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5
版次: 1
ISBN: 9787802261983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7页
字数: 188千字
分类: 法律
6人买过
  •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是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方法对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间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探讨了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的基本内涵和法理基础,分析了理论维度上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研究了侦查程序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与审判公开、被害人权利保护、证人权利保护、刑事诉讼文书记录等相关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以及在发生隐私侵权的情形下,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程序救济的问题。
    第一章导论首先论述隐私和隐私权问题在现代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初步阐明它与刑事诉讼之间的联系;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与研究状况。
    第二章从分析隐私和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宪法隐私权的问题,以作为本文论述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前提。为此探讨了隐私、隐私权、宪法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宪法隐私权在制度层面上的范围或界限;讨论了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即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以及在制度实践中存在的私人领域的公力介入。现代各国法制中,对于个人私生活、住宅、家庭和通信秘密的保护被理所当然地划入隐私权领地,二十世纪,电讯秘密和个人数据资料保护被加入其中。
    第三章讨论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二者关系的理论问题,从刑事诉讼中国家与个人关系角度着手,论述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二元目的之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相互冲突与协调,进而将其转化为国家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在现代刑事诉讼法治中,规范化的法律对国家司法权的限制是通过制.度化的法律正当程序”得以实现的,通过在每一个诉讼阶段设置ct程序障碍防止国家司机关和司法人员任意从事,从而保证个人隐私权得以维护和保障;个人隐私权的制度化也能发挥相同的功能,即制约和对抗国家刑事司法权的任意滥用,据此可以发现国
    家刑事司法权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第四章讨论制度层面上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询问与讯问、监视和监听等易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因此,在宏观层面上,正当化的刑事侦查程序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兼顾侦查犯罪与保护隐私的二元统一;在微观层面上,侦查机关的一切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讯问与询问、勘验与检查、辨认、监视与监听等行为,必须确定明确的行为界限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
    第五章讨论与隐私权保护密切相关的若干刑事诉讼制度,认为,其一,审判公开是对个人隐私产生损害可能性较大的制度,因此不仅需要专门设置保护隐私的例外条款,而且中国刑事诉讼立法应当进一步出台明确和具体规范。其二,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和证人隐私权主要涉及刑事诉讼进行及其后的被害人和证人的生活安宁隐私、人格隐私和信息自主隐私,必须加以保护。其三,在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强调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中的隐私权保护就是要在这种冲突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便两种权利最大限度地得到兼顾。其四,刑事诉讼过程中,国家专门机关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应该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获得程序上的救济。
    研究表明: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宪法隐私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在整个法制体系中都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价值,它不仅在静态意义上为现代法治界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且在动态意义上扮演了防止公共权力介入和干涉私人领域安全阀的角色。在刑事诉讼之中,即使国家专门机r关打击犯罪的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有利,如果其任意地侵犯了少数个人的隐私权,这些行为仍然是不正当的。因此,在处理保护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权利的关系问题上,尽管隐私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利,但它要求国家司法行为在侵犯个人隐私的时候至少有一个合理的根据并遵循正当的程序。 杨开湘,1968年10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留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司法制度与人权保障等方面。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独著1本,参著5本,主持国家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第一章导论
    一、隐私权问题的提出及其现代意义
    二、隐私权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关联
    四、本题研究的方法与进路
    1.本文的研究方法
    2.本文的研究进路

    第二章隐私权与宪法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与隐私权
    1.充满争议的隐私概念和内涵
    2.隐私权的概念与内容
    二、宪法隐私权的提出
    1.宪法隐私权概念:由来与变化
    2.宪法隐私权与人权及公民权
    三、宪法隐私权的界限:从客观标准到合理期待
    1.隐私权界限的模糊性
    2.宪法隐私权界限的客观标准
    3.合理期待隐私权:美国宪法中的概念
    四、宪法隐私权确立的理论解释: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1.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野与变迁
    2.隐私的现代危机: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第三章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解析
    一、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与个人关系
    2.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
    3.刑事诉讼中的个人权利
    4.刑事诉讼二元目的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的抽象描述
    二、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与调和
    1.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
    2.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内在冲突的调和
    3.刑事司法与隐私侵权的正当性
    4.相关补充:刑事司法权力与比例原则
    三、个人隐私权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
    1.刑事司法权力的强制性与个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2.透过隐私权观察国家司法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四、作为公民权利的隐私权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1.隐私权是否宪法意义上的公民权利
    2.“公民隐私权”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3.隐私权的法律限制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必要丧失
    4.隐私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界限

    第四章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
    一、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冲突与平衡
    1.侦查程序与侦查行为概述
    2.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二、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1.搜查行为概述
    2.美国法上搜查与隐私权保护制度
    3.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一般问题
    三、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1.扣押概述
    2.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四、其他主要侦查行为中的隐私权保护
    1.讯问与询问
    2.勘验、检查
    3.辨认
    4.技术侦查行为:以监视与监听为分析例证

