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隐身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516501351
定价: 1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6页
字数: 57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71人买过
  •   《飞行器隐身技术》在对现代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的基本概念、研究重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飞行器雷达、红外、射频以及可见光和声学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书中重点阐述了雷达、红外、射频隐身相关技术指标的分析与分解方法、各类散射(辐射)源的分析和减缩手段、飞行器各种目标特征的理论仿真与试验方法等;对可见光和噪声控制等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飞行器上的可能应用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隐身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动向和广为关注的一些隐身新方法。   桑建华,男,1956年12月出生,汉族,教授,自然科学研究员。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他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和飞行器隐身技术研究工作,历经多个型号工程研制并取得突出成就,是中航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隐身技术首席专家。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射频隐身、隐身与飞行器设计综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并获多项专利。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第1章飞行器隐身技术概述
    1.1现代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1.2隐身技术的内涵
    1.2.1隐身——目标特征信号控制
    1.2.2隐身的作用
    1.3目标特征信号的分类、控制及平衡设计
    1.3.1探测敏感性评估
    1.3.2作战方案
    1.3.3威胁特性
    1.3.4可探测特征的分类
    1.3.5可探测特性控制的平衡设计
    1.4飞行器(目标)雷达隐身技术
    1.4.1飞行器隐身技术的重点——雷达特征信号控制
    1.4.2雷达距离方程
    1.4.3飞行器雷达隐身的重要方位
    1.4.4雷达特征控制的技术局限
    1.4.5目标的雷达特征控制
    1.5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
    1.5.1红外隐身技术的内涵
    1.5.2红外隐身技术的重要性
    1.5.3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
    1.5.4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1.6射频隐身技术
    1.6.1射频隐身技术的内涵
    1.6.2发展射频隐身技术的重要性
    1.6.3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
    1.6.4射频隐身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1.7其他类型武器平台隐身技术发展
    1.7.1威胁环境决定武器平台隐身技术的发展
    1.7.2直升机的隐身技术
    1.7.3潜艇的隐身技术
    1.7.4水面作战的大型舰船的隐身技术
    1.7.5陆地作战的坦克的隐身技术
    1.8小结

    第2章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研制的影响和反隐身技术发展
    2.1隐身技术推动飞行器发展和技术进步
    2.1.1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总体气动设计带来的影响
    2.1.2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结构设计带来的影响
    2.1.3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
    2.1.4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制造带来的影响
    2.1.5雷达隐身对飞行器隐身性能测试系统的要求
    2.1.6飞行器研制所面临的挑战
    2.1.7隐身飞行器研制队伍的组织和培训
    2.2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2.2.1飞行器隐身技术发展中仍存在技术约束
    2.2.2反隐身技术的几个具体技术技巧
    2.2.3反隐身技术的其他几个问题
    2.3小结

    第3章飞行器雷达隐身技术
    3.1电磁场基本理论及雷达距离方程
    3.1.1电磁场基本理论——麦克斯韦方程
    3.1.2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频段
    3.1.3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截面
    3.1.4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距离方程
    3.2雷达外形隐身基本原理及技术
    3.2.1外形隐身的重要性
    3.2.2典型几何体的散射现象和特征
    3.2.3典型的非雷达隐身飞行器的外形强散射源分布及散射机理
    3.2.4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技术
    3.3吸波材料基本原理及技术
    3.3.1雷达吸波材料/结构吸波原理及分类
    3.3.2雷达吸波材料/结构分类、吸波原理及应用
    3.4飞行器上常见的强散射源及其减缩控制
    3.4.1飞行器强散射源分布及其RCSR的一般原则
    3.4.2进气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3座舱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4雷达天线舱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5其他射频天线/舱RCS减缩控制技术
    3.4.6发动机尾喷管腔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7系统进排气腔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8机表光窗RCS减缩控制技术
    3.4.9武器外挂RCS减缩控制技术
    3.5雷达隐身与气动力综合设计原理及技术
    3.5.1隐身外形与气动布局综合设计
    3.5.2发动机进气系统隐身与气动综合设计
    3.5.3发动机排气系统隐身与气动综合设计
    3.5.4系统进排气腔体与气动综合设计
    3.6飞行器次/弱散射源——电磁缺陷的控制
    3.6.1常规飞行器表面缝隙、台阶特点分析
    3.6.2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机理
    3.6.3表面电磁缺陷电磁散射分析
    3.6.4电磁缺陷的抑制措施
    3.7RCS指标的分解
    3.7.1非相干理论
    3.7.2典型飞行器主要散射源及其分析
    3.7.3整机RCS指标要求及分配
    3.8雷达隐身技术的代价讨论
    3.8.1性能代价
    3.8.2容积代价
    3.8.3重量代价
    3.8.4结构/系统复杂程度增加
    3.8.5制造代价
    3.8.6维护代价
    3.9计算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
    3.9.1高频计算方法
    3.9.2积分方程方法
    3.9.3微分方程方法
    3.9.4隐身目标的RCS求解
    3.9.5优化设计技术
    3.10雷达隐身试验和验证技术
    3.10.1雷达隐身试验中的关键技术
    3.10.2常见的隐身试验测试方法
    3.10.3试验数据处理
    3.11小结

