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别裁

佛学别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532553266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2页
字数: 3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59人买过
  •   《佛学别裁》是一部“教”“学”并重,以佛学基本义理与佛教传播历史为二大叙述主线,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学(教)概论性著作。《佛学别裁》的特色,一是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又平实。二是主线明确。以佛教四圣谛为纲目,来贯摄一切佛学,层次朗然。佛学深奥,名相繁多,初涉义诲者,往往茫然无从入。如何消除障碍,既有知识上的,又有认识上的。特色一重在对治前者,特色二则示人以学佛之门径,能引领读者从总体上去把握佛学(教)的特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佛学(教)观。因此可以说,《佛学别裁》乃一本对教、学两界均入门著作。 序
    本书要旨
    引言篇
    为什么要学佛
    佛教义理的特色
    佛学的繁难
    把握佛学义理的要领
    佛教、佛法、佛学、佛家
    义理篇

    第一章苦谛
    释迦牟尼为何出家
    苦的类别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阴盛苦
    苦的性质
    一、三受义理
    二、“三受”与“三苦”的关系
    三、苦是人世的本质
    苦的形而上意义
    一、佛陀强调“苦谛”不是消极,而是教人积极超越
    二、苦痛本身是“缘起”的,故可以转化提升
    三、苦痛可以释放吾人的精神光芒

    第二章集谛(之一)
    缘起性空
    一、提出“缘起论”的印度文化思想背景
    二、“缘起”要义
    三、缘起与无常
    四、缘起与“性空”
    五、“缘”的种类
    有情生命的构成——五蕴
    一、五蕴的性质
    二、五蕴类别
    三、五蕴与轮回
    认知事物的因素——十二处、十八界
    一、六根
    二、六境
    三、六识
    四、“十八界”的深层原理
    因果论
    一、六因
    二、五果

    第三章集谛(之二)
    法与一切法
    一、狭义的“法”
    二、广义的“法”
    三、最广义的“法”
    四、佛陀亲说的“一切法”
    小乘的七十五法
    大乘百法
    一、心法(8种)
    二、心所法(分为六类51种)
    三、色法(11种)
    四、不相应行法(24种)
    五、无为法
    一切法的重点问题

    第四章集谛(之三)
    十二因缘
    一、一般性解说
    二、佛陀亲说“缘起义”
    三、三世两重因果观
    四、二世一重因果论
    五、现代学者的解读
    业是什么
    一、业的性质
    二、业的种类
    三、业感缘起
    四、“业”论的价值
    轮回理论的演变
    一、古印度的“轮回”思想
    二、原始佛教的“轮回”理论
    三、部派佛教对“轮回”的论诤
    四、唯识学派建立完整的“业论”
    五、对“十二因缘”的新解
    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一、“中有”与投生
    二、三界
    三、四生
    四、四食
    五、生死轮回的重点问题

    第五章灭谛
    涅槃的意义
    一、涅槃涵义的遮诠方式
    二、涅槃的同义辞
    三、“涅槃”与“灭”、“解脱”的异同
    佛陀的涅槃思想
    一、古印度的涅檠思想
    二、佛陀的涅槃观
    三、佛家涅槃观的形而上要义
    佛教涅椠思想的演变
    一、原始佛教的两种涅槃
    二、部派佛教的涅槃观
    三、大乘佛教的涅槃观
    四、大乘空宗的涅槃观
    五、大乘有宗的涅槃观
    涅槃思想的完成

    第六章道谛(之一)

    第七章道谛(之二)
    史传篇·上·印度佛教

    第八章印度佛教
    史传篇·中·中国佛教

    第九章汉传佛教史略

    第十章汉传佛教宗派

    第十一章藏传佛教
    史传篇·下·世界各国佛教

    第十二章世界各国佛教
    后记
  • 内容简介:
      《佛学别裁》是一部“教”“学”并重,以佛学基本义理与佛教传播历史为二大叙述主线,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学(教)概论性著作。《佛学别裁》的特色,一是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又平实。二是主线明确。以佛教四圣谛为纲目,来贯摄一切佛学,层次朗然。佛学深奥,名相繁多,初涉义诲者,往往茫然无从入。如何消除障碍,既有知识上的,又有认识上的。特色一重在对治前者,特色二则示人以学佛之门径,能引领读者从总体上去把握佛学(教)的特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佛学(教)观。因此可以说,《佛学别裁》乃一本对教、学两界均入门著作。
  • 目录:

