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精装)

曾国藩传(精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555903024
定价: 3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分类: 历史
119人买过
  •   《曾国藩传》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
      赵焰,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历史著作《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晚清三部曲》《晚清之后是民国》等,小说《无常》《与眼睛蛇同行》等。
    第一章 重归自由
    这是一个时代的末世,也是一种文化的末世。虽然曾国藩从不公开承认中国传统的没落,但在私下里,对于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曾国藩还是感到相当心虚的。曾国藩知道自己努力一辈子所攀登的山峰,就如同垂垂老矣的庙堂一样,看似堂皇伟岸,其实,随时都可能坍塌下来。
    第二章 青云直上
    那一段日子,是曾国藩在北京最有收获,也最感到温暖的一段时间。朱子思想的浩瀚与广大,绝不是那些死板而教条的八股所能比拟的。朱子的学说就像是在黑夜中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天宇中璀璨的繁星展示在他面前。因为读朱子的文章,曾国藩感到心灵似乎一下子打开了。
    第三章 乱世从军
    曾国藩和湘军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19世纪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支真正由读书人领导的军队,是在乱世中一群书生“投笔从戎”所组建的人马。这群读书人挺身而出的最大使命,就是为了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太平天国对于孔孟的态度,让他们为之激愤,也正如此,他们立下了“上马杀贼,下马读书”的誓言;至于效忠朝廷等,倒成了次要的目的。
    第四章 铁血湘江
    书生出身的曾国藩在骨子里其实是不太适合用兵的,“兵不厌诈”,两军对垒,要求用兵者一定要奇谲、狡猾,极富心机,不按常理出牌。但曾国藩呢,他只是一个有着巨大坚韧力、脾气倔强的读书人。
    第五章 遭遇低谷
    曾国藩让人钦佩的一点就是:在与太平天国军队长时间的对峙中,从未犯下低级错误,很少头脑发热,急不可耐,将自己的命门暴露在敌人眼前——这一点,与其说是曾国藩会打仗,倒不如说是他具备战争的素质。
    第六章 大悟山村
    在白杨坪的竹林之中,曾国藩有时会双腿盘起,坐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看各式各样的昆虫飞来飞去,疏影淡月,清风拂面。如果刚刚下过雨,在竹园中,还可以看到竹叶尖上,有水滴长久而迟疑地挂着,最终慢慢落下……一切,都是“天理”在运行。这个时候,曾国藩会觉得只有老子的智慧才是这个世界的至理,也只有《易》才觉察到这个世界一些道理之外的空白。
    第七章 脱胎换骨
    曾国藩往往一瞥之中,就能断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这是一种惊人的能力,也是一种特别的智慧。曾国藩已变成这样一个人——他可以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去等待别人的失误,等待别人力衰势竭,而一旦对手稍稍有点走神,或者一时控制不住,露出一些破绽,曾国藩便会像潜伏的眼镜蛇一样,一跃而起,死死地咬住对方的死穴。
    第八章 悲欣交集
    曾国藩感到庆幸的是,作为一介书生,白手起家,居然赢得了这场对抗的胜利。这场对抗,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文化的对抗以至理想的对抗。从来就是书生办大事,那是因为书生有着理想,有着不俗的志向。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了。不是湘军击败了太平天国,而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是这个政权在文化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幼稚和天真,埋没和葬送了远大前程。
    第九章 海阔天空
    曾国藩并不想做一个“神”。他只是想做一个寻神者,一个能找到“神”的人,一个按照“理”来做人做事的人。只有拥有“规矩”,曾国藩才会有一种安全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第十章 忧郁如疾
    尽管曾国藩在重新出山之后颇得黄老之道,但对于朝野内外那种复杂无比的人事关系,坚持原则的曾国藩一直颇感失望。可以说,这些盘根错节,让曾国藩觉得心力交瘁。每当曾国藩处理一件类似的事情,他就会平添一分失望,也会萌生一分去意。
    第十一章 黯然神伤
    当年的兵燹现在已看不到什么踪迹了,金陵城又变得繁华安宁。联想到刚刚入城时的凄惨情景,曾国藩不由感叹,时间真是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转瞬之间,就能把创伤涂抹得干干净净。
    第十二章 走向虚无
    在曾国藩看来,“道”不可改变,也不可颠覆。在“道”面前,灵魂只不过是肉体的一次呼吸——的确,曾国藩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虚无,一种实实在在的虚无。
    第十三章 白云苍狗
    天津教案让一个神话般的曾国藩倒下了。来北方之前,曾国藩是一个功勋卓著的曾国藩,是一个极受人尊敬的曾国藩;而现在,只剩下一个老而无用的曾国藩,一个视若犹怜的曾国藩。一个强大的专制统治是不需要其他榜样的,除了绝对的王权之外。天津教案的结果,让慈禧有意无意摧毁了紧跟在自己亮光后面的一道影子,也解除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尾声
    现在看来,无论从哪方面说,曾国藩都可以说是晚清第一人。曾国藩巨大的内心力量支撑着他的人格和境界,在浩然之气的激荡下,曾国藩对于人生有着大彻大悟的系统看法。只可惜,曾国藩旧式的完美人格与道德,在清末的乱世中,不免“虎落平川”。
    后记
    附:曾国藩年表
  • 内容简介:
      《曾国藩传》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
  • 作者简介:
      赵焰,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历史著作《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晚清三部曲》《晚清之后是民国》等,小说《无常》《与眼睛蛇同行》等。
