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工夫红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109147966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8页
字数: 9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生活
26人买过
  •   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记述了当时茶叶的审评方法和名茶。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名茶历史,至今已千年有余。据有的学者考证,唐代有名茶55个,宋代有名茶93个,元代有名茶50个,明代有名茶58个,清代有名茶42个。成书于2000年的《中国名茶志》,共收录名茶1017个,设专条介绍名茶309个。   林应忠,男,1961年7月毕业福建福安农校茶叶专业,1961年至1996年曾先后在政和县茶叶科、茶业局等单位担任茶叶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等职。2008年被授予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制造技术推广及科技示范试验项目数十年,曾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在省级以上书报发表文章4l篇,参与7种茶叶书籍编辑。退休后,曾应聘有关企业,创制多种政和工夫茶新产品,并获得名茶奖项。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闽红政和工夫历史沿革
    一 产品渊源
    (一)闽红政和工夫渊源
    (二)工夫红茶起源
    (三)仙岩茶的起源
    (四)政和仙岩茶传说
    二 历史变迁
    (一)政和县产茶叶历史
    (二)茶叶品类变迁

    第二章 产区环境
    一 产地产茶状况
    (二)产地分布
    (二)茶类分布
    (三)品种分布
    (四)产茶状况
    二 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理条件优越
    (二)地质地貌构造
    (三)山奇石怪景美
    (四)气候条件优良
    (五)生物植被多样
    (六)河流水源充足
    (七)水源大气质好
    (八)锦屏生态环境

    第三章 茶树品种及产品特征
    一 茶树生物性状
    (一)政和大白茶
    (二)政和小茶(菜茶)
    (三)仙岩大叶茶(仙岩茶)
    (四)引进的良种
    二 红茶品质特征
    (一)品质成因
    (二)产品特色
    (三)品质风味

    第四章 茶树栽培及采制工艺
    一 茶树栽培技术
    (一)政和大白茶无公害栽培技术
    (二)一般茶园管理技术
    (三)茶园灌溉和铺草覆盖
    (四)茶树修剪
    (五)低产茶园改造
    (六)防治病虫害
    (七)实施无公害茶叶有关规范
    二 红茶初制工艺
    (一)工夫红茶初制工艺技术
    (二)新产品——金奖金毫红茶的创新工艺
    (三)政和工夫金毫的采制工艺
    (四)一般工夫红茶采制技术
    (五)政和小种红茶采制技术
    (六)红茶精制加工兴起
    (七)初制机械化的发展

    第五章 品质审检与红茶品饮
    一 红茶品质审评
    (一)评茶设备与方法
    (二)红毛茶的品质要求
    二 红茶品饮技艺
    (一)政和工夫红茶的饮用
    (二)政和工夫的冲泡技艺
    (三)政和饮茶礼俗

    第六章 化学成分与保健功能
    一 红茶化学成分
    (一)工夫红茶化学成分
    (二)成品茶的化学含量
    (三)鲜叶的化学含量
    二 红茶保健功能
    (一)茶的保健功用
    (二)茶的药理作用

    第七章 产销状况与对外贸易
    一 红茶产销状况
    二 红茶对外贸易

    第八章 茶叶文化和红茶茶艺
    一 政和工夫茶业文化
    (一)茶的传说
    (二)吟茶诗词
    (三)政和茶歌
    (四)苏地茶灯戏
    (五)记茶艺文
    二 政和工夫茶艺表演
    (一)茗佳茶艺表演
    (二)政和工夫冲泡茶艺