    第4章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
    4.1飞行器红外辐射基础知识
    4.1.1红外辐射的基本物理标量
    4.1.2目标热辐射基本定律
    4.1.3固体壁面红外辐射特性
    4.1.4参与性介质红外辐射特性
    4.1.5飞行器流场/温度场分析与耦合计算
    4.1.6红外辐射在大气内传输
    4.2飞行器红外强辐射源分析及其控制
    4.2.1飞行器排气系统
    4.2.2飞行器机体表面
    4.2.3其他辐射源
    4.3飞行器红外隐身基本原理及技术
    4.3.1飞行器红外隐身基本原理
    4.3.2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
    4.3.3机体外表红外隐身技术
    4.4飞行器红外隐身与气动布局/外形综合设计技术
    4.4.1飞行器红外辐射源简析
    4.4.2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方案设计
    4.4.3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参数设计
    4.4.4红外隐身外形细节设计
    4.4.5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和外形的演变
    4.5飞行器红外特征信号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
    4.5.1飞行器红外特征计算分析方法
    4.5.2飞行器红外隐身/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4.6飞行器红外特征信号试验和验证
    4.6.1常用的红外测试设备及其基本原理
    4.6.2空空动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6.3地空动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6.4地面静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7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的代价
    4.7.1性能代价
    4.7.2重量代价
    4.7.3结构/系统复杂程度增加
    4.7.4制造代价
    4.7.5维护代价
    4.8小结

    第5章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
    5.1射频隐身和无源探测
    5.1.1射频隐身(低截获概率)概念
    5.1.2LPI基本方程
    5.1.3无源探测——截获接收机
    5.1.4LPI系统设计的要素
    5.2辐射能量的控制
    5.2.1有效辐射峰值功率控制
    5.2.2辐射能量因素
    5.2.3功率管理方法
    5.3天线辐射信号的空域控制
    5.3.1辐射信号的空域控制
    5.3.2天线RCS基本概念
    5.3.3天线增益失配
    5.4天线辐射信号频域控制
    5.4.1频率和带宽对截获的影响
    5.4.2采用频率分集技术
    5.5时域控制及不确定性
    5.5.1最大信号不确定性
    5.5.2截获率时间限制
    5.5.3截获接收机时间响应
    5.5.4接收机灵敏度与截获概率的关系
    5.5.5LPIS与截获接收机
    5.6低截获波形设计
    5.6.1波形准则
    5.6.2脉冲压缩
    5.6.3离散相位码
    5.6.4混合波形
    5.6.5脉冲压缩器中的噪声传播
    5.6.6波形归纳
    5.7射频隐身技术验证
    5.7.1LPI模式的试验验证方法
    5.7.2LPI性能应用实例
    5.7.3LPI与电子反对抗
    5.7.4采用LPI的代价
    5.8小结

