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

法制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500492719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0人买过
  • 《法治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主要是一本分析性的规范研究著作。它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法治发展的政治基础问题,即依法治国与政府结构形态的关系问题;动态地看,亦即法治发展进程中政府结构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其理论预设是:不是所有形态的政府都具有法治的功能,而只有特定结构(关系)形态的政府才具有推进和实现法治的作用。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结构(关系)形态虽包含着某些共同的原则,但却不止一种模式,它既包含了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实现法治的政府形式,也包括了那些正在通过改革使政府结构关系逐渐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形式。 程竹汝,男,1959年生,法学博士,上海大学政治学、法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政府与政治,法治理论。现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和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有《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历史维度与发展逻辑》、《法治与德治: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等多部著作;在《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学术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9):“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司法结构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依法治国条件下政府结构关系的若干问题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限度、制度、机制:人大对司法机关监督关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2007):“和谐社会进程中构建长期政治信任的若干问题研究”。 引言
    第一章法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法治发展的逻辑
    一法治与中国本土资源
    二法治发展与当代中国的法文化变迁
    三政治体制: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第三章宪政:法治发展之政治体制基础
    一什么是宪政
    二宪政:规范政治的典型形态
    三宪政:法治发展的政治体制基础

    第四章法治发展的关键: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依法执政: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依法执政的基本条件:执政党自身组织和制度的完善
    三强化执政党通过人大执掌政权的能力
    四科学配置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第五章法治发展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一建设规范有效的公民授权制度
    二优化人大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三提高人大立法监督的有效性
    四完善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

    第六章法治发展的核心:行政权的规范化
    一完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
    二平衡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三开发监察制度的行政法治效能
    四建设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

    第七章法治发展的保障:司法权威的确立
    一正确认识现代司法的宪政与法治价值
    二司法为什么应该是独立的
    三重视司法角色制度在法治发展中的优先性
    四改革司法行政体制
    余论大国治理与法治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法治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主要是一本分析性的规范研究著作。它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法治发展的政治基础问题,即依法治国与政府结构形态的关系问题;动态地看,亦即法治发展进程中政府结构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其理论预设是:不是所有形态的政府都具有法治的功能,而只有特定结构(关系)形态的政府才具有推进和实现法治的作用。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结构(关系)形态虽包含着某些共同的原则,但却不止一种模式,它既包含了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实现法治的政府形式,也包括了那些正在通过改革使政府结构关系逐渐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形式。
  • 作者简介:
    程竹汝,男,1959年生,法学博士,上海大学政治学、法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政府与政治,法治理论。现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和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有《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历史维度与发展逻辑》、《法治与德治: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等多部著作;在《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学术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9):“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司法结构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依法治国条件下政府结构关系的若干问题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限度、制度、机制:人大对司法机关监督关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2007):“和谐社会进程中构建长期政治信任的若干问题研究”。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法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法治发展的逻辑
    一法治与中国本土资源
    二法治发展与当代中国的法文化变迁
    三政治体制: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第三章宪政:法治发展之政治体制基础
    一什么是宪政
    二宪政:规范政治的典型形态
    三宪政:法治发展的政治体制基础

    第四章法治发展的关键: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依法执政: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依法执政的基本条件:执政党自身组织和制度的完善
    三强化执政党通过人大执掌政权的能力
    四科学配置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第五章法治发展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一建设规范有效的公民授权制度
    二优化人大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三提高人大立法监督的有效性
    四完善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

    第六章法治发展的核心:行政权的规范化
    一完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
    二平衡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三开发监察制度的行政法治效能
    四建设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

    第七章法治发展的保障:司法权威的确立
    一正确认识现代司法的宪政与法治价值
    二司法为什么应该是独立的
    三重视司法角色制度在法治发展中的优先性
    四改革司法行政体制
    余论大国治理与法治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