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800602108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0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0人买过
  •   《诗序》:“《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考之于诗本文,《诗序》所说是有根据的。首先,从诗中的关键性词语来看,是写初春始耕的情形的。诗的开头即说“载芟载柞”,“载”当从郑《笺》释作“开始”。郑释此句,“成王之时,万民乐治田业。将耕,先始芟柞其草木。”意谓春天开始耕种前先作除草等工作。诗中又云:“做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诗集传》:“俅叉,始也。载,事也。”郭沫若释此句,意谓今天开始耕作向阳的田,准备播种百谷。这些都与春初行藉田礼的内容相吻合。 ·百家论坛·周初藉田礼仪乐歌考商周土田制度与农耕管理模式——《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诗经》中的建筑研究欧阳修《诗本义》名湮不彰的原因初探王充述《诗》之探讨朱熹《诗集传》于《诗序》有废有从考说孔子“兴观群怨”的诗学观与《诗经》意义的探索进路再论《诗经》被尊为“经”的得与失论《诗经》中孝的思想·文艺学研究·魏晋诗人对《诗经》的接受《毛诗正义》的辨体观试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观试沦“风骨”与“风教”·语言研究·“子所雅言”与平水韵——写近体诗应用新韵《诗经》“送”字辨诂《诗经》和《楚辞》中重言的词义演变浅谈·三百篇研究·“女子善怀,亦各有行”——从《诗经》看周代女性的自主意识《齐风·猗嗟》“展我甥兮”释义·现代学人·闻一多注释《诗经》的方法《诗经》名物研究的新境界、活学问——读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读陈桐生新作《(孔子诗论)研究》·学术札记·《诗经》爱情诗的类型《诗经-邶风·击鼓》新解毛公后裔毛三庄考察·学术短波·新书览要(20种)
  • 内容简介:
      《诗序》:“《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考之于诗本文,《诗序》所说是有根据的。首先,从诗中的关键性词语来看,是写初春始耕的情形的。诗的开头即说“载芟载柞”,“载”当从郑《笺》释作“开始”。郑释此句,“成王之时,万民乐治田业。将耕,先始芟柞其草木。”意谓春天开始耕种前先作除草等工作。诗中又云:“做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诗集传》:“俅叉,始也。载,事也。”郭沫若释此句,意谓今天开始耕作向阳的田,准备播种百谷。这些都与春初行藉田礼的内容相吻合。
  • 目录:
    ·百家论坛·周初藉田礼仪乐歌考商周土田制度与农耕管理模式——《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诗经》中的建筑研究欧阳修《诗本义》名湮不彰的原因初探王充述《诗》之探讨朱熹《诗集传》于《诗序》有废有从考说孔子“兴观群怨”的诗学观与《诗经》意义的探索进路再论《诗经》被尊为“经”的得与失论《诗经》中孝的思想·文艺学研究·魏晋诗人对《诗经》的接受《毛诗正义》的辨体观试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观试沦“风骨”与“风教”·语言研究·“子所雅言”与平水韵——写近体诗应用新韵《诗经》“送”字辨诂《诗经》和《楚辞》中重言的词义演变浅谈·三百篇研究·“女子善怀,亦各有行”——从《诗经》看周代女性的自主意识《齐风·猗嗟》“展我甥兮”释义·现代学人·闻一多注释《诗经》的方法《诗经》名物研究的新境界、活学问——读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读陈桐生新作《(孔子诗论)研究》·学术札记·《诗经》爱情诗的类型《诗经-邶风·击鼓》新解毛公后裔毛三庄考察·学术短波·新书览要(20种)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绽放在古诗词里的花:让生活弥漫花香与诗意
中国诗书画研究会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诗经研究丛刊第三十二辑
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 著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中国诗词大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精讲)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著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下册)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著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册)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著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诗经研究丛刊(第13辑)第十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 编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毕业季-诗歌季(作品选)
中国诗词研究院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诗经研究丛刊第31辑
中国诗经学会 河北师范大学合办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诗经研究丛刊第29辑
中国诗经学会 河北师范大学合办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中国新诗 : 中国诗歌排行榜获奖诗人代表作卷 : 2014-2015
中国诗歌学会 编;骆英 主编
诗经研究丛刊(第9辑)
西天的云彩: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获奖作品选
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共产党海宁市委宣传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