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评传

韬奋评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313057112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9页
字数: 47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9人买过
  • 韬奋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他的文章曾经唤起了多少人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的成长。《韬奋评传》通过介绍韬奋曲折的求学经历、艰辛的创业过程和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体现出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他那种为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而顽强奋斗的可贵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韬奋传》(江西人民出版社)《邹韬奋》、《大众文化先驱》(上海教商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反腐介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与工业现代化》(宁夏人民出版社)《WHO的中国全都——胡庆澧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利)等。 一、从“大家庭”到“洋学堂”
    1.清廉正气的家传
    2.大家庭里的长兄
    3.“官僚”家庭的平民生活
    4.严厉的启蒙教育
    5.从“私塾”到“洋学堂”

    二、南洋公学的“优行生”
    1.求学南洋公学
    2.萌发文史兴趣
    3.扎实国学功底
    4.奠定英语基础
    5.经济困境中的“优行生”

    三、“思吾敬爱之校风”
    1.拳拳爱校心
    2.直击考试制度之弊
    3.为人、问学与交友
    4.母校二十周年纪念之感想

    四、散去的工程师梦想
    1.远生和“北京通讯”的魅力
    2.梁启超和《新民丛报》的影响
    3.深受欢迎的家庭教师
    4.叩开圣约翰的大门

    五、“五四”浪潮中的奋斗青年
    1.青年之奋斗,国家之希望
    2.与封建专制主义决裂
    3.大力提倡发展教育和科技
    4.与圣约翰的临别赠言

    六、“曲线”就业之路
    1.黄炎培慧眼识才
    2.潜心职业教育的研究
    3.职教社的职业指导运动
    4.中华职业学校的英文教师
    5.《时事新报》的秘书主任

    七、小家庭的美好开端
    1.初次婚姻的曲折经历
    2.与沈粹缜喜结良缘
    3.沈粹缜的关爱与照料
    4.孩子的出世
    5.和煦温暖的小家庭

    八、海上新《生活》
    1.焕然一新的《生活》周刊
    2.趣味性与价值性的契合
    3.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
    4.徐伯昕的鼎力相助
    5.编辑和作者队伍的建设

    九、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
    1.宣传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
    2.介绍印度民族英雄甘地
    3.妇女的地位和教育改革
    4.关于民族复兴的三大工作

    十、为中西文化交流努力
    1.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2.编译《革命文豪高尔基》
    3.融会中西文化的中国人
    4.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
    5.兼容并蓄的中西文化观

    十一、为民主政治呐喊
    1.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2.刊物的“报格”和编者的“主权”
    3.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工作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十二、“九一八”的炮声中
    1.宁死不屈,捍卫国权
    2.全力支持淞沪一·二八抗战
    3.和胡适分道扬镳
    4.政治觉悟迅速提高
    5.世界观发生显著变化

    十三、生活书店的创办和发展
    1.创办生活书店,实行科学管理
    2.坚持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3.与作家携手,对读者尽心
    4.胡愈之的巨大贡献
    5.鲁迅的关怀和帮助
    6.革命文化的堡垒

    十四、赴欧美考察世界大势
    1.踏上欧美考察的旅程
    2.领略意大利的历史文化
    3.瑕瑜互见的法国
    4.在伦敦研读马列著作
    5.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6.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苏联
    7.对美国社会的全面考察
    8.愈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十五、抗日救亡运动的号角
    1.《大众生活》的创办
    2.斥责日本所谓的“三大原则”
    3.全力支持“一二·九”运动
    4.决不投降于任何反动势力

    十六、真正“人民的报纸”
    1.沪上筹办《生活日报》
    2.《生活日报》在港出版
    3.积极推广大众文化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生活日报》的办报宗旨

    十七、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袖
    1.积极参与救国会的组建
    2.“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3.团结御侮,建立联合阵线的主张
    4.对鲁迅的悼念与敬意
    5.声援上海工人和绥远前线的抗日斗争

    十八、铁窗生涯的锤炼
    1.国民党当局和日本军方的勾结
    2.“七君子”被捕
    3.不做亡国奴的共同心愿
    4.各界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5.坚持真理,力争救国无罪
    6.在狱中坚持勤奋学习

    十九、为抗战胜利而奋斗
    1.主编《抗战》三日刊
    2.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3.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4.坚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十、从汉到渝的艰难岁月
    1.离沪撤往内地
    2.在江城创编《全民抗战》
    3.最可敬佩的朋友:周恩来
    4.争取抗战胜利的精辟见解

    二十一、全力以赴推进宪政运动
    1.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2.“晴天霹雳的宪政运动”
    3.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提案
    4.翻译《从美国看到世界》和《苏联的民主》

    二十二、极度艰苦的环境中谋发展
    1.生活书店的新发展
    2.蛮横的图书杂志审查制度
    3.国民党当局对生活书店的摧残
    4.被迫离开重庆

    二十三、关于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1.正确理解民主集中的管理原则
    2.爱护干部与维持纪律
    3.全面加强员工的职业修养
    4.工作实践中的学习

    二十四、在香港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与金仲华重逢
    2.复刊《大众生活》
    3.与宋庆龄的深厚友谊
    4.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十五、隐居广东的时日
    1.艰苦跋涉至东江
    2.东江纵队的热情接待
    3.考察东江游击区
    4.梅县江头村的隐居生活

    二十六、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
    1.北上苏北解放区
    2.深入华中抗日根据地
    3.以演讲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
    4.陈毅的关爱与钦慕

