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3
版次: 3
ISBN: 9787208169920
定价: 1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法律
15人买过
  •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讲”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本书既能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适合相关学科以及大众读者阅读。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三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上海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等法律顾问,上海市一流学科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规制、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职务犯罪等领域。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科研成果奖,以及国*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曾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和1项中华外译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报纸发表论文800余篇。

    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曾获“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1年荣获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称号,连续20年被华东政法大学全校学生投票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并因此获全校唯一的“最佳教师终身成就奖”。因教学事迹特别突出,在2019年被授予华东政法大学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 总论

     

    刘宪权著

     

    (第三版)

     

    上海目录

    前言·001

     

    第一讲刑法学概述·001

    一、 刑法学的历史和最新发展·002

    (一) 清末刑法学的转轨·002

    (二) 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003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003

    (四) 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005

    二、 刑法学的基本内容·007

    三、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09

    (一)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009

    (二) 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011

     

    第二讲刑法概述·018

    一、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018

    (一) 刑法的概念·018

    (二) 刑法的性质和任务·020

    二、 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022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法·022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023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024

    (四) 对我国《刑法》修订的问题·025

    三、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33

    (一) 刑法的体系·033

    (二) 刑法的解释·034

     

    第三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039

    一、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039

    (一)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039

    (二) 确立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041

    二、 罪刑法定原则·042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042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045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047

    (四)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050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目录00第四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055

    (五) 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055

    三、 平等适用原则·070

    四、 罪刑相当原则·071

    (一) 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071

    (二) 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071

     

    第五讲刑法的效力范围·076

    一、 刑法效力范围概述·076

    二、 刑法的空间效力·076

    (一)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076

    (二)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078

    三、 刑法的时间效力·085

    (一) 刑法的生效和终止·085

    (二) 刑法溯及力的问题·086

    (三) 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096

     

    第六讲犯罪概述·103

    一、 犯罪概念·103

    (一) 犯罪概念的立法类型·103

    (二) 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104

    (三)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105

    二、 犯罪的分类·114

    (一) 犯罪的理论分类·114

    (二) 犯罪的立法分类·117

     

    第七讲犯罪构成·119

    一、 犯罪构成概述·119

    (一) 犯罪构成理论沿革·119

    (二)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121

    (三)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122

    二、 犯罪构成要件·123

    (一) 犯罪构成的要件·123

    (二)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124

    (三) 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125

    三、 犯罪构成与定罪·127

     

    第八讲犯罪客体要件·129

    一、 犯罪客体要件概述·129

    (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129

    (二)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31

    二、 犯罪客体的分类·132

    (一) 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132

    (二) 犯罪客体在立法上的分类·135

    (三)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137

    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38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138

    (二)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38

    (三) 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40

     

    第九讲犯罪客观要件·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141

    (二) 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142

    (三) 研究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42

    二、 危害行为·143

    (一) 危害行为的概念·143

    (二) 危害行为的特征·146

    (三) 危害行为的形式·148

    (四) 危害行为与时间、地点和方法·152

    三、 危害结果·153

    (一) 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3

    (二) 危害结果的种类·154

    (三) 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156

    四、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57

    (一)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157

    (二)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性·158

     

    第十讲犯罪主体要件·164

    一、 犯罪主体要件概述·164

    (一) 犯罪主体的概念·164

    (二) 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165

    (三) 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166

    二、 自然人犯罪主体·166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167

    (二)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68

    (三)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70

    (四)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80

    (五) 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183

    三、 单位犯罪主体·184

    (一) 单位犯罪的由来·184

    (二)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85

    (三) 单位犯罪的处罚及其法定刑的完善·187

    (四)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起刑点的差异性·190

     

    第十一讲犯罪主观要件·192

    一、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192

    二、 犯罪故意·192

    (一) 犯罪故意的概念·192

    (二) 犯罪故意的种类·193

    三、 犯罪过失·197

    (一)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197

    (二) 犯罪过失的种类·197

    (三) 犯罪过失的认定·201

    四、 犯罪动机与目的·209

    (一)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209

    (二)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210

    (三) 研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211

    五、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212

    (一)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212

    (二)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213

     

    第十二讲排除犯罪性行为·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概述·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221

    (二)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种类形式·222

    二、 正当防卫·223

    (一)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223

    (二)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24

    (三) 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228

    (四)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29

    三、 紧急避险·230

    (一)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232

    (二)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233

    (三)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37

    (四)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237

     

    第十三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239

    一、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239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范围·239

    (二)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242

    二、 犯罪既遂·245

    (一) 犯罪既遂的概念·245

    (二) 犯罪既遂的类型·247

    三、 犯罪预备·248

    (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248

    (二) 犯罪预备的构成·249

    (三) 犯罪预备的认定·250

    (四) 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251

    四、 犯罪未遂·252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52

    (二) 犯罪未遂的分类·255

    (三) 犯罪未遂的存在范围·257

    (四) 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58

    五、 犯罪中止·258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258

    (二) 中止犯的刑事责任·261

     

