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010085111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4页
字数: 18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以货币形式的演进为起点,以电子货币为主线,在梳理该领域前沿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评述到数理分析、实证建模,逐步展开,层层递进,对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和大胆探索,试图说明未来货币金融制度的变迁趋势。《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对自由银行学派思想及电子货币职能等前沿问题均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王倩,1994~2004年先后在吉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2007年赴荷兰自由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吉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已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有《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编著)等。 序
    导论
    一、网络经济时代货币理论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演化
    一、货币形态演化的六个阶段
    二、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电子货币的定义、种类及特征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二、电子货币的种类
    三、电子货币的特征
    第三节电子货币的性质:对新货币经济学的剖析
    一、新货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新货币经济学关于货币的论述
    三、电子货币的性质和职能分析

    第二章网络经济时代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
    第一节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面临挑战
    一、电子货币分散发行的现实
    二、中央银行放弃电子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原因
    第二节自由银行学派评述
    一、自由银行学派的思想
    二、对自由银行业思想的评价
    第三节中央银行仍将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一、人们对中央银行通货的偏好仍会存在
    二、可开列支票存款原本就是由存款机构创造的
    三、中央银行仍会通过授权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第四节电子支付工具替代现金的实证分析
    一、使用电子支付工具媒介交易的趋势分析
    二、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三、实证分析过程
    四、结论

    第三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网络经济时代货币需求的数理分析
    一、网络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准备金需求的变化
    二、电子支付科技降低了货币需求总量
    三、电子支付科技对各种交易媒介需求的影响
    四、电子支付科技使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变化
    五、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套现次数的影响
    第二节网络经济时代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一、电子支付科技对现金需求的影响
    二、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第四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供给的扩张作用
    一、电子支付科技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二、电子支付工具对货币供应总量的扩张作用
    第二节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供给各影响因子的作用
    一、电子支付科技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
    二、电子支付科技使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和统计失效
    三、电子支付科技扩大了货币乘数
    四、电子支付科技削弱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第三节电子支付科技影响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和变量选择
    三、实证分析
    四、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五、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争论
    一、未来货币政策无效论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论
    第二节网络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二、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四、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第三节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定标的运作机理
    二、通货膨胀定标的透明度

    第六章网络经济时代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第二节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以货币形式的演进为起点,以电子货币为主线,在梳理该领域前沿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评述到数理分析、实证建模,逐步展开,层层递进,对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和大胆探索,试图说明未来货币金融制度的变迁趋势。《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理论》对自由银行学派思想及电子货币职能等前沿问题均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 作者简介:
    王倩,1994~2004年先后在吉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2007年赴荷兰自由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吉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已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有《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编著)等。
  • 目录:

    导论
    一、网络经济时代货币理论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演化
    一、货币形态演化的六个阶段
    二、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电子货币的定义、种类及特征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二、电子货币的种类
    三、电子货币的特征
    第三节电子货币的性质:对新货币经济学的剖析
    一、新货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新货币经济学关于货币的论述
    三、电子货币的性质和职能分析

    第二章网络经济时代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
    第一节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面临挑战
    一、电子货币分散发行的现实
    二、中央银行放弃电子货币发行垄断权的原因
    第二节自由银行学派评述
    一、自由银行学派的思想
    二、对自由银行业思想的评价
    第三节中央银行仍将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一、人们对中央银行通货的偏好仍会存在
    二、可开列支票存款原本就是由存款机构创造的
    三、中央银行仍会通过授权以卡特尔的形式“垄断”货币供给
    第四节电子支付工具替代现金的实证分析
    一、使用电子支付工具媒介交易的趋势分析
    二、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三、实证分析过程
    四、结论

    第三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网络经济时代货币需求的数理分析
    一、网络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准备金需求的变化
    二、电子支付科技降低了货币需求总量
    三、电子支付科技对各种交易媒介需求的影响
    四、电子支付科技使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变化
    五、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套现次数的影响
    第二节网络经济时代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一、电子支付科技对现金需求的影响
    二、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第四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供给的扩张作用
    一、电子支付科技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二、电子支付工具对货币供应总量的扩张作用
    第二节电子支付科技对货币供给各影响因子的作用
    一、电子支付科技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
    二、电子支付科技使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和统计失效
    三、电子支付科技扩大了货币乘数
    四、电子支付科技削弱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第三节电子支付科技影响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和变量选择
    三、实证分析
    四、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五、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争论
    一、未来货币政策无效论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论
    第二节网络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二、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四、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第三节网络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定标的运作机理
    二、通货膨胀定标的透明度

    第六章网络经济时代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第二节网络经济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