    二十七、病逝申城英灵永存
    1.同病痛作顽强斗争
    2.对国事的最后呼吁
    3.未能述尽的人生经历
    4.临终前的入党志愿
    5.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后记
  • 内容简介:
    韬奋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他的文章曾经唤起了多少人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的成长。《韬奋评传》通过介绍韬奋曲折的求学经历、艰辛的创业过程和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体现出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他那种为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而顽强奋斗的可贵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 作者简介:
    陈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韬奋传》(江西人民出版社)《邹韬奋》、《大众文化先驱》(上海教商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反腐介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与工业现代化》(宁夏人民出版社)《WHO的中国全都——胡庆澧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利)等。
  • 目录:
    一、从“大家庭”到“洋学堂”
    1.清廉正气的家传
    2.大家庭里的长兄
    3.“官僚”家庭的平民生活
    4.严厉的启蒙教育
    5.从“私塾”到“洋学堂”

    二、南洋公学的“优行生”
    1.求学南洋公学
    2.萌发文史兴趣
    3.扎实国学功底
    4.奠定英语基础
    5.经济困境中的“优行生”

    三、“思吾敬爱之校风”
    1.拳拳爱校心
    2.直击考试制度之弊
    3.为人、问学与交友
    4.母校二十周年纪念之感想

    四、散去的工程师梦想
    1.远生和“北京通讯”的魅力
    2.梁启超和《新民丛报》的影响
    3.深受欢迎的家庭教师
    4.叩开圣约翰的大门

    五、“五四”浪潮中的奋斗青年
    1.青年之奋斗,国家之希望
    2.与封建专制主义决裂
    3.大力提倡发展教育和科技
    4.与圣约翰的临别赠言

    六、“曲线”就业之路
    1.黄炎培慧眼识才
    2.潜心职业教育的研究
    3.职教社的职业指导运动
    4.中华职业学校的英文教师
    5.《时事新报》的秘书主任

    七、小家庭的美好开端
    1.初次婚姻的曲折经历
    2.与沈粹缜喜结良缘
    3.沈粹缜的关爱与照料
    4.孩子的出世
    5.和煦温暖的小家庭

    八、海上新《生活》
    1.焕然一新的《生活》周刊
    2.趣味性与价值性的契合
    3.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
    4.徐伯昕的鼎力相助
    5.编辑和作者队伍的建设

    九、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
    1.宣传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
    2.介绍印度民族英雄甘地
    3.妇女的地位和教育改革
    4.关于民族复兴的三大工作

    十、为中西文化交流努力
    1.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2.编译《革命文豪高尔基》
    3.融会中西文化的中国人
    4.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
    5.兼容并蓄的中西文化观

    十一、为民主政治呐喊
    1.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2.刊物的“报格”和编者的“主权”
    3.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工作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十二、“九一八”的炮声中
    1.宁死不屈,捍卫国权
    2.全力支持淞沪一·二八抗战
    3.和胡适分道扬镳
    4.政治觉悟迅速提高
    5.世界观发生显著变化

    十三、生活书店的创办和发展
    1.创办生活书店,实行科学管理
    2.坚持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3.与作家携手,对读者尽心
    4.胡愈之的巨大贡献
    5.鲁迅的关怀和帮助
    6.革命文化的堡垒

    十四、赴欧美考察世界大势
    1.踏上欧美考察的旅程
    2.领略意大利的历史文化
    3.瑕瑜互见的法国
    4.在伦敦研读马列著作
    5.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6.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苏联
    7.对美国社会的全面考察
    8.愈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十五、抗日救亡运动的号角
    1.《大众生活》的创办
    2.斥责日本所谓的“三大原则”
    3.全力支持“一二·九”运动
    4.决不投降于任何反动势力

    十六、真正“人民的报纸”
    1.沪上筹办《生活日报》
    2.《生活日报》在港出版
    3.积极推广大众文化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生活日报》的办报宗旨

    十七、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袖
    1.积极参与救国会的组建
    2.“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3.团结御侮,建立联合阵线的主张
    4.对鲁迅的悼念与敬意
    5.声援上海工人和绥远前线的抗日斗争

    十八、铁窗生涯的锤炼
    1.国民党当局和日本军方的勾结
    2.“七君子”被捕
    3.不做亡国奴的共同心愿
    4.各界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5.坚持真理,力争救国无罪
    6.在狱中坚持勤奋学习

    十九、为抗战胜利而奋斗
    1.主编《抗战》三日刊
    2.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3.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4.坚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十、从汉到渝的艰难岁月
    1.离沪撤往内地
    2.在江城创编《全民抗战》
    3.最可敬佩的朋友:周恩来
    4.争取抗战胜利的精辟见解

    二十一、全力以赴推进宪政运动
    1.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2.“晴天霹雳的宪政运动”
    3.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提案
    4.翻译《从美国看到世界》和《苏联的民主》

    二十二、极度艰苦的环境中谋发展
    1.生活书店的新发展
    2.蛮横的图书杂志审查制度
    3.国民党当局对生活书店的摧残
    4.被迫离开重庆

    二十三、关于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1.正确理解民主集中的管理原则
    2.爱护干部与维持纪律
    3.全面加强员工的职业修养
    4.工作实践中的学习

    二十四、在香港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与金仲华重逢
    2.复刊《大众生活》
    3.与宋庆龄的深厚友谊
    4.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十五、隐居广东的时日
    1.艰苦跋涉至东江
    2.东江纵队的热情接待
    3.考察东江游击区
    4.梅县江头村的隐居生活

    二十六、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
    1.北上苏北解放区
    2.深入华中抗日根据地
    3.以演讲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
    4.陈毅的关爱与钦慕

    二十七、病逝申城英灵永存
    1.同病痛作顽强斗争
    2.对国事的最后呼吁
    3.未能述尽的人生经历
    4.临终前的入党志愿
    5.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韬奋评传
神在形外
张涤生 著
韬奋评传
盛宣怀传(图文版)
夏东元 著
韬奋评传
WHO的中国使者:胡庆澧传
陈挥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