    第十四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二)·263

    六、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认定中疑难问题分析·263

    (一) 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263

    (二) 危险状态下停止犯罪的形态·265

    (三) 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态·269

     

    第十五讲共同犯罪·276

    一、 共同犯罪概述·276

    二、 共同犯罪的认定·278

    (一)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278

    (二) 片面合意的认定·279

    (三)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认定·282

    (四) 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认定·286

    三、 共同犯罪的形式·289

    四、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292

    五、 部分共犯停止犯罪问题·298

     

    第十六讲罪数形态·300

    一、 罪数形态概述·300

    (一) 研究罪数理论的意义·300

    (二) 罪数形态的基本特征·302

    二、 一罪的类型·303

    (一) 单纯的一罪·304

    (二) 实质的一罪·304

    (三) 法定的一罪·305

    (四) 处断的一罪·312

    三、 数罪的分类·319

     

    第十七讲刑罚论(一)·320

    一、 刑罚论概述·320

    (一) 刑罚的概念与刑罚权·320

    (二) 刑罚的功能与目的·321

    (三)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22

    二、 刑罚裁量概述·336

    (一) 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336

    (二) 刑罚裁量的原则·336

    (三) 刑罚裁量中的情节·339

    三、 累犯·343

    四、 自首·347

    五、 立功·351

    六、 数罪并罚·353

    (一)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353

    (二) 数罪并罚的相关疑难问题·360

     

    第十八讲刑罚论(二)·365

    七、 缓刑·365

    (一) 缓刑的适用条件·366

    (二) 缓刑的考验程序·366

    (三) 战时缓刑制度与一般缓刑制度·367

    (四) 缓刑适用的相关疑难问题·368

    八、 刑罚执行制度·371

    (一) 刑罚执行的特征与原则·371

    (二) 减刑·372

    (三) 假释·374

    九、 刑罚消灭制度·377

    (一) 刑罚消灭的事由·377

    (二) 时效·378

    (三) 赦免·380
  • 内容简介: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讲”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本书既能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适合相关学科以及大众读者阅读。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三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 作者简介:
    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上海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等法律顾问,上海市一流学科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规制、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职务犯罪等领域。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科研成果奖,以及国*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曾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和1项中华外译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报纸发表论文800余篇。

    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曾获“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1年荣获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称号,连续20年被华东政法大学全校学生投票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并因此获全校唯一的“最佳教师终身成就奖”。因教学事迹特别突出,在2019年被授予华东政法大学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
  • 目录:
    总论

     

    刘宪权著

     

    (第三版)

     

    上海目录

    前言·001

     

    第一讲刑法学概述·001

    一、 刑法学的历史和最新发展·002

    (一) 清末刑法学的转轨·002

    (二) 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003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003

    (四) 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005

    二、 刑法学的基本内容·007

    三、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09

    (一)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009

    (二) 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011

     

    第二讲刑法概述·018

    一、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018

    (一) 刑法的概念·018

    (二) 刑法的性质和任务·020

    二、 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022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法·022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023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024

    (四) 对我国《刑法》修订的问题·025

    三、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33

    (一) 刑法的体系·033

    (二) 刑法的解释·034

     

    第三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039

    一、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039

    (一)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039

    (二) 确立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041

    二、 罪刑法定原则·042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042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045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047

    (四)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050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目录00第四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055

    (五) 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055

    三、 平等适用原则·070

    四、 罪刑相当原则·071

    (一) 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071

    (二) 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071

     

    第五讲刑法的效力范围·076

    一、 刑法效力范围概述·076

    二、 刑法的空间效力·076

    (一)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076

    (二)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078

    三、 刑法的时间效力·085

    (一) 刑法的生效和终止·085

    (二) 刑法溯及力的问题·086

    (三) 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096

     

    第六讲犯罪概述·103

    一、 犯罪概念·103

    (一) 犯罪概念的立法类型·103

    (二) 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104

    (三)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105

    二、 犯罪的分类·114

    (一) 犯罪的理论分类·114

    (二) 犯罪的立法分类·117

     

    第七讲犯罪构成·119

    一、 犯罪构成概述·119

    (一) 犯罪构成理论沿革·119

    (二)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121

    (三)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122

    二、 犯罪构成要件·123

    (一) 犯罪构成的要件·123

    (二)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124

    (三) 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125

    三、 犯罪构成与定罪·127

     

    第八讲犯罪客体要件·129

    一、 犯罪客体要件概述·129

    (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129

    (二)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31

    二、 犯罪客体的分类·132

    (一) 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132

    (二) 犯罪客体在立法上的分类·135

    (三)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137

    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38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138

    (二)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38

    (三) 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40

     