    本书要旨
    引言篇
    为什么要学佛
    佛教义理的特色
    佛学的繁难
    把握佛学义理的要领
    佛教、佛法、佛学、佛家
    义理篇

    第一章苦谛
    释迦牟尼为何出家
    苦的类别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阴盛苦
    苦的性质
    一、三受义理
    二、“三受”与“三苦”的关系
    三、苦是人世的本质
    苦的形而上意义
    一、佛陀强调“苦谛”不是消极,而是教人积极超越
    二、苦痛本身是“缘起”的,故可以转化提升
    三、苦痛可以释放吾人的精神光芒

    第二章集谛(之一)
    缘起性空
    一、提出“缘起论”的印度文化思想背景
    二、“缘起”要义
    三、缘起与无常
    四、缘起与“性空”
    五、“缘”的种类
    有情生命的构成——五蕴
    一、五蕴的性质
    二、五蕴类别
    三、五蕴与轮回
    认知事物的因素——十二处、十八界
    一、六根
    二、六境
    三、六识
    四、“十八界”的深层原理
    因果论
    一、六因
    二、五果

    第三章集谛(之二)
    法与一切法
    一、狭义的“法”
    二、广义的“法”
    三、最广义的“法”
    四、佛陀亲说的“一切法”
    小乘的七十五法
    大乘百法
    一、心法(8种)
    二、心所法(分为六类51种)
    三、色法(11种)
    四、不相应行法(24种)
    五、无为法
    一切法的重点问题

    第四章集谛(之三)
    十二因缘
    一、一般性解说
    二、佛陀亲说“缘起义”
    三、三世两重因果观
    四、二世一重因果论
    五、现代学者的解读
    业是什么
    一、业的性质
    二、业的种类
    三、业感缘起
    四、“业”论的价值
    轮回理论的演变
    一、古印度的“轮回”思想
    二、原始佛教的“轮回”理论
    三、部派佛教对“轮回”的论诤
    四、唯识学派建立完整的“业论”
    五、对“十二因缘”的新解
    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一、“中有”与投生
    二、三界
    三、四生
    四、四食
    五、生死轮回的重点问题

    第五章灭谛
    涅槃的意义
    一、涅槃涵义的遮诠方式
    二、涅槃的同义辞
    三、“涅槃”与“灭”、“解脱”的异同
    佛陀的涅槃思想
    一、古印度的涅檠思想
    二、佛陀的涅槃观
    三、佛家涅槃观的形而上要义
    佛教涅椠思想的演变
    一、原始佛教的两种涅槃
    二、部派佛教的涅槃观
    三、大乘佛教的涅槃观
    四、大乘空宗的涅槃观
    五、大乘有宗的涅槃观
    涅槃思想的完成

    第六章道谛(之一)

    第七章道谛(之二)
    史传篇·上·印度佛教

    第八章印度佛教
    史传篇·中·中国佛教

    第九章汉传佛教史略

    第十章汉传佛教宗派

    第十一章藏传佛教
    史传篇·下·世界各国佛教

    第十二章世界各国佛教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佛学别裁
佛学研究十八篇(蓬莱阁典藏系列)
梁启超 著;陈士强 导读
佛学别裁
佛学大纲
谢无量
佛学别裁
佛学纲要 佛教概论(近现代佛学名家名著)
蒋维乔 著
佛学别裁
佛学概论
姚卫群 著
佛学别裁
佛学手册(漫画彩版全本)/佛学系列读本
蔡志忠 编
佛学别裁
佛学大辞典(上中下)(精)/印祖文库
丁福保 编
佛学别裁
佛学研究十八篇(120年纪念版)
梁启超
佛学别裁
佛学东渐与六朝文学思潮的嬗变
高文强 王婧
佛学别裁
佛学小丛书:密宗要义
程宅安大阿阇黎 著;弘学 编
佛学别裁
佛学研究十八篇
梁启超 著
佛学别裁
佛学与人文教育
李四龙 著
佛学别裁
佛学研究第七期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佛学别裁
通家人师南怀瑾
劳政武 著
佛学别裁
佛教戒律学
劳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