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4
版次: 1
ISBN: 9787520375894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2人买过
  • 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民主改革后族群动员的方式为什么存在差异?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是影响族群动员方式的两个原因。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影响了族群动员的政治空间。族群凝聚力取决于集体历史、文化、人种特征等先赋因素和国家机构的认定、行业分工等建构因素。当族群动员目标不冲击执政目标时,动员政治空间较大,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更有可能通过制度内方式动员,而若族群凝聚力较低,族群中多数人虽然更倾向使用制度内方式,但由于内部分歧,可能无法形成动员或产生低程度的暴力。当族群动员目标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则政治空间压缩,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可能采用高暴力动员方式,而若凝聚力较低,族群更可能采用低暴力的制度外动员方式。研究使用案例比较方法,案例类型囊括了在印尼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族群动员议题,包括巴布亚和亚齐的族群独立运动、新建自治区(族群自治)和民俗地运动(族群平等权利)。新建自治区和民俗地案例数据源自笔者在北苏门答腊省的田野调查。 薛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印尼语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和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获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系交换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印尼帕拉玛蒂娜大学交换学习并在北苏门答腊省进行田野调查。曾在《国际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Asian Ethnicity等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印尼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既有解释

      第一节  文化主义

      第二节  反应性族群视角

      第三节  族群竞争视角

      第四节  政治过程视角

      第五节  综合视角

      第六节  理论评述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章  解释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族群的概念

      第二节  族群动员方式的类型

      第三节  理论框架

    第四章  印尼的族群政治

      第一节  印尼的族群结构

      第二节  印尼族群政治简史

    第五章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76-1998)

      第三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强:高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2004)

      第四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动员(2005)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年以前)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弱:制度内方式(1999-2000)

      第四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0年8月以后)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民俗地运动中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多巴湖民俗地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3年以前)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方式(2003年以后)

      第四节  全国的民俗地动员(2008-2016)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新建自治区中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新建自治区的背景

      第二节  新建帕帕克县

      第三节  新建塔帕努里省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未来印尼族群关系的判断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A  多巴湖地区民俗地争议中相关方的行动(1987-2003)

    附录B  印尼文专有名词翻译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民主改革后族群动员的方式为什么存在差异?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是影响族群动员方式的两个原因。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影响了族群动员的政治空间。族群凝聚力取决于集体历史、文化、人种特征等先赋因素和国家机构的认定、行业分工等建构因素。当族群动员目标不冲击执政目标时,动员政治空间较大,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更有可能通过制度内方式动员,而若族群凝聚力较低,族群中多数人虽然更倾向使用制度内方式,但由于内部分歧,可能无法形成动员或产生低程度的暴力。当族群动员目标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则政治空间压缩,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可能采用高暴力动员方式,而若凝聚力较低,族群更可能采用低暴力的制度外动员方式。研究使用案例比较方法,案例类型囊括了在印尼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族群动员议题,包括巴布亚和亚齐的族群独立运动、新建自治区(族群自治)和民俗地运动(族群平等权利)。新建自治区和民俗地案例数据源自笔者在北苏门答腊省的田野调查。
  • 作者简介:
    薛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印尼语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和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获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系交换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印尼帕拉玛蒂娜大学交换学习并在北苏门答腊省进行田野调查。曾在《国际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Asian Ethnicity等期刊发表论文。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印尼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既有解释

      第一节  文化主义

      第二节  反应性族群视角

      第三节  族群竞争视角

      第四节  政治过程视角

      第五节  综合视角

      第六节  理论评述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章  解释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族群的概念

      第二节  族群动员方式的类型

      第三节  理论框架

    第四章  印尼的族群政治

      第一节  印尼的族群结构

      第二节  印尼族群政治简史

    第五章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76-1998)

      第三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强:高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2004)

      第四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动员(2005)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年以前)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弱:制度内方式(1999-2000)

      第四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0年8月以后)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民俗地运动中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多巴湖民俗地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3年以前)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方式(2003年以后)

      第四节  全国的民俗地动员(2008-2016)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新建自治区中的族群动员

      第一节  新建自治区的背景

      第二节  新建帕帕克县

      第三节  新建塔帕努里省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未来印尼族群关系的判断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A  多巴湖地区民俗地争议中相关方的行动(1987-2003)

    附录B  印尼文专有名词翻译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洋蓝色经济治理研究
崔文星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史 东方古国的旧邦新命
(美)斯坦利·沃尔波特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尼西亚海洋管理研究
白俊丰 编著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教育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研究书系
王建梁 著;刘宝存 主编;王英杰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宗教文化译丛)
莫理斯·温特尼茨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洋上的蓝宝石——斯里兰卡(走进“一带一路”丛书)
徐磊;刘咏秋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的通货与金融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研究
魏亮 著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套装上下册)
吴娟 著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洋明珠:毛里求斯商贸要略
Marie Lourdes Lam Hung(玛丽·卢尔德·林·洪)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发展研究:基于印度经济、社会与文化等视角
胡志勇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印度洋:海洋互联与社会创生
Abdul Sheriff;Engseng Ho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
薛松梅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天线机电热耦合:ANSYS建模与仿真
薛松 著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会计岗位项目实训(第2版应用技能型院校十四五财经类专业精品规划教材)
薛松 编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助产实训教程
薛松梅 编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微电子焊接技术
薛松柏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有机化学(魏荣宝)
薛松 编著;魏荣宝;梁茂;刘秀杰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护理综合实训教程(第2版)
薛松梅 编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曹华祝)
薛松 编;曹华祝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护理综合实训教程/高等教育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训教程
薛松梅 编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临床护理实训教程/高等教育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训教程
薛松梅 编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中国音乐史
薛松梅 编;刘忠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焊接材料手册
薛松柏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