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1919~1949)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1919~194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5
版次: 1
ISBN: 9787522700298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1人买过
  • 本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源起、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历史作用,从学术史角度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思路。书稿从总体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对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并提出其现实启示:即要坚持民族化和现实化,不断创新的独特治学思路,形成高素质的理论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这些基本经验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刘小红,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基金项目十余项。在《邓小平理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撰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荣获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导论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研究概况及创新之处

            三    研究价值及思路

    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节    20世纪初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走向及其理论困境

            一    中学和西学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中心问题

            二    国学为本、推陈出新学术思想派别之成就与困顿

            三    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之自我限制与现实冲突

        第二节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的历史必然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深度契合

            三    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的现代文化精神基础

            四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涌动

        第三节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学术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开始传播

            三    唯物史观影响下的史界革命

            四    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各学科研究的影响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生成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初步形成

            二    学术界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化”思潮兴起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

            一    史学界开启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史的学术路径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实践化的初步探索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走向革命化、现实化和大众化

            四    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开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探索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阶段的基本特点

            一    形成了学术化、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形式

            二    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政治针对性

            三    研究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式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纵深发展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契机

            一    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重估中国传统文化

            二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形成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创造母体

            三    共产国际策略转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自主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反思与开拓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视域扩展

            二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探寻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建构

            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正义与阶级正义论争及其思想价值

            四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其他学科领域深入探索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特点

            一    在反思中走向科学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政治意识趋于理性

            三    形成马克思主义学术民族化的自觉意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日趋成熟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交互作用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推动了学术中国化广泛展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初步成熟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

            二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范式展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走向民族化和多样化

            四    其他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走向成熟

        第三节    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初步成型

            二    初步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结构

            三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共领袖积极互动,双向共赢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历史作用

        节    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

            一    坚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方向

            二    养成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学术思维习惯

            三    创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第二节    促成“三大格局”文化生态,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方向

            一    马克思主义兴起促成“三大格局”文化生态

            二    马克思主义在学术论战中逐步确立话语权威

            三    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博弈中开始引领其他文化流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培育了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三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节    坚持科学的治学思路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独特立场

            一    注重与中国民族文化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逻辑

            二    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    关注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发展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    高素质的理论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核心因素

            一    包容吸纳、互学互鉴的学术涵养

            二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三    弘扬人民主体性的学术觉悟

            四    代际传承、生生不息的学术精神

        第三节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多样化发展

            一    坚持党对学术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导权

            二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多样化发展

            三    避免学术过分依赖政治或脱离政治的错误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源起、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历史作用,从学术史角度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思路。书稿从总体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对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并提出其现实启示:即要坚持民族化和现实化,不断创新的独特治学思路,形成高素质的理论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这些基本经验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刘小红,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基金项目十余项。在《邓小平理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撰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荣获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研究概况及创新之处

            三    研究价值及思路

    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节    20世纪初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走向及其理论困境

            一    中学和西学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中心问题

            二    国学为本、推陈出新学术思想派别之成就与困顿

            三    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之自我限制与现实冲突

        第二节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的历史必然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深度契合

            三    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的现代文化精神基础

            四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涌动

        第三节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学术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开始传播

            三    唯物史观影响下的史界革命

            四    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各学科研究的影响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生成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初步形成

            二    学术界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化”思潮兴起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

            一    史学界开启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史的学术路径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实践化的初步探索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走向革命化、现实化和大众化

            四    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开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探索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全面开启阶段的基本特点

            一    形成了学术化、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形式

            二    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政治针对性

            三    研究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式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纵深发展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契机

            一    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重估中国传统文化

            二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形成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创造母体

            三    共产国际策略转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自主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反思与开拓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视域扩展

            二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探寻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建构

            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正义与阶级正义论争及其思想价值

            四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其他学科领域深入探索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特点

            一    在反思中走向科学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政治意识趋于理性

            三    形成马克思主义学术民族化的自觉意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日趋成熟

        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交互作用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推动了学术中国化广泛展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初步成熟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

            二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范式展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走向民族化和多样化

            四    其他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走向成熟

        第三节    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初步成型

            二    初步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结构

            三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共领袖积极互动,双向共赢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历史作用

        节    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

            一    坚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方向

            二    养成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学术思维习惯

            三    创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第二节    促成“三大格局”文化生态,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方向

            一    马克思主义兴起促成“三大格局”文化生态

            二    马克思主义在学术论战中逐步确立话语权威

            三    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博弈中开始引领其他文化流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培育了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三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节    坚持科学的治学思路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独特立场

            一    注重与中国民族文化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逻辑

            二    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    关注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发展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    高素质的理论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核心因素

            一    包容吸纳、互学互鉴的学术涵养

            二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三    弘扬人民主体性的学术觉悟

            四    代际传承、生生不息的学术精神

        第三节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多样化发展

            一    坚持党对学术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导权

            二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多样化发展

            三    避免学术过分依赖政治或脱离政治的错误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