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520351188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1页
分类: 经济
  •   真实的经济增长是具有空间属性的,要理解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现象就必须将“空间”这一维度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中,通过阐释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逻辑来理解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辩证关系。引发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关键是经济空间效率,由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既存在产业部门间配置的不均衡性,也存在地理空间分布的不均衡,这使得经济增长的空间效率取决于要素与产业在空间上的双重匹配关系。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所关注的正是“不均衡的要素分布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深入地揭示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的匹配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扩散的共性因素,这对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中国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邓仲良,四川遂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工学硕士。曾从事规划设计和产业政策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地理》《浙江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问题探索》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5篇,相关研究成果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第二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优秀论文、2018年中国城市论坛优秀论文奖等。曾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次、“茅以升工程教育学生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等多项荣誉奖励,参编著作多部,参与中央、省部级及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持高校和地方政府委托科研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经济学、区域发展政策、劳动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重要概念、研究对象界定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内容及分析框架
    五 篇章结构与研究路线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产业一空间匹配的研究框架
    一 理论研究方法
    二 理论框架I: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
    三 理论框架II:空间经济学分析范式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与产业的空间演化及发展现状研究
    一 中国经济空间与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化及现状
    二 中国产业的空间模式研究
    三 经济空间与产业一空间发展格局的典型事实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识别与测度
    一 产业一空间集聚或扩散的动力机制
    二 产业或要素集聚的测度方法
    三 已有对匹配机制测度的研究
    四 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来源与识别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增长视角
    一 城市发展与产业选择
    二 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选取
    三 城市经济增长的匹配机制实证研究
    四 稳健性检验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工业增长与集聚
    一 工业的产业类型与空间特征
    二 工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经济增长效应
    三 工业一空间匹配机制与工业集聚效应
    四 匹配机制的稳健性检验
    五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服务业增长与集聚
    第八章 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真实的经济增长是具有空间属性的,要理解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现象就必须将“空间”这一维度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中,通过阐释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逻辑来理解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辩证关系。引发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关键是经济空间效率,由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既存在产业部门间配置的不均衡性,也存在地理空间分布的不均衡,这使得经济增长的空间效率取决于要素与产业在空间上的双重匹配关系。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所关注的正是“不均衡的要素分布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深入地揭示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的匹配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扩散的共性因素,这对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中国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邓仲良,四川遂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工学硕士。曾从事规划设计和产业政策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地理》《浙江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问题探索》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5篇,相关研究成果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第二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优秀论文、2018年中国城市论坛优秀论文奖等。曾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次、“茅以升工程教育学生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等多项荣誉奖励,参编著作多部,参与中央、省部级及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持高校和地方政府委托科研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经济学、区域发展政策、劳动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重要概念、研究对象界定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内容及分析框架
    五 篇章结构与研究路线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产业一空间匹配的研究框架
    一 理论研究方法
    二 理论框架I: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
    三 理论框架II:空间经济学分析范式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与产业的空间演化及发展现状研究
    一 中国经济空间与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化及现状
    二 中国产业的空间模式研究
    三 经济空间与产业一空间发展格局的典型事实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识别与测度
    一 产业一空间集聚或扩散的动力机制
    二 产业或要素集聚的测度方法
    三 已有对匹配机制测度的研究
    四 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来源与识别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增长视角
    一 城市发展与产业选择
    二 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选取
    三 城市经济增长的匹配机制实证研究
    四 稳健性检验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工业增长与集聚
    一 工业的产业类型与空间特征
    二 工业一空间匹配机制的经济增长效应
    三 工业一空间匹配机制与工业集聚效应
    四 匹配机制的稳健性检验
    五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基于服务业增长与集聚
    第八章 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体化到集体化 1949年以来郝庄的经济社会变革之路
岳谦厚、李卫平 著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约到发散——文明发展的一种新思想
宋君波 著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市透视农村消费空间变迁——以胶东P市为例
徐京波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聚到创新——新兴经济体的产业集群升级
马璐 编;[日]朽木昭文、[日]辻正次、邱永辉、包龙飞 译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从集市上来
[俄罗斯]阿莱赫姆 著;陈珍广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