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凡庶: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

普化凡庶: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5
版次: 1
ISBN: 9787532599776
定价: 1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8页
字数: 394千字
分类: 宗教
24人买过
  • 此书围绕“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两个核心,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通俗文学的作者群体,通俗文学的出版传播与宗教生活的互动,商品经济兴起背景下通俗文学对世俗伦理的影响,通俗文学对僧道的描写,通俗文学对诸神的塑造等等,提出许多启人深思的观点,如认为宗教与通俗小说的“普化”是推动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力量。       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史若干专题。撰有《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古典研究方法导论》等学术著作并古籍整理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沟通与两难:通俗文学的作者属性及其文学意义

    第三章  需求与响应:通俗文学商业化编刊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深层互动

    第四章  阅读与传流:通俗文学的传化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展开

    第五章  世情与因果:商业兴起与社会流动中的通俗文学及其伦理建设

    第六章  潜流与平潮:宗教的邪、正与通俗文学的抑、扬

    第七章  批判与和合:通俗小说中佛道教角色的差异与社会一般宗教伦理的取向

    第八章  变迁与选择:通俗文学与俗神的长成

    第九章  安天与封神:通俗文学与宗教生活中的神系构建

    第十章  概括与结论
  • 内容简介:
    此书围绕“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两个核心,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通俗文学的作者群体,通俗文学的出版传播与宗教生活的互动,商品经济兴起背景下通俗文学对世俗伦理的影响,通俗文学对僧道的描写,通俗文学对诸神的塑造等等,提出许多启人深思的观点,如认为宗教与通俗小说的“普化”是推动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力量。
  • 作者简介:
          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史若干专题。撰有《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古典研究方法导论》等学术著作并古籍整理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沟通与两难:通俗文学的作者属性及其文学意义

    第三章  需求与响应:通俗文学商业化编刊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深层互动

    第四章  阅读与传流:通俗文学的传化与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展开

    第五章  世情与因果:商业兴起与社会流动中的通俗文学及其伦理建设

    第六章  潜流与平潮:宗教的邪、正与通俗文学的抑、扬

    第七章  批判与和合:通俗小说中佛道教角色的差异与社会一般宗教伦理的取向

    第八章  变迁与选择:通俗文学与俗神的长成

    第九章  安天与封神:通俗文学与宗教生活中的神系构建

    第十章  概括与结论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