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06-04
版次: 1
ISBN: 9787502583262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88页
分类: 工程技术
6人买过
  •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各种常规检验项目的概念、测定的环境意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方法原理和测定的基本步骤。对于部分饮用水非常规检验项目,《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亦作了专章介绍,其中既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常见指标,也有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统一分析方法的新项目。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自动化监测系统也是《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的必要组成部分。书后所附的实验部分列出了部分代表性水质指标的具体分析步骤。《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兼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既可供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成为环境保护和水工业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全面论述饮用水监测的基本概念,各种分析方法,饮用水水质及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采集、一保存和预处理的方法,饮用水的感观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以及其他非常规指标的概念、环境意义、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和最新的便携式以及自动化监测系统。《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书后附加了18个最为常用的实验指导以及水质控制最常用的标准,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适用于从事水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 第1章绪论
    l.1水资源
    1.1.1水资源概念
    1.1.2我国水资源状况
    1.2水污染
    1.2.1水污染概念
    1.2.2水污染现状
    1.2.3水污染类型
    1.2.4水污染源类型
    1.3水中的污染物质
    1.3.1水污染物的来源
    1.3.2水污染物的类型和危害
    1.3.3优先控制污染物
    1.3.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4饮用水水质监测
    1.4.1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目的
    1.4.2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
    1.5饮用水水质标准
    1.5.1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2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
    1.5.3美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4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
    1.5.5日本的水质标准
    1.5.6各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比较与发展趋势
    1.6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标准与规定

    第2章水质分析方法基础
    2.1水质分析方法概述
    2.1.1分析化学的分类
    2.1.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2.1.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4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2重量分析法
    2.2.1沉淀法
    2.2.2气化法
    2.3滴定分析法
    2.3.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2.3.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3.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3.4标准溶液的配制
    2.3.5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2.3.6酸碱滴定法
    2.3.7配位滴定法
    2.3.8氧化还原滴定法
    2.3.9沉淀滴定法
    2.4光谱分析法
    2.4.1分光光度法
    2.4.2原子吸收光谱法
    2.5电化学分析法
    2.5.1电位分析法简介
    2.5.2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5.3离子选择性电极
    2.6色谱分析法
    2.6.1气相色谱法
    2.6.2高效液相色谱法
    2.6.3离子色谱法

    第3章饮用水及其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3.1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3.1.1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监测
    3.1.2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监测
    3.2水生生物监测
    3.2.1生物监测的采样垂线(点)布设
    3.2.2生物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
    3.3底质(沉积物)监测
    3.3.1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
    3.3.2监测点的布设
    3.3.3底质柱状样品采集
    3.3.4采样时间和频次
    3.4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3.4.1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
    3.4.2给水管网系统水质监测

    第4章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4.1水样采集
    4.1.1水样采集类型
    4.1.2地表水水样采集方法
    4.1.3地下水采样方法
    4.1.4生物样品采样方法
    4.1.5饮用水供水系统采样方法
    4.1.6底质样品的采样方法
    4.2样品保存
    4.2.1样品的运输
    4.2.2样品的保存
    4.3样品预处理
    4.3.1样品前处理
    4.3.2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预处理
    4.3.3样品分离与富集
    4.3.4挥发和蒸发浓缩法
    4.3.5蒸馏浓缩法
    4.3.6液一液萃取法
    4.3.7沉淀分离法
    4.3.8吸附分离法
    4.4样品预处理技术新进展

    第5章感观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5.1温度
    5.2色度
    5.3浑浊度
    5.4臭与味
    5.5肉眼可见物
    5.6电导率
    5.7水中的固体物质
    5.8pH值、酸度、碱度
    5.8.1酸碱质子理论
    5.8.2水的pH值
    5.8.3水的酸度
    5.8.4水的碱度
    5.9总硬度
    5.10钠、铝、铁、锰、铜、锌
    5.10.1钠
    5.10.2铝
    5.10.3铁
    5.10.4锰
    5.10.5铜
    5.10.6锌
    5.11挥发酚类
    5.12硫酸盐
    5.13硫化物
    5.14氯化物

    第6章有机物综合指标
    6.1耗氧量
    6.2化学需氧量
    6.3溶解氧
    6.4生化需氧量
    6.5总有机碳

    第7章毒理学指标
    7.1砷、硒
    7.1.1砷
    7.1.2硒
    7.2汞、镉、铅、镍、铍和银的测定
    7.2.1汞
    7.2.2镉
    7.2.3铅
    7.2.4镍
    7.2.5铍
    7.2.6银
    7.3铬
    7.4氰化物、氟化物
    7.4.1氰化物
    7.4.2氟化物
    7.5三卤甲烷
    7.6四氯化碳

