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514147650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2页
分类: 经济
  •     俱乐部趋同作为趋同的一个重要类型,将趋同的研究由单一的稳态延伸到多个稳态共存,从而拓展了趋同理论的发展领域。实践中,具有“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特点的俱乐部趋同能够更好地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富裕区域与其周围贫穷区域共存的现象。
    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国内外趋同研究的热点。然而,总体来看,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亟须加强的领域,绝大多数文献所作的工作仅仅局限于检验是否存在俱乐部趋同,而对于什么是俱乐部趋同?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选用合适的区域分组及趋同检验方法?以及俱乐部趋同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张伟丽著的这本《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的意义在于,以目前国外文献中研究较少的中国各地级行政单元(统称地区)作为案例,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书在新古典增长趋同理论、新古典随机增长理论、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等的指导下,以数理分析方法、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横截面回归方法、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截面模型、增长分布模型及GIS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作为技术支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理论基础,并在其之上构建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接着,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对中国各地区的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的方法分析了这些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     张伟丽,女,河南安阳人,1980年6月30日出生,区域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经济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问题,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视角上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分离、研究方法上科学性和一致性欠缺、形成机制挖掘不深,以及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地域单元偏大等问题,开展研究,陆续在《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均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或CSCD检索)。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一项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重点课题,主持完成一项省级项目,参与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俱乐部趋同提出的背景
    (二)俱乐部趋同研究的意义
    (三)俱乐部趋同研究面临的难题
    (四)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评述
    一、俱乐部趋同的概念
    (一)俱乐部趋同概念的发展脉络
    (二)俱乐部趋同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俱乐部趋同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
    (二)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
    三、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区域分组方法
    (二)趋同检验方法
    (三)少数文献的其他做法
    四、俱乐部趋同的机制研究
    (一)传统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二)分布演进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三)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五、国内外文献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一)国外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二)国内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I
    六、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I
    (一)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概念
    四、小结
    第四章 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
    一、基本思路
    二、区域分组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三)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四、趋同检验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
    一、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及数据来源
    二、时间区域组划分
    (一)选择目标变量及预测变量
    (二)构建CART分析的模型
    三、空间区域组划分
    (一)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二)测度空间自相关
    四、时空耦合区域组划分
    五、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六、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七、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八、小结
    第六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时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空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四、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含义
    三、取得的新进展
    四、进一步研究思考
    附录 329个地级行政单元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俱乐部趋同作为趋同的一个重要类型,将趋同的研究由单一的稳态延伸到多个稳态共存,从而拓展了趋同理论的发展领域。实践中,具有“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特点的俱乐部趋同能够更好地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富裕区域与其周围贫穷区域共存的现象。
    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国内外趋同研究的热点。然而,总体来看,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亟须加强的领域,绝大多数文献所作的工作仅仅局限于检验是否存在俱乐部趋同,而对于什么是俱乐部趋同?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选用合适的区域分组及趋同检验方法?以及俱乐部趋同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张伟丽著的这本《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的意义在于,以目前国外文献中研究较少的中国各地级行政单元(统称地区)作为案例,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书在新古典增长趋同理论、新古典随机增长理论、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等的指导下,以数理分析方法、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横截面回归方法、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截面模型、增长分布模型及GIS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作为技术支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理论基础,并在其之上构建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接着,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对中国各地区的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的方法分析了这些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
  • 作者简介:
        张伟丽,女,河南安阳人,1980年6月30日出生,区域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经济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问题,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视角上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分离、研究方法上科学性和一致性欠缺、形成机制挖掘不深,以及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地域单元偏大等问题,开展研究,陆续在《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均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或CSCD检索)。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一项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重点课题,主持完成一项省级项目,参与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俱乐部趋同提出的背景
    (二)俱乐部趋同研究的意义
    (三)俱乐部趋同研究面临的难题
    (四)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评述
    一、俱乐部趋同的概念
    (一)俱乐部趋同概念的发展脉络
    (二)俱乐部趋同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俱乐部趋同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
    (二)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
    三、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区域分组方法
    (二)趋同检验方法
    (三)少数文献的其他做法
    四、俱乐部趋同的机制研究
    (一)传统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二)分布演进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三)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五、国内外文献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一)国外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二)国内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I
    六、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I
    (一)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概念
    四、小结
    第四章 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
    一、基本思路
    二、区域分组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三)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四、趋同检验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
    一、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及数据来源
    二、时间区域组划分
    (一)选择目标变量及预测变量
    (二)构建CART分析的模型
    三、空间区域组划分
    (一)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二)测度空间自相关
    四、时空耦合区域组划分
    五、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六、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七、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八、小结
    第六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时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空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四、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含义
    三、取得的新进展
    四、进一步研究思考
    附录 329个地级行政单元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