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到解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元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从启蒙到解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元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ISBN: 9787552031348
定价: 108.00
装帧: 其他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政治哲学是对人类政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为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实践提供理念和方法。启蒙运动以降,政治哲学更是展现出(qian suo wei you)的现实力量。如果说古典政治哲人,尤其是柏拉图,始终需要面临理论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那么启蒙以来的政治哲人则一次又一次地将理论意图转化为现代性的革命和治理实践。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哲学不可避免地忠实于阶级性的元结构。不论自由和正义等概念呈现出何种实体性的符号特征,都无法克服阶级政治的实在属性。因此,基于“消灭哲学”这一前提,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其所指向的政治哲学不仅体现历史科学的理论特征,更提示了直接“介入/改变”阶级性元结构的实践意图。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生成和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依照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之线索,分析与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方法论界定、实践样态和现实论题等。 

      包大为,男,1989年生,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同时担任《求索》、《浙江学刊》等核心期刊外审专家。曾于2013―2014年赴巴黎政治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等。在《文学评论》、《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十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绪  论 

     
    第1章 卢梭与法国大革命中的理念建构 
    第1节  理想城邦在何方? 
    第2节  古典镜像中的卢梭立法观 
    第3节  卢梭重塑自然的政治教化 
    第4节 黑格尔法哲学对自然的伦理扬弃 

     

     

     
    第2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 
    第1节  启蒙与启蒙批判之间的早期文本 
    第2节  《共产党宣言》对政治的重构 
    第3节  马克思对启蒙主义教育观的批判 
    第4节  对政治社会的革命性解读 
    第5节  哲学革命的戏剧侧面: 布莱希特 

     

     

     
    第3章  未竟的列宁政治哲学与苏维埃政治实践 
    第1节  革命主体的辩证生成 
    第2节  新经济政策的正义维度与制度条件 
    第3节  辩证法与公共政治在苏联的嬗变 

     

     

     
    第4章  新旧转承中的毛泽东政治哲学 
    第1节  从启蒙到革命的现代中国转向 
    第2节  土地改革中的历史正义实践 
    第3节  《寻乌调查》中革命政治对宗教的透视 
    第4节  毛泽东政治哲学的命运共同体维度 

     

     

     
    第5章  法国激进左翼对启蒙的再次“远征” 
    第1节  黑格尔的“幽灵” 
    第2节  青年马克思的双重“遗产” 
    第3节  危机语境下的法国左翼及其“启蒙”事业 
    第4节  作为嫁接“革命”的法国毛主义实践 

     

     

     
    第6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指向 
    第1节  启蒙政治哲学在当代的抽象“在场” 
    第2节  社会主义需要辩护吗? 
    第3节  资本主义霸权的意识形态表象与危机症候 
    第4节  被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所扼杀的生态公正 
    总  结  “现实支配过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政治哲学是对人类政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为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实践提供理念和方法。启蒙运动以降,政治哲学更是展现出(qian suo wei you)的现实力量。如果说古典政治哲人,尤其是柏拉图,始终需要面临理论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那么启蒙以来的政治哲人则一次又一次地将理论意图转化为现代性的革命和治理实践。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哲学不可避免地忠实于阶级性的元结构。不论自由和正义等概念呈现出何种实体性的符号特征,都无法克服阶级政治的实在属性。因此,基于“消灭哲学”这一前提,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其所指向的政治哲学不仅体现历史科学的理论特征,更提示了直接“介入/改变”阶级性元结构的实践意图。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生成和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依照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之线索,分析与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方法论界定、实践样态和现实论题等。 

  • 作者简介:
      包大为,男,1989年生,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同时担任《求索》、《浙江学刊》等核心期刊外审专家。曾于2013―2014年赴巴黎政治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等。在《文学评论》、《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十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目录:
    绪  论 

     
    第1章 卢梭与法国大革命中的理念建构 
    第1节  理想城邦在何方? 
    第2节  古典镜像中的卢梭立法观 
    第3节  卢梭重塑自然的政治教化 
    第4节 黑格尔法哲学对自然的伦理扬弃 

     

     

     
    第2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 
    第1节  启蒙与启蒙批判之间的早期文本 
    第2节  《共产党宣言》对政治的重构 
    第3节  马克思对启蒙主义教育观的批判 
    第4节  对政治社会的革命性解读 
    第5节  哲学革命的戏剧侧面: 布莱希特 

     

     

     
    第3章  未竟的列宁政治哲学与苏维埃政治实践 
    第1节  革命主体的辩证生成 
    第2节  新经济政策的正义维度与制度条件 
    第3节  辩证法与公共政治在苏联的嬗变 

     

     

     
    第4章  新旧转承中的毛泽东政治哲学 
    第1节  从启蒙到革命的现代中国转向 
    第2节  土地改革中的历史正义实践 
    第3节  《寻乌调查》中革命政治对宗教的透视 
    第4节  毛泽东政治哲学的命运共同体维度 

     

     

     
    第5章  法国激进左翼对启蒙的再次“远征” 
    第1节  黑格尔的“幽灵” 
    第2节  青年马克思的双重“遗产” 
    第3节  危机语境下的法国左翼及其“启蒙”事业 
    第4节  作为嫁接“革命”的法国毛主义实践 

     

     

     
    第6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指向 
    第1节  启蒙政治哲学在当代的抽象“在场” 
    第2节  社会主义需要辩护吗? 
    第3节  资本主义霸权的意识形态表象与危机症候 
    第4节  被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所扼杀的生态公正 
    总  结  “现实支配过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