二节  中国教育改革进展与经验

    一、 教育普及的中国举措

    二、 师范教育的中国体系

    三、 坚守特色的中国优势

    第三节  贯通中外的教育趋势与前瞻

    一、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提升教育水平

    二、 以学习为核心概念推动教育理念革新

    三、 以全球化视野定调教育及科研

    第八章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一、 以“工程”“计划”模式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二、 加快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三、 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节  承续与变革

    一、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政策变迁的塑型者

    二、 国家和社会利益是政策变迁的动力基础

    三、 渐进型政府主导的政策路径特征

    第三节  特点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是否已形成中国模式引发关注

    二、 历史辩证地评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奇迹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寻找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造性主体和关键变量

    二、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秩序阶段

    二、 义务教育普及阶段

    三、 素质教育发展阶段

    四、 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

    第二节  发展与成就: 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彰显

    一、 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难题

    二、 用25年时间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三、 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正逐步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节  问题与瓶颈: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短板

    一、 教育目标偏离,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

    二、 教学内容僵化,难以平衡知识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三、 培养模式僵化,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发展

    四、 教育评价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第四节  模式与驱动力: 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二、 协同一致,合力攻坚

    三、 分类指导,稳步发展

    第五节  观察与思考: 政策展望及建议

    一、 继续将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 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关注教师质量提升

    三、 注重发展性,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协调兼容

    四、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二、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三、 内涵发展阶段(1998至今)

    第二节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模糊

    二、 缺乏纵向衔接与横向通融,职前职后协调不一

    三、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四、 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需求,专业与产业脱节

    五、 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亟待由量到质的跨越

    六、 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

    三、 英国现代学徒制

    四、 国际上成功的职教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加快产业升级,发挥高端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 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三、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四、 建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