    第九章 茶叶企业
    一 政和制茶所
    二 国营稻香茶场
    三 产业化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记述了当时茶叶的审评方法和名茶。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名茶历史,至今已千年有余。据有的学者考证,唐代有名茶55个,宋代有名茶93个,元代有名茶50个,明代有名茶58个,清代有名茶42个。成书于2000年的《中国名茶志》,共收录名茶1017个,设专条介绍名茶309个。
  • 作者简介:
      林应忠,男,1961年7月毕业福建福安农校茶叶专业,1961年至1996年曾先后在政和县茶叶科、茶业局等单位担任茶叶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等职。2008年被授予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制造技术推广及科技示范试验项目数十年,曾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在省级以上书报发表文章4l篇,参与7种茶叶书籍编辑。退休后,曾应聘有关企业,创制多种政和工夫茶新产品,并获得名茶奖项。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闽红政和工夫历史沿革
    一 产品渊源
    (一)闽红政和工夫渊源
    (二)工夫红茶起源
    (三)仙岩茶的起源
    (四)政和仙岩茶传说
    二 历史变迁
    (一)政和县产茶叶历史
    (二)茶叶品类变迁

    第二章 产区环境
    一 产地产茶状况
    (二)产地分布
    (二)茶类分布
    (三)品种分布
    (四)产茶状况
    二 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理条件优越
    (二)地质地貌构造
    (三)山奇石怪景美
    (四)气候条件优良
    (五)生物植被多样
    (六)河流水源充足
    (七)水源大气质好
    (八)锦屏生态环境

    第三章 茶树品种及产品特征
    一 茶树生物性状
    (一)政和大白茶
    (二)政和小茶(菜茶)
    (三)仙岩大叶茶(仙岩茶)
    (四)引进的良种
    二 红茶品质特征
    (一)品质成因
    (二)产品特色
    (三)品质风味

    第四章 茶树栽培及采制工艺
    一 茶树栽培技术
    (一)政和大白茶无公害栽培技术
    (二)一般茶园管理技术
    (三)茶园灌溉和铺草覆盖
    (四)茶树修剪
    (五)低产茶园改造
    (六)防治病虫害
    (七)实施无公害茶叶有关规范
    二 红茶初制工艺
    (一)工夫红茶初制工艺技术
    (二)新产品——金奖金毫红茶的创新工艺
    (三)政和工夫金毫的采制工艺
    (四)一般工夫红茶采制技术
    (五)政和小种红茶采制技术
    (六)红茶精制加工兴起
    (七)初制机械化的发展

    第五章 品质审检与红茶品饮
    一 红茶品质审评
    (一)评茶设备与方法
    (二)红毛茶的品质要求
    二 红茶品饮技艺
    (一)政和工夫红茶的饮用
    (二)政和工夫的冲泡技艺
    (三)政和饮茶礼俗

    第六章 化学成分与保健功能
    一 红茶化学成分
    (一)工夫红茶化学成分
    (二)成品茶的化学含量
    (三)鲜叶的化学含量
    二 红茶保健功能
    (一)茶的保健功用
    (二)茶的药理作用

    第七章 产销状况与对外贸易
    一 红茶产销状况
    二 红茶对外贸易

    第八章 茶叶文化和红茶茶艺
    一 政和工夫茶业文化
    (一)茶的传说
    (二)吟茶诗词
    (三)政和茶歌
    (四)苏地茶灯戏
    (五)记茶艺文
    二 政和工夫茶艺表演
    (一)茗佳茶艺表演
    (二)政和工夫冲泡茶艺

    第九章 茶叶企业
    一 政和制茶所
    二 国营稻香茶场
    三 产业化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政和工夫红茶
世界红茶的始祖-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邹新球 著
政和工夫红茶
名山灵芽
叶启桐 著
政和工夫红茶
宁川佳茗:天山绿茶
周玉璠、周国文、骆少君 著;福建茶叶学会 编
政和工夫红茶
中国名茶丛书·名门双姝:金针梅、金骏眉
徐庆生、祖帅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白茶(第2版)
杨丰 著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
王志明 编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县水利志
政和县水利局 编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白茶(“八闽茶韵”丛书)
温天海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县魏氏志
魏旭方、中共政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政和县魏徵文化研究会 编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县志(1989-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
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县志(永乐)
[明]黄裳、郭斯垕 著;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整理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福建卷
政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著;范代兴 编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叶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