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552622539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9页
字数: 16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4人买过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凌宗伟老师是阅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经典,从阅读中寻找教育的正道,从阅读中学习教育科学,从阅读中寻得教育的真谛。他不仅践行阅读,而且勤于思考,勤于写作。《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内容就是他从十多年的阅读写作中精选出来的成果。《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对于读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从凌宗伟老师的阅读、写作中得到专业阅读的启发,促进自身的阅读生活;二是凌宗伟老师通过经典阅读对现实教育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教育理论,进而引发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帮助读者重建教育的认知。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南通市第十届“园丁奖”获得者,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做过四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主持教务处工作)、13年高中教学副校长、先后担任过金沙中学、二甲中学校长,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位置卸任,现任金沙中学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管理、语文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博览》兼职编辑。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在全国各地讲学数十场。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400多篇。在《教育家》、《今日教育》、《教育时报》设有专栏。有《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语文教师的使命》、《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健康教育》、《成长的烦恼》等专著与编著。 前言
    第一辑  我们这样理解教育
    1.教育,是要发呆的
    2.教育是一种唤醒
    3.关于“教育即生长”的再认识
    4.教育是母性的
    5.作为“为了人”的教育
    6.作为“勇者之为”的教育
    7.没有勇气就没有教育
    8.教育还是要有感性的

    第二辑  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
    9.对学校的满意与不满意
    10.学校与课堂应像小村庄
    11.教育要的是陶冶
    12.所谓好教育
    13.学校教育目标是基于人的
    14.想象之于教育
    15.教育需要保守主义
    16.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第三辑  改变从自己开始
    17.改变,从自己开始
    18.在“电视催眠式的社会化”背景下的教师
    19.教师的职业使命
    20.让我们成为学习者
    21.在读写中创造
    22.教师的有效战略
    23.作为教师的另一种阅读
    24.警惕言语的欺骗性
    25.批判性反思的威胁

    第四辑  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
    26.教育神话为什么有市场
    27.当教育为了赢利
    28.“流派”还是“宗派”
    29.模式化的阴谋所在
    30.为什么“模式化”的教学是荒唐的
    31.“高效课堂学”之类是—种“文化侵犯”
    32.不做“博学的无知者”
    33.灌输式教育的实质

    第五辑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34.学校差异所在
    35.在“器”与“道”之间
    36.学校教育的困境所在
    37.提高课堂生活质量靠什么
    38.如何理解教学关系
    39.教育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40.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
    41.从驯育走向教育

    第六辑  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
    42.从无知到教化
    43.教育与修禅
    44.“爱生如子”的“爱”
    45.关于“课程意识”
    46.教育是基于情境的
    47.情境,更多应该是当下的
    48.帮助,基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个人
    49.教育,不能让孩子失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50.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51.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的发展
    52.不要像做好事一样的做坏事

    第七辑  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
    53.学校不是一个人学习的唯一场所
    54.生长的奇妙,在于不能预设
    55.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56.由“我一它”走向“我一你”
    57.谈话与对话
    58.该松手时要松手
    59.迂回不仅是一种选择
    60.一个人并不是另一个人的对立面
    后记
    附:我这几年读的部分书目(2008—2014)
  • 内容简介: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凌宗伟老师是阅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经典,从阅读中寻找教育的正道,从阅读中学习教育科学,从阅读中寻得教育的真谛。他不仅践行阅读,而且勤于思考,勤于写作。《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内容就是他从十多年的阅读写作中精选出来的成果。《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对于读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从凌宗伟老师的阅读、写作中得到专业阅读的启发,促进自身的阅读生活;二是凌宗伟老师通过经典阅读对现实教育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教育理论,进而引发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帮助读者重建教育的认知。
  • 作者简介: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南通市第十届“园丁奖”获得者,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做过四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主持教务处工作)、13年高中教学副校长、先后担任过金沙中学、二甲中学校长,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位置卸任,现任金沙中学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管理、语文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博览》兼职编辑。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在全国各地讲学数十场。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400多篇。在《教育家》、《今日教育》、《教育时报》设有专栏。有《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语文教师的使命》、《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健康教育》、《成长的烦恼》等专著与编著。
  •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我们这样理解教育
    1.教育,是要发呆的
    2.教育是一种唤醒
    3.关于“教育即生长”的再认识
    4.教育是母性的
    5.作为“为了人”的教育
    6.作为“勇者之为”的教育
    7.没有勇气就没有教育
    8.教育还是要有感性的

    第二辑  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
    9.对学校的满意与不满意
    10.学校与课堂应像小村庄
    11.教育要的是陶冶
    12.所谓好教育
    13.学校教育目标是基于人的
    14.想象之于教育
    15.教育需要保守主义
    16.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第三辑  改变从自己开始
    17.改变,从自己开始
    18.在“电视催眠式的社会化”背景下的教师
    19.教师的职业使命
    20.让我们成为学习者
    21.在读写中创造
    22.教师的有效战略
    23.作为教师的另一种阅读
    24.警惕言语的欺骗性
    25.批判性反思的威胁

    第四辑  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
    26.教育神话为什么有市场
    27.当教育为了赢利
    28.“流派”还是“宗派”
    29.模式化的阴谋所在
    30.为什么“模式化”的教学是荒唐的
    31.“高效课堂学”之类是—种“文化侵犯”
    32.不做“博学的无知者”
    33.灌输式教育的实质

    第五辑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34.学校差异所在
    35.在“器”与“道”之间
    36.学校教育的困境所在
    37.提高课堂生活质量靠什么
    38.如何理解教学关系
    39.教育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40.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
    41.从驯育走向教育

    第六辑  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
    42.从无知到教化
    43.教育与修禅
    44.“爱生如子”的“爱”
    45.关于“课程意识”
    46.教育是基于情境的
    47.情境,更多应该是当下的
    48.帮助,基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个人
    49.教育,不能让孩子失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50.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51.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的发展
    52.不要像做好事一样的做坏事

    第七辑  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
    53.学校不是一个人学习的唯一场所
    54.生长的奇妙,在于不能预设
    55.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56.由“我一它”走向“我一你”
    57.谈话与对话
    58.该松手时要松手
    59.迂回不仅是一种选择
    60.一个人并不是另一个人的对立面
    后记
    附:我这几年读的部分书目(2008—201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