    第九讲犯罪客观要件·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141

    (二) 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142

    (三) 研究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42

    二、 危害行为·143

    (一) 危害行为的概念·143

    (二) 危害行为的特征·146

    (三) 危害行为的形式·148

    (四) 危害行为与时间、地点和方法·152

    三、 危害结果·153

    (一) 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3

    (二) 危害结果的种类·154

    (三) 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156

    四、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57

    (一)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157

    (二)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性·158

     

    第十讲犯罪主体要件·164

    一、 犯罪主体要件概述·164

    (一) 犯罪主体的概念·164

    (二) 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165

    (三) 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166

    二、 自然人犯罪主体·166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167

    (二)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68

    (三)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70

    (四)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80

    (五) 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183

    三、 单位犯罪主体·184

    (一) 单位犯罪的由来·184

    (二)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85

    (三) 单位犯罪的处罚及其法定刑的完善·187

    (四)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起刑点的差异性·190

     

    第十一讲犯罪主观要件·192

    一、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192

    二、 犯罪故意·192

    (一) 犯罪故意的概念·192

    (二) 犯罪故意的种类·193

    三、 犯罪过失·197

    (一)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197

    (二) 犯罪过失的种类·197

    (三) 犯罪过失的认定·201

    四、 犯罪动机与目的·209

    (一)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209

    (二)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210

    (三) 研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211

    五、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212

    (一)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212

    (二)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213

     

    第十二讲排除犯罪性行为·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概述·221

    (一)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221

    (二)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种类形式·222

    二、 正当防卫·223

    (一)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223

    (二)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24

    (三) 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228

    (四)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29

    三、 紧急避险·230

    (一)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232

    (二)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233

    (三)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37

    (四)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237

     

    第十三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239

    一、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239

    (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范围·239

    (二)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242

    二、 犯罪既遂·245

    (一) 犯罪既遂的概念·245

    (二) 犯罪既遂的类型·247

    三、 犯罪预备·248

    (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248

    (二) 犯罪预备的构成·249

    (三) 犯罪预备的认定·250

    (四) 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251

    四、 犯罪未遂·252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52

    (二) 犯罪未遂的分类·255

    (三) 犯罪未遂的存在范围·257

    (四) 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58

    五、 犯罪中止·258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258

    (二) 中止犯的刑事责任·261

     

    第十四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二)·263

    六、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认定中疑难问题分析·263

    (一) 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263

    (二) 危险状态下停止犯罪的形态·265

    (三) 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态·269

     

    第十五讲共同犯罪·276

    一、 共同犯罪概述·276

    二、 共同犯罪的认定·278

    (一)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278

    (二) 片面合意的认定·279

    (三)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认定·282

    (四) 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认定·286

    三、 共同犯罪的形式·289

    四、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292

    五、 部分共犯停止犯罪问题·298

     

    第十六讲罪数形态·300

    一、 罪数形态概述·300

    (一) 研究罪数理论的意义·300

    (二) 罪数形态的基本特征·302

    二、 一罪的类型·303

    (一) 单纯的一罪·304

    (二) 实质的一罪·304

    (三) 法定的一罪·305

    (四) 处断的一罪·312

    三、 数罪的分类·319

     

    第十七讲刑罚论(一)·320

    一、 刑罚论概述·320

    (一) 刑罚的概念与刑罚权·320

    (二) 刑罚的功能与目的·321

    (三)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22

    二、 刑罚裁量概述·336

    (一) 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336

    (二) 刑罚裁量的原则·336

    (三) 刑罚裁量中的情节·339

    三、 累犯·343

    四、 自首·347

    五、 立功·351

    六、 数罪并罚·353

    (一)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353

    (二) 数罪并罚的相关疑难问题·360

     

    第十八讲刑罚论(二)·365

    七、 缓刑·365

    (一) 缓刑的适用条件·366

    (二) 缓刑的考验程序·366

    (三) 战时缓刑制度与一般缓刑制度·367

    (四) 缓刑适用的相关疑难问题·368

    八、 刑罚执行制度·371

    (一) 刑罚执行的特征与原则·371

    (二) 减刑·372

    (三) 假释·374

    九、 刑罚消灭制度·377

    (一) 刑罚消灭的事由·377

    (二) 时效·378

    (三) 赦免·380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金融诈骗犯罪研究
刘宪权 著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第三版)
刘宪权 著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研究(第15卷)--科技刑法研究专题
刘宪权 主编;龙敏 副主编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研究(第14卷)--数字时代的刑法应对
刘宪权 主编;龙敏 副主编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互联网金融犯罪研究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第六版)(全二册)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涉证券、期货犯罪研究(金融刑法专题研究)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研究(第13卷)
刘宪权 主编;龙敏 副主编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涉信用卡犯罪研究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第二版)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刑法学(第四版)
刘宪权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
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
刘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