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论丛(第1辑)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第1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7
版次: 1
ISBN: 978750046264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字数: 360千字
分类: 文学
9人买过
  •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第1辑)》收集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全体教师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是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书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批评以及文体诗学方面的宏观性或综合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有关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个案性研究。 前言
    综合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回到经典重释经典
    ——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学
    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一个元神话的建构与拆解
    ——关于现代中国理性主义的反省

    专题研究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
    论“痴情女子负心汉”叙事模式的历史演变
    ——从周朴园形象的塑造说开去
    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
    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问题的新探索
    六十年代初历史小说中的杜甫形象
    从“中国现代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学”
    作家作品研究
    新诗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论贺敬之浪漫主义诗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色
    “我不停地滚动我的桶”
    ——论绿原与外国文学
    双重智慧下的自我塑造
    ——梁实秋论
    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论艾青的早期诗作
    深夜听到的乐声
    ——林徽因其人其诗
    分裂与破碎: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与世界图景
    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吴建波
    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
    ——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
    知性·感性
    ——论余光中的散文批评
    庐隐: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拓荒者
    ——兼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双声语境
    存在意义的追寻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的哲学隐喻
  •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第1辑)》收集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全体教师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是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书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批评以及文体诗学方面的宏观性或综合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有关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个案性研究。
  • 目录:
    前言
    综合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回到经典重释经典
    ——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学
    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一个元神话的建构与拆解
    ——关于现代中国理性主义的反省

    专题研究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
    论“痴情女子负心汉”叙事模式的历史演变
    ——从周朴园形象的塑造说开去
    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
    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问题的新探索
    六十年代初历史小说中的杜甫形象
    从“中国现代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学”
    作家作品研究
    新诗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论贺敬之浪漫主义诗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色
    “我不停地滚动我的桶”
    ——论绿原与外国文学
    双重智慧下的自我塑造
    ——梁实秋论
    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论艾青的早期诗作
    深夜听到的乐声
    ——林徽因其人其诗
    分裂与破碎: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与世界图景
    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吴建波
    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
    ——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
    知性·感性
    ——论余光中的散文批评
    庐隐: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拓荒者
    ——兼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双声语境
    存在意义的追寻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的哲学隐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