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

课堂作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Erwin Wickert) ,
2004-01
版次: 1
ISBN: 9787301067727
定价: 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0页
字数: 6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德语
分类: 语言文字
8人买过
  • 《我如何设想我的一生》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某一中学毕业班的学生语文课上的作文题目。七名学生在作文中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不同的畅想:有人想当艺术至上的音乐家;有人渴望通过参加对古希腊罗马文物的挖掘,亲历当时文化的鼎盛;有人为自己安排了按部就班、官运亨通的“五十年计划”,有人想在老子打下的天下坐享其成;有人一心想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以此实现“荣誉”、“服从”、“忠诚”的真正价值;也有人崇尚爱情至上,憧憬着纯粹的爱情……然而接下来的是纳粹掌权、二次大战的十二年以及战后重建家园的艰苦岁月。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这些年轻人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一一打碎,剩下的是残破的心灵、无尽的遗憾和搅人的疑问。《课堂作文》反映的不光是一代人的悲剧,也是德国一个时代的悲剧;它是为梦想破灭的一代人谱写的挽歌,更是对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纳粹统治的控诉。《课堂作文》是埃尔文?魏克德在1954年创作的一部广播剧(Horspiel)。广播剧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为此1952年专门设立了“战争盲人广播剧奖”(HorspielpreisderKriegsblinden),魏克德以广播剧《你有权决定生死吗?》“DarfstdudieStunderufen?”(1951)成为这个奖的第一位获得者。 埃尔文·魏克德(Erwinwickert)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外交家。他于1915年1月7日出生在德国的布拉里茨(Bralitz)。曾经在柏林和海德堡学习艺术史和哲学,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他还曾经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和政治学并乘船去过日本、中国、朝鲜和蒙古。二战期间他在德国外交部的文化处工作,1940年和1941年被先后派往上海和东京,1947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起重新从事外交工作,曾在巴黎、波恩工作,还担任过驻伦敦特使、驻罗马尼亚大使。1976年至1980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
    魏克德的文学创作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既有描写中国太平天国和古罗马帝国兴衰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有对德国二战进行反思的广播剧。1980年他退休后,立即创作了《从内部看中国》(Chinayoninnengesehen)一书,这部描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纪实文学一出版就引起极大轰动,被译成多种文字。他在1991年出版了记录他早年在德国、美国和远东生活的自传《勇气和狂气》(Mutundtibermut)。2001年他的另一部自传《幸福的眼睛》(DiegliicklichenAugen)问世。在这部自传里他回忆了自己在德国作为作家以及后来在罗马尼亚任大使时的经历。出于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魏克德在1997年主编了《约翰·拉贝——南京的德国好人》(JohnRabDerguteDeutschevonNanking)一书。这是当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主任约翰·拉贝(1882—1950)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写下的日记,揭露日本军队在南京屠城时犯下的灭绝人性的暴行,引起舆论界的极大关注。此书已译成中文。
  • 内容简介:
    《我如何设想我的一生》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某一中学毕业班的学生语文课上的作文题目。七名学生在作文中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不同的畅想:有人想当艺术至上的音乐家;有人渴望通过参加对古希腊罗马文物的挖掘,亲历当时文化的鼎盛;有人为自己安排了按部就班、官运亨通的“五十年计划”,有人想在老子打下的天下坐享其成;有人一心想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以此实现“荣誉”、“服从”、“忠诚”的真正价值;也有人崇尚爱情至上,憧憬着纯粹的爱情……然而接下来的是纳粹掌权、二次大战的十二年以及战后重建家园的艰苦岁月。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这些年轻人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一一打碎,剩下的是残破的心灵、无尽的遗憾和搅人的疑问。《课堂作文》反映的不光是一代人的悲剧,也是德国一个时代的悲剧;它是为梦想破灭的一代人谱写的挽歌,更是对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纳粹统治的控诉。《课堂作文》是埃尔文?魏克德在1954年创作的一部广播剧(Horspiel)。广播剧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为此1952年专门设立了“战争盲人广播剧奖”(HorspielpreisderKriegsblinden),魏克德以广播剧《你有权决定生死吗?》“DarfstdudieStunderufen?”(1951)成为这个奖的第一位获得者。
  • 作者简介:
    埃尔文·魏克德(Erwinwickert)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外交家。他于1915年1月7日出生在德国的布拉里茨(Bralitz)。曾经在柏林和海德堡学习艺术史和哲学,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他还曾经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和政治学并乘船去过日本、中国、朝鲜和蒙古。二战期间他在德国外交部的文化处工作,1940年和1941年被先后派往上海和东京,1947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起重新从事外交工作,曾在巴黎、波恩工作,还担任过驻伦敦特使、驻罗马尼亚大使。1976年至1980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
    魏克德的文学创作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既有描写中国太平天国和古罗马帝国兴衰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有对德国二战进行反思的广播剧。1980年他退休后,立即创作了《从内部看中国》(Chinayoninnengesehen)一书,这部描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纪实文学一出版就引起极大轰动,被译成多种文字。他在1991年出版了记录他早年在德国、美国和远东生活的自传《勇气和狂气》(Mutundtibermut)。2001年他的另一部自传《幸福的眼睛》(DiegliicklichenAugen)问世。在这部自传里他回忆了自己在德国作为作家以及后来在罗马尼亚任大使时的经历。出于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魏克德在1997年主编了《约翰·拉贝——南京的德国好人》(JohnRabDerguteDeutschevonNanking)一书。这是当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主任约翰·拉贝(1882—1950)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写下的日记,揭露日本军队在南京屠城时犯下的灭绝人性的暴行,引起舆论界的极大关注。此书已译成中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