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2022-08
版次: 1
ISBN: 9787568932295
定价: 5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3人买过
  • 德里达属于罕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是寄生性的,因为它发端于其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热爱和承诺,以及对这一传统所创造和遭遇的问题的关注;同时其思想又是高度原创性的,体现了多种文化和智性影响的汇合。此外,德里达偏爱以修辞性的文学风格进行书写,几乎从不清晰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以上特点,在大部分读者眼中,德里达被视为一位极其艰深晦涩的作者。
      本书的布局非常简洁。在向读者说明为什么要阅读《声音与现象》之后,作者安排了三个章节。第一章恰到好处地梳理了德里达思想的哲学史渊源,对起源于数学客观性的“基础危机”的现象学运动做了简明的总结。作者重点呈现了胡塞尔哲学对德里达的重要启示,并提出当时法语哲学世界中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两线并存的历史脉络。第二章对《声音与现象》的细读是本书的核心,作者逐章引导读者阅读,指出德里达对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所作的批判,揭示了德里达的论点和论证策略,在关键论点处做了充分停留。第三章提供了德里达后期思想中有关伦理和政治的若干概念,以此展示《声音与现象》如何驱动德里达日后的思考。本书还包括德里达思想的术语表和进阶阅读的建议,辅助读者进行深度研究。 弗农·W. 西斯尼(Vernon W. Cisney),美国葛底斯堡文理学院(Gettysburg College)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当代大陆哲学(重点为德勒兹、福柯和德里达)、电影哲学和文学哲学。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差异和同一性的本性及二者的关系,自我的本性与文学对自我的改变力量,以及本体论、主体、美学、社会和政治实践的交叉领域。

     

     

    译者简介

    孔锐才,生于1984年,广东南海区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2008),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11),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哲学博士(2016)。自由译者、评论者,曾在《读书》等中外刊物发表文章,译有《导读利奥塔》、《导读德曼》、《疯狂的谱系:从荷尔德林、尼采、梵•高到阿尔托》(合译)、《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导读德里达〈论文字学〉》、《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等。

      致谢

    作者说明

    丛书编者前言

     

    介绍

    为什么阅读此书?

    生平和作品

    《声音与现象》

    结论

     

    1 历史脉络

    开始时的说明

    基础危机

    弗雷格和胡塞尔:“意义”的意义

    指示和表达

    鲜活的当下

    一切原则之原则

    主体间性问题

    海德格尔的影响

    作为存在主义的现象学

    结构主义与主体之死

    结论

    2 文本导读

    介绍

    符号和诸符号

    指示的还原

    作为独白的意义

    意义与再现

    符号和眨眼瞬间

    保持沉默的声音

    原初的补充

    结论

    最后的思考

    3 研究辅助

    术语表

    进阶阅读书目

    绝境:德里达的后期概念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德里达属于罕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是寄生性的,因为它发端于其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热爱和承诺,以及对这一传统所创造和遭遇的问题的关注;同时其思想又是高度原创性的,体现了多种文化和智性影响的汇合。此外,德里达偏爱以修辞性的文学风格进行书写,几乎从不清晰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以上特点,在大部分读者眼中,德里达被视为一位极其艰深晦涩的作者。
      本书的布局非常简洁。在向读者说明为什么要阅读《声音与现象》之后,作者安排了三个章节。第一章恰到好处地梳理了德里达思想的哲学史渊源,对起源于数学客观性的“基础危机”的现象学运动做了简明的总结。作者重点呈现了胡塞尔哲学对德里达的重要启示,并提出当时法语哲学世界中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两线并存的历史脉络。第二章对《声音与现象》的细读是本书的核心,作者逐章引导读者阅读,指出德里达对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所作的批判,揭示了德里达的论点和论证策略,在关键论点处做了充分停留。第三章提供了德里达后期思想中有关伦理和政治的若干概念,以此展示《声音与现象》如何驱动德里达日后的思考。本书还包括德里达思想的术语表和进阶阅读的建议,辅助读者进行深度研究。
  • 作者简介:
    弗农·W. 西斯尼(Vernon W. Cisney),美国葛底斯堡文理学院(Gettysburg College)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当代大陆哲学(重点为德勒兹、福柯和德里达)、电影哲学和文学哲学。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差异和同一性的本性及二者的关系,自我的本性与文学对自我的改变力量,以及本体论、主体、美学、社会和政治实践的交叉领域。

     

     

    译者简介

    孔锐才,生于1984年,广东南海区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2008),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11),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哲学博士(2016)。自由译者、评论者,曾在《读书》等中外刊物发表文章,译有《导读利奥塔》、《导读德曼》、《疯狂的谱系:从荷尔德林、尼采、梵•高到阿尔托》(合译)、《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导读德里达〈论文字学〉》、《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等。

     
  • 目录:
    致谢

    作者说明

    丛书编者前言

     

    介绍

    为什么阅读此书?

    生平和作品

    《声音与现象》

    结论

     

    1 历史脉络

    开始时的说明

    基础危机

    弗雷格和胡塞尔:“意义”的意义

    指示和表达

    鲜活的当下

    一切原则之原则

    主体间性问题

    海德格尔的影响

    作为存在主义的现象学

    结构主义与主体之死

    结论

    2 文本导读

    介绍

    符号和诸符号

    指示的还原

    作为独白的意义

    意义与再现

    符号和眨眼瞬间

    保持沉默的声音

    原初的补充

    结论

    最后的思考

    3 研究辅助

    术语表

    进阶阅读书目

    绝境:德里达的后期概念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罗杰·M.怀特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郑旭东 译者;著者:亨利·萨默斯-霍尔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里达《论文字学》
[英]亚瑟·布雷德利 著;孔锐才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巴特勒
[英]萨拉·萨里 著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阿里夫·阿迈德 著;万美文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维利里奥
[英]伊恩·詹姆斯 著;清宁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澳]乔·休斯 著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萨特《存在与虚无》
[英]塞巴斯蒂安·加德纳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
[澳]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澳]帕尔·阿卢瓦利亚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澳]雷克斯·巴特勒(Rex Butler) 著;郑旭东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阿伦特
[英]西蒙·斯威夫特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丛书:重点中学高中数学导读(第4版)(根据二期课改教材修订)
王祥麟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归属感:如何通过社群获得商业竞争优势
[美]大卫·斯平克斯(David Spinks) 著;颉腾文化 出品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城市的夜晚》2024百班千人暑期书目小学生1年级名师推荐全新正版现货速发
[美]朱莉·唐宁 著;冷玉斌 冷念则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雪花的故事(用照片展示雪花的秘密,为你揭开冬日奇景的奥秘)
[美]马克·卡西诺[美]乔恩·尼尔森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杜甫传
[美]弗洛伦斯.艾思柯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神奇的数字零:从数字0开始的极简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
[美]查尔斯·塞弗(Charles Seife)著 杨杨立汝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爵士乐史(精装本)
[美]泰德·乔亚 著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美利坚在燃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警察暴力与黑人反抗
[美]伊丽莎白·欣顿 著 胡位钧 译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列文森 作者;[中]季剑青 译者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逃家小兔成长绘本系列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