    第五章隐私权与刑事诉讼若干相关制度
    一、审判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1.我国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例外”条款
    2.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权保护
    二、刑事被害人与证人的隐私权保护
    1.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2.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化
    3.证人隐私权保护
    三、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1.刑事诉讼文书记录
    2.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四、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
    1.隐私权与刑事证据的相关性
    2.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结束语:总结与评论
    1.本文总结与评论
    2.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是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方法对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间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探讨了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的基本内涵和法理基础,分析了理论维度上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研究了侦查程序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与审判公开、被害人权利保护、证人权利保护、刑事诉讼文书记录等相关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以及在发生隐私侵权的情形下,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程序救济的问题。
    第一章导论首先论述隐私和隐私权问题在现代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初步阐明它与刑事诉讼之间的联系;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与研究状况。
    第二章从分析隐私和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宪法隐私权的问题,以作为本文论述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前提。为此探讨了隐私、隐私权、宪法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宪法隐私权在制度层面上的范围或界限;讨论了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即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以及在制度实践中存在的私人领域的公力介入。现代各国法制中,对于个人私生活、住宅、家庭和通信秘密的保护被理所当然地划入隐私权领地,二十世纪,电讯秘密和个人数据资料保护被加入其中。
    第三章讨论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二者关系的理论问题,从刑事诉讼中国家与个人关系角度着手,论述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二元目的之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相互冲突与协调,进而将其转化为国家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在现代刑事诉讼法治中,规范化的法律对国家司法权的限制是通过制.度化的法律正当程序”得以实现的,通过在每一个诉讼阶段设置ct程序障碍防止国家司机关和司法人员任意从事,从而保证个人隐私权得以维护和保障;个人隐私权的制度化也能发挥相同的功能,即制约和对抗国家刑事司法权的任意滥用,据此可以发现国
    家刑事司法权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第四章讨论制度层面上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询问与讯问、监视和监听等易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因此,在宏观层面上,正当化的刑事侦查程序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兼顾侦查犯罪与保护隐私的二元统一;在微观层面上,侦查机关的一切侦查行为,特别是搜查与扣押、讯问与询问、勘验与检查、辨认、监视与监听等行为,必须确定明确的行为界限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
    第五章讨论与隐私权保护密切相关的若干刑事诉讼制度,认为,其一,审判公开是对个人隐私产生损害可能性较大的制度,因此不仅需要专门设置保护隐私的例外条款,而且中国刑事诉讼立法应当进一步出台明确和具体规范。其二,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和证人隐私权主要涉及刑事诉讼进行及其后的被害人和证人的生活安宁隐私、人格隐私和信息自主隐私,必须加以保护。其三,在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强调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中的隐私权保护就是要在这种冲突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便两种权利最大限度地得到兼顾。其四,刑事诉讼过程中,国家专门机关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应该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获得程序上的救济。
    研究表明: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宪法隐私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在整个法制体系中都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价值,它不仅在静态意义上为现代法治界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且在动态意义上扮演了防止公共权力介入和干涉私人领域安全阀的角色。在刑事诉讼之中,即使国家专门机r关打击犯罪的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有利,如果其任意地侵犯了少数个人的隐私权,这些行为仍然是不正当的。因此,在处理保护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权利的关系问题上,尽管隐私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利,但它要求国家司法行为在侵犯个人隐私的时候至少有一个合理的根据并遵循正当的程序。
  • 作者简介:
    杨开湘,1968年10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留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司法制度与人权保障等方面。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独著1本,参著5本,主持国家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隐私权问题的提出及其现代意义
    二、隐私权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隐私权与刑事诉讼之关联
    四、本题研究的方法与进路
    1.本文的研究方法
    2.本文的研究进路

    第二章隐私权与宪法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与隐私权
    1.充满争议的隐私概念和内涵
    2.隐私权的概念与内容
    二、宪法隐私权的提出
    1.宪法隐私权概念:由来与变化
    2.宪法隐私权与人权及公民权
    三、宪法隐私权的界限:从客观标准到合理期待
    1.隐私权界限的模糊性
    2.宪法隐私权界限的客观标准
    3.合理期待隐私权:美国宪法中的概念
    四、宪法隐私权确立的理论解释: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1.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野与变迁
    2.隐私的现代危机:私人领域的权力介入

    第三章刑事诉讼与隐私权关系的理论解析
    一、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与个人关系
    2.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
    3.刑事诉讼中的个人权利
    4.刑事诉讼二元目的下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的抽象描述
    二、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与调和
    1.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内在冲突
    2.刑事司法权与个人隐私权内在冲突的调和
    3.刑事司法与隐私侵权的正当性
    4.相关补充:刑事司法权力与比例原则
    三、个人隐私权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
    1.刑事司法权力的强制性与个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2.透过隐私权观察国家司法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正当限度
    四、作为公民权利的隐私权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1.隐私权是否宪法意义上的公民权利
    2.“公民隐私权”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3.隐私权的法律限制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必要丧失
    4.隐私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界限

    第四章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
    一、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冲突与平衡
    1.侦查程序与侦查行为概述
    2.侦查行为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二、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1.搜查行为概述
    2.美国法上搜查与隐私权保护制度
    3.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一般问题
    三、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1.扣押概述
    2.扣押中的隐私权保护
    四、其他主要侦查行为中的隐私权保护
    1.讯问与询问
    2.勘验、检查
    3.辨认
    4.技术侦查行为:以监视与监听为分析例证

    第五章隐私权与刑事诉讼若干相关制度
    一、审判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1.我国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例外”条款
    2.审判公开制度与隐私权保护
    二、刑事被害人与证人的隐私权保护
    1.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2.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化
    3.证人隐私权保护
    三、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1.刑事诉讼文书记录
    2.刑事诉讼文书记录与隐私权保护
    四、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
    1.隐私权与刑事证据的相关性
    2.隐私权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结束语:总结与评论
    1.本文总结与评论
    2.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法/高等院校网络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
杨开湘 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宪法隐私权导论
杨开湘 著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法学
杨开湘 编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刑事诉讼法学
杨开湘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