    第8章细菌学指标
    8.1实验室及水样采集要求
    8.1.1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8.1.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8.2细菌总数
    8.2.1原理
    8.2.2测试方法
    8.3总大肠菌数
    8.3.1大肠菌群的形态及生理特性
    8.3.2测试方法
    8.4粪大肠菌数
    8.4.1原理
    8.4.2测试方法
    8.5水中其他病原微生物
    8.5.1水传疾病病原菌
    8.5.2水中的病毒
    8.5.3水中病原原生动物
    8.5.4检测方法
    8.6余氯
    8.6.1余氯的产生
    8.6.2余氯的标准规定
    8.6.3余氯的测定

    第9章放射性指标
    9.1饮用水中的放射性
    9.1.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9.1.2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及危害
    9.1.3放射性物质的计量方法
    9.2饮用水中放射性的测量
    9.2.1饮用水中总a和总p放射性测量的意义
    9.2.2测量原理及仪器
    9.2.3总a放射性的测定
    9.2.4总B放射性的测定
    9.2.5总a、B活度测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10章其他水质指标
    10.1含氮化合物
    10.1.1硝酸盐氮
    10.1.2氨氮
    10.1.3亚硝酸盐氮
    10.1.4凯氏氮
    10.1.5总氮
    10.2总磷
    lO.2.1概述
    10.2.2测定方法
    lO.3卤乙酸
    10.3.1概述
    10.3.2测定方法
    10.4苯系物
    10.4.1概述
    10.4.2测定方法
    10.5苯并[a]芘
    10.5.1概述
    10.5.2测定方法
    10.6农药类
    10.6.1概述
    10.6.2测定方法
    10.7氯酚类
    10.7.1概述
    10.7.2测定方法
    10.8硝基苯类
    10.8.1概述
    10.8.2测定方法
    10.9藻毒素
    10.9.1藻毒素的类型
    10.9.2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0.9.3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特征
    10.9.4藻毒素的分离提纯
    10.9.5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10.10分子量分布
    10.10.1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性
    10.10.2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
    10.10.3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第1l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11.1分析误差
    11.1.1误差来源
    1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1.2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11.2.1准确度
    11.2.2精密度
    11.2.3灵敏度
    11.2.4检出限
    11.3监测数据的处理
    11.3.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1.3.2可疑数据的取舍
    11.3.3分析结果的统计学表示法——置信区间
    11.4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
    11.4.1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
    11.4.2实验室外部分析质量控制

    第12章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和自动化监测系统
    12.1便携式水质分析仪
    12.2自动化监测系统
    12.2.1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12.2.2数据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
    12.2.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4GSM水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12.2.5基于单片机多机通讯原理的水质在线检测系统
    12.2.6基于web的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7水质连续自动监测仪
    12.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质量保证
    12.4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12.4.1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现状
    12.4.2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实验
    实验一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实验三铜、铁、锰、锌、镉和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四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实验五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标准法)
    实验七溶解氧(D0)的测定
    实验八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实验九氨氮的测定
    实验十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一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二氰化物的测定
    实验十三挥发酚类的测定
    实验十四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实验十五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六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七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附录
    附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附录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录4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附录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各种常规检验项目的概念、测定的环境意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方法原理和测定的基本步骤。对于部分饮用水非常规检验项目,《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亦作了专章介绍,其中既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常见指标,也有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统一分析方法的新项目。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自动化监测系统也是《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的必要组成部分。书后所附的实验部分列出了部分代表性水质指标的具体分析步骤。《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兼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既可供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成为环境保护和水工业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全面论述饮用水监测的基本概念,各种分析方法,饮用水水质及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采集、一保存和预处理的方法,饮用水的感观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以及其他非常规指标的概念、环境意义、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和最新的便携式以及自动化监测系统。《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书后附加了18个最为常用的实验指导以及水质控制最常用的标准,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适用于从事水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
  • 目录:
    第1章绪论
    l.1水资源
    1.1.1水资源概念
    1.1.2我国水资源状况
    1.2水污染
    1.2.1水污染概念
    1.2.2水污染现状
    1.2.3水污染类型
    1.2.4水污染源类型
    1.3水中的污染物质
    1.3.1水污染物的来源
    1.3.2水污染物的类型和危害
    1.3.3优先控制污染物
    1.3.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4饮用水水质监测
    1.4.1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目的
    1.4.2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
    1.5饮用水水质标准
    1.5.1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2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
    1.5.3美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4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
    1.5.5日本的水质标准
    1.5.6各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比较与发展趋势
    1.6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标准与规定

