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516179826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9页
字数: 238千字
分类: 历史
22人买过
  •   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本书又是当前国内较为少见的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安介生,男,1966年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198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与边疆史地两个专业),兼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辑刊编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有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地方史等。主要学术著作有《山西移民史》、《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著)、《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册)、《历史地理与山西地方史新探》、《民族大迁徙》、《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主编)、《有为而治——前现代治边实践与中国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研究》(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总论分典)》(主编)等十余部,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寒食节  文化篇  第一章  寒食节、介子推与介休关系问题之争论与思考    第一节  介子推、介山地理方位与介休的关系    第二节  晋狄关系与介子推归隐之历史地理背景    小结  第二章  介子推“焚死”故事与寒食节起源新解    第一节  “禁火”“改火”与历史时期寒食节风俗之演变    第二节  介子推“焚死”故事与先秦田猎制度    小结政区与地名篇——介休政区沿革与村落地名的地理学考察  第三章  关于介休县城址与地理环境之演变    第一节  邬县与邬城泊    第二节  介休县(附绵上县)    第三节  灵石与小灵石县    小结  第四章  介休的村落及村落地名    第一节  介休村落地名分析    第二节  介休村落的历史演进聚落地理篇  第五章  大小有别:1924年介休聚落规模的差异性    第一节  1924年介休乡村聚落的规模等级结构    第二节  地形因素与聚落规模:聚落规模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分异特征    第三节  交通因素与聚落规模:义棠与张兰的例子    第四节  资源因素与聚落规模:洪山与北辛武的例子  第六章  时代脉动: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的演化    第一节  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的变迁过程    第二节  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演变的规律性    本篇小结灾害篇  第七章  明代以降介休城的水患与防治    第一节  明代以降山西城市水患的一般态势    第二节  明代以来介休城的水患与治理    第三节  几点认识  第八章  明代以降介休段汾河水灾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汾河介休段为害史实考    第二节  汾河水患的环境塑造与民众营生方式    第三节  水灾救济与河道治理    第四节  几点认识明代以降介休灾赈大事年表(1368-2000年)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本书又是当前国内较为少见的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简介:
      安介生,男,1966年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198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与边疆史地两个专业),兼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辑刊编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有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地方史等。主要学术著作有《山西移民史》、《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著)、《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册)、《历史地理与山西地方史新探》、《民族大迁徙》、《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主编)、《有为而治——前现代治边实践与中国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研究》(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总论分典)》(主编)等十余部,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 目录:
    寒食节  文化篇  第一章  寒食节、介子推与介休关系问题之争论与思考    第一节  介子推、介山地理方位与介休的关系    第二节  晋狄关系与介子推归隐之历史地理背景    小结  第二章  介子推“焚死”故事与寒食节起源新解    第一节  “禁火”“改火”与历史时期寒食节风俗之演变    第二节  介子推“焚死”故事与先秦田猎制度    小结政区与地名篇——介休政区沿革与村落地名的地理学考察  第三章  关于介休县城址与地理环境之演变    第一节  邬县与邬城泊    第二节  介休县(附绵上县)    第三节  灵石与小灵石县    小结  第四章  介休的村落及村落地名    第一节  介休村落地名分析    第二节  介休村落的历史演进聚落地理篇  第五章  大小有别:1924年介休聚落规模的差异性    第一节  1924年介休乡村聚落的规模等级结构    第二节  地形因素与聚落规模:聚落规模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分异特征    第三节  交通因素与聚落规模:义棠与张兰的例子    第四节  资源因素与聚落规模:洪山与北辛武的例子  第六章  时代脉动: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的演化    第一节  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的变迁过程    第二节  近一百年介休聚落规模演变的规律性    本篇小结灾害篇  第七章  明代以降介休城的水患与防治    第一节  明代以降山西城市水患的一般态势    第二节  明代以来介休城的水患与治理    第三节  几点认识  第八章  明代以降介休段汾河水灾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汾河介休段为害史实考    第二节  汾河水患的环境塑造与民众营生方式    第三节  水灾救济与河道治理    第四节  几点认识明代以降介休灾赈大事年表(1368-2000年)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县志(套装全5套7册)
侯清柏 编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年鉴(2017)
《介休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当代艺文丛稿(书山独往·李刚文献集·陶斋余墨·单向街·叶羽轩画稿 套装共5册)
赵桂明 著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
安春香 编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介休年鉴(2018)(精)
介休市史志办公室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
安介生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遥望关河:中国边塞环境与历史文化(钩沉史料,探微边塞环境变迁史;沧海桑田,回溯史地人文之渊源。)
安介生 著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爱上历史系列丛书——皇家天下:大明王朝沉思录
安介生 著 葛剑雄 主编;人天兀鲁思 出品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中国移民史 第七卷 清末至20世纪末
安介生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江南景观史
安介生 周妮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田野·社会丛书)
安介生 著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张穆全集 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者 蒙古游牧记
安介生 主编;张正明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山西移民史
安介生 著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历史地理与山西地方史新探
安介生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天下雄关-沧桑河山
安介生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走近中国名关
安介生 编著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山西移民史 (平装)
安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