    第6章光学、声学隐身及隐身技术研究新动向
    6.1目标的光学特征及其控制
    6.1.1可见光学信号
    6.1.2光学特征信号评估
    6.1.3光学特征信号减缩或控制
    6.2目标的声学特征及其控制
    6.2.1声学特征信号
    6.2.2声学信号减缩
    6.3隐身技术研究的新动向
    6.3.1向“全方位”“全频谱”方向发展
    6.3.2向“更低”的RCS方向发展
    6.3.3主动(有源对消)隐身技术
    6.3.4目前“热门”的几项隐身技术
    6.4小结
    缩略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飞行器隐身技术》在对现代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的基本概念、研究重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飞行器雷达、红外、射频以及可见光和声学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书中重点阐述了雷达、红外、射频隐身相关技术指标的分析与分解方法、各类散射(辐射)源的分析和减缩手段、飞行器各种目标特征的理论仿真与试验方法等;对可见光和噪声控制等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飞行器上的可能应用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隐身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动向和广为关注的一些隐身新方法。
  • 作者简介:
      桑建华,男,1956年12月出生,汉族,教授,自然科学研究员。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他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和飞行器隐身技术研究工作,历经多个型号工程研制并取得突出成就,是中航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隐身技术首席专家。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射频隐身、隐身与飞行器设计综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并获多项专利。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目录:
    第1章飞行器隐身技术概述
    1.1现代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1.2隐身技术的内涵
    1.2.1隐身——目标特征信号控制
    1.2.2隐身的作用
    1.3目标特征信号的分类、控制及平衡设计
    1.3.1探测敏感性评估
    1.3.2作战方案
    1.3.3威胁特性
    1.3.4可探测特征的分类
    1.3.5可探测特性控制的平衡设计
    1.4飞行器(目标)雷达隐身技术
    1.4.1飞行器隐身技术的重点——雷达特征信号控制
    1.4.2雷达距离方程
    1.4.3飞行器雷达隐身的重要方位
    1.4.4雷达特征控制的技术局限
    1.4.5目标的雷达特征控制
    1.5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
    1.5.1红外隐身技术的内涵
    1.5.2红外隐身技术的重要性
    1.5.3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
    1.5.4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1.6射频隐身技术
    1.6.1射频隐身技术的内涵
    1.6.2发展射频隐身技术的重要性
    1.6.3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
    1.6.4射频隐身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1.7其他类型武器平台隐身技术发展
    1.7.1威胁环境决定武器平台隐身技术的发展
    1.7.2直升机的隐身技术
    1.7.3潜艇的隐身技术
    1.7.4水面作战的大型舰船的隐身技术
    1.7.5陆地作战的坦克的隐身技术
    1.8小结

    第2章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研制的影响和反隐身技术发展
    2.1隐身技术推动飞行器发展和技术进步
    2.1.1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总体气动设计带来的影响
    2.1.2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结构设计带来的影响
    2.1.3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
    2.1.4雷达隐身要求对飞行器制造带来的影响
    2.1.5雷达隐身对飞行器隐身性能测试系统的要求
    2.1.6飞行器研制所面临的挑战
    2.1.7隐身飞行器研制队伍的组织和培训
    2.2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2.2.1飞行器隐身技术发展中仍存在技术约束
    2.2.2反隐身技术的几个具体技术技巧
    2.2.3反隐身技术的其他几个问题
    2.3小结

    第3章飞行器雷达隐身技术
    3.1电磁场基本理论及雷达距离方程
    3.1.1电磁场基本理论——麦克斯韦方程
    3.1.2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频段
    3.1.3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截面
    3.1.4电磁场基本理论——雷达距离方程
    3.2雷达外形隐身基本原理及技术
    3.2.1外形隐身的重要性
    3.2.2典型几何体的散射现象和特征
    3.2.3典型的非雷达隐身飞行器的外形强散射源分布及散射机理
    3.2.4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技术
    3.3吸波材料基本原理及技术
    3.3.1雷达吸波材料/结构吸波原理及分类
    3.3.2雷达吸波材料/结构分类、吸波原理及应用
    3.4飞行器上常见的强散射源及其减缩控制
    3.4.1飞行器强散射源分布及其RCSR的一般原则
    3.4.2进气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3座舱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4雷达天线舱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5其他射频天线/舱RCS减缩控制技术
    3.4.6发动机尾喷管腔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7系统进排气腔体RCS减缩控制抑制技术
    3.4.8机表光窗RCS减缩控制技术
    3.4.9武器外挂RCS减缩控制技术
    3.5雷达隐身与气动力综合设计原理及技术
    3.5.1隐身外形与气动布局综合设计
    3.5.2发动机进气系统隐身与气动综合设计
    3.5.3发动机排气系统隐身与气动综合设计
    3.5.4系统进排气腔体与气动综合设计
    3.6飞行器次/弱散射源——电磁缺陷的控制
    3.6.1常规飞行器表面缝隙、台阶特点分析
    3.6.2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机理
    3.6.3表面电磁缺陷电磁散射分析
    3.6.4电磁缺陷的抑制措施
    3.7RCS指标的分解
    3.7.1非相干理论
    3.7.2典型飞行器主要散射源及其分析
    3.7.3整机RCS指标要求及分配
    3.8雷达隐身技术的代价讨论
    3.8.1性能代价
    3.8.2容积代价
    3.8.3重量代价
    3.8.4结构/系统复杂程度增加
    3.8.5制造代价
    3.8.6维护代价
    3.9计算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
    3.9.1高频计算方法
    3.9.2积分方程方法
    3.9.3微分方程方法
    3.9.4隐身目标的RCS求解
    3.9.5优化设计技术
    3.10雷达隐身试验和验证技术
    3.10.1雷达隐身试验中的关键技术
    3.10.2常见的隐身试验测试方法
    3.10.3试验数据处理
    3.11小结