  • 目录:
    第一章 重归自由
    这是一个时代的末世,也是一种文化的末世。虽然曾国藩从不公开承认中国传统的没落,但在私下里,对于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曾国藩还是感到相当心虚的。曾国藩知道自己努力一辈子所攀登的山峰,就如同垂垂老矣的庙堂一样,看似堂皇伟岸,其实,随时都可能坍塌下来。
    第二章 青云直上
    那一段日子,是曾国藩在北京最有收获,也最感到温暖的一段时间。朱子思想的浩瀚与广大,绝不是那些死板而教条的八股所能比拟的。朱子的学说就像是在黑夜中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天宇中璀璨的繁星展示在他面前。因为读朱子的文章,曾国藩感到心灵似乎一下子打开了。
    第三章 乱世从军
    曾国藩和湘军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19世纪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支真正由读书人领导的军队,是在乱世中一群书生“投笔从戎”所组建的人马。这群读书人挺身而出的最大使命,就是为了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太平天国对于孔孟的态度,让他们为之激愤,也正如此,他们立下了“上马杀贼,下马读书”的誓言;至于效忠朝廷等,倒成了次要的目的。
    第四章 铁血湘江
    书生出身的曾国藩在骨子里其实是不太适合用兵的,“兵不厌诈”,两军对垒,要求用兵者一定要奇谲、狡猾,极富心机,不按常理出牌。但曾国藩呢,他只是一个有着巨大坚韧力、脾气倔强的读书人。
    第五章 遭遇低谷
    曾国藩让人钦佩的一点就是:在与太平天国军队长时间的对峙中,从未犯下低级错误,很少头脑发热,急不可耐,将自己的命门暴露在敌人眼前——这一点,与其说是曾国藩会打仗,倒不如说是他具备战争的素质。
    第六章 大悟山村
    在白杨坪的竹林之中,曾国藩有时会双腿盘起,坐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看各式各样的昆虫飞来飞去,疏影淡月,清风拂面。如果刚刚下过雨,在竹园中,还可以看到竹叶尖上,有水滴长久而迟疑地挂着,最终慢慢落下……一切,都是“天理”在运行。这个时候,曾国藩会觉得只有老子的智慧才是这个世界的至理,也只有《易》才觉察到这个世界一些道理之外的空白。
    第七章 脱胎换骨
    曾国藩往往一瞥之中,就能断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这是一种惊人的能力,也是一种特别的智慧。曾国藩已变成这样一个人——他可以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去等待别人的失误,等待别人力衰势竭,而一旦对手稍稍有点走神,或者一时控制不住,露出一些破绽,曾国藩便会像潜伏的眼镜蛇一样,一跃而起,死死地咬住对方的死穴。
    第八章 悲欣交集
    曾国藩感到庆幸的是,作为一介书生,白手起家,居然赢得了这场对抗的胜利。这场对抗,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文化的对抗以至理想的对抗。从来就是书生办大事,那是因为书生有着理想,有着不俗的志向。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了。不是湘军击败了太平天国,而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是这个政权在文化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幼稚和天真,埋没和葬送了远大前程。
    第九章 海阔天空
    曾国藩并不想做一个“神”。他只是想做一个寻神者,一个能找到“神”的人,一个按照“理”来做人做事的人。只有拥有“规矩”,曾国藩才会有一种安全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第十章 忧郁如疾
    尽管曾国藩在重新出山之后颇得黄老之道,但对于朝野内外那种复杂无比的人事关系,坚持原则的曾国藩一直颇感失望。可以说,这些盘根错节,让曾国藩觉得心力交瘁。每当曾国藩处理一件类似的事情,他就会平添一分失望,也会萌生一分去意。
    第十一章 黯然神伤
    当年的兵燹现在已看不到什么踪迹了,金陵城又变得繁华安宁。联想到刚刚入城时的凄惨情景,曾国藩不由感叹,时间真是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转瞬之间,就能把创伤涂抹得干干净净。
    第十二章 走向虚无
    在曾国藩看来,“道”不可改变,也不可颠覆。在“道”面前,灵魂只不过是肉体的一次呼吸——的确,曾国藩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虚无,一种实实在在的虚无。
    第十三章 白云苍狗
    天津教案让一个神话般的曾国藩倒下了。来北方之前,曾国藩是一个功勋卓著的曾国藩,是一个极受人尊敬的曾国藩;而现在,只剩下一个老而无用的曾国藩,一个视若犹怜的曾国藩。一个强大的专制统治是不需要其他榜样的,除了绝对的王权之外。天津教案的结果,让慈禧有意无意摧毁了紧跟在自己亮光后面的一道影子,也解除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尾声
    现在看来,无论从哪方面说,曾国藩都可以说是晚清第一人。曾国藩巨大的内心力量支撑着他的人格和境界,在浩然之气的激荡下,曾国藩对于人生有着大彻大悟的系统看法。只可惜,曾国藩旧式的完美人格与道德,在清末的乱世中,不免“虎落平川”。
    后记
    附:曾国藩年表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曾国藩传(精装)
风掠过淮河长江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千年徽州梦·老徽州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李鸿章传(精装)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徽州梦系列:阅读徽州
赵焰 编
曾国藩传(精装)
晚清之后是民国:1916至1928年的中国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老徽州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徽州梦忆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晚清有个曾国藩
赵焰 著
曾国藩传(精装)
晚清有个李鸿章
赵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