    第4章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
    4.1飞行器红外辐射基础知识
    4.1.1红外辐射的基本物理标量
    4.1.2目标热辐射基本定律
    4.1.3固体壁面红外辐射特性
    4.1.4参与性介质红外辐射特性
    4.1.5飞行器流场/温度场分析与耦合计算
    4.1.6红外辐射在大气内传输
    4.2飞行器红外强辐射源分析及其控制
    4.2.1飞行器排气系统
    4.2.2飞行器机体表面
    4.2.3其他辐射源
    4.3飞行器红外隐身基本原理及技术
    4.3.1飞行器红外隐身基本原理
    4.3.2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
    4.3.3机体外表红外隐身技术
    4.4飞行器红外隐身与气动布局/外形综合设计技术
    4.4.1飞行器红外辐射源简析
    4.4.2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方案设计
    4.4.3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参数设计
    4.4.4红外隐身外形细节设计
    4.4.5红外隐身飞行器布局和外形的演变
    4.5飞行器红外特征信号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
    4.5.1飞行器红外特征计算分析方法
    4.5.2飞行器红外隐身/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4.6飞行器红外特征信号试验和验证
    4.6.1常用的红外测试设备及其基本原理
    4.6.2空空动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6.3地空动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6.4地面静态红外特征试验和验证
    4.7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的代价
    4.7.1性能代价
    4.7.2重量代价
    4.7.3结构/系统复杂程度增加
    4.7.4制造代价
    4.7.5维护代价
    4.8小结

    第5章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
    5.1射频隐身和无源探测
    5.1.1射频隐身(低截获概率)概念
    5.1.2LPI基本方程
    5.1.3无源探测——截获接收机
    5.1.4LPI系统设计的要素
    5.2辐射能量的控制
    5.2.1有效辐射峰值功率控制
    5.2.2辐射能量因素
    5.2.3功率管理方法
    5.3天线辐射信号的空域控制
    5.3.1辐射信号的空域控制
    5.3.2天线RCS基本概念
    5.3.3天线增益失配
    5.4天线辐射信号频域控制
    5.4.1频率和带宽对截获的影响
    5.4.2采用频率分集技术
    5.5时域控制及不确定性
    5.5.1最大信号不确定性
    5.5.2截获率时间限制
    5.5.3截获接收机时间响应
    5.5.4接收机灵敏度与截获概率的关系
    5.5.5LPIS与截获接收机
    5.6低截获波形设计
    5.6.1波形准则
    5.6.2脉冲压缩
    5.6.3离散相位码
    5.6.4混合波形
    5.6.5脉冲压缩器中的噪声传播
    5.6.6波形归纳
    5.7射频隐身技术验证
    5.7.1LPI模式的试验验证方法
    5.7.2LPI性能应用实例
    5.7.3LPI与电子反对抗
    5.7.4采用LPI的代价
    5.8小结

    第6章光学、声学隐身及隐身技术研究新动向
    6.1目标的光学特征及其控制
    6.1.1可见光学信号
    6.1.2光学特征信号评估
    6.1.3光学特征信号减缩或控制
    6.2目标的声学特征及其控制
    6.2.1声学特征信号
    6.2.2声学信号减缩
    6.3隐身技术研究的新动向
    6.3.1向“全方位”“全频谱”方向发展
    6.3.2向“更低”的RCS方向发展
    6.3.3主动(有源对消)隐身技术
    6.3.4目前“热门”的几项隐身技术
    6.4小结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性能与飞行计划(第二版)
丁松滨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周奇;王楚;胡杰翔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第2版)
陈小前 著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记 限量签名本(主持人陈正飞个人散文游记!陈乔恩、张皓宸、蔡康永等多位好友推荐)
陈正飞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结构学(第3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程小全 著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事故率降低99%——美国海军航空兵安全管理50年
[美]罗伯特·F.邓恩 著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系统设计 魏小辉著
魏小辉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理论与技术
常晓飞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综合健康管理
[英]伊恩·K.詹宁斯(Ian K.Jennions) 编;周敏 译;尉询楷;冯悦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人员民用航空法规基础
武丁杰;郑力维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员心理选拔原理与实践
[英]罗伯特·博尔(Robert Bor);[英]卡琳娜·埃里克森(Carina Eriksen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动力学及控制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新华正版
李广文 刘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