    第2章水质分析方法基础
    2.1水质分析方法概述
    2.1.1分析化学的分类
    2.1.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2.1.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4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2重量分析法
    2.2.1沉淀法
    2.2.2气化法
    2.3滴定分析法
    2.3.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2.3.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3.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3.4标准溶液的配制
    2.3.5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2.3.6酸碱滴定法
    2.3.7配位滴定法
    2.3.8氧化还原滴定法
    2.3.9沉淀滴定法
    2.4光谱分析法
    2.4.1分光光度法
    2.4.2原子吸收光谱法
    2.5电化学分析法
    2.5.1电位分析法简介
    2.5.2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5.3离子选择性电极
    2.6色谱分析法
    2.6.1气相色谱法
    2.6.2高效液相色谱法
    2.6.3离子色谱法

    第3章饮用水及其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3.1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3.1.1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监测
    3.1.2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监测
    3.2水生生物监测
    3.2.1生物监测的采样垂线(点)布设
    3.2.2生物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
    3.3底质(沉积物)监测
    3.3.1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
    3.3.2监测点的布设
    3.3.3底质柱状样品采集
    3.3.4采样时间和频次
    3.4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3.4.1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
    3.4.2给水管网系统水质监测

    第4章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4.1水样采集
    4.1.1水样采集类型
    4.1.2地表水水样采集方法
    4.1.3地下水采样方法
    4.1.4生物样品采样方法
    4.1.5饮用水供水系统采样方法
    4.1.6底质样品的采样方法
    4.2样品保存
    4.2.1样品的运输
    4.2.2样品的保存
    4.3样品预处理
    4.3.1样品前处理
    4.3.2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预处理
    4.3.3样品分离与富集
    4.3.4挥发和蒸发浓缩法
    4.3.5蒸馏浓缩法
    4.3.6液一液萃取法
    4.3.7沉淀分离法
    4.3.8吸附分离法
    4.4样品预处理技术新进展

    第5章感观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5.1温度
    5.2色度
    5.3浑浊度
    5.4臭与味
    5.5肉眼可见物
    5.6电导率
    5.7水中的固体物质
    5.8pH值、酸度、碱度
    5.8.1酸碱质子理论
    5.8.2水的pH值
    5.8.3水的酸度
    5.8.4水的碱度
    5.9总硬度
    5.10钠、铝、铁、锰、铜、锌
    5.10.1钠
    5.10.2铝
    5.10.3铁
    5.10.4锰
    5.10.5铜
    5.10.6锌
    5.11挥发酚类
    5.12硫酸盐
    5.13硫化物
    5.14氯化物

    第6章有机物综合指标
    6.1耗氧量
    6.2化学需氧量
    6.3溶解氧
    6.4生化需氧量
    6.5总有机碳

    第7章毒理学指标
    7.1砷、硒
    7.1.1砷
    7.1.2硒
    7.2汞、镉、铅、镍、铍和银的测定
    7.2.1汞
    7.2.2镉
    7.2.3铅
    7.2.4镍
    7.2.5铍
    7.2.6银
    7.3铬
    7.4氰化物、氟化物
    7.4.1氰化物
    7.4.2氟化物
    7.5三卤甲烷
    7.6四氯化碳

    第8章细菌学指标
    8.1实验室及水样采集要求
    8.1.1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8.1.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8.2细菌总数
    8.2.1原理
    8.2.2测试方法
    8.3总大肠菌数
    8.3.1大肠菌群的形态及生理特性
    8.3.2测试方法
    8.4粪大肠菌数
    8.4.1原理
    8.4.2测试方法
    8.5水中其他病原微生物
    8.5.1水传疾病病原菌
    8.5.2水中的病毒
    8.5.3水中病原原生动物
    8.5.4检测方法
    8.6余氯
    8.6.1余氯的产生
    8.6.2余氯的标准规定
    8.6.3余氯的测定

    第9章放射性指标
    9.1饮用水中的放射性
    9.1.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9.1.2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及危害
    9.1.3放射性物质的计量方法
    9.2饮用水中放射性的测量
    9.2.1饮用水中总a和总p放射性测量的意义
    9.2.2测量原理及仪器
    9.2.3总a放射性的测定
    9.2.4总B放射性的测定
    9.2.5总a、B活度测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10章其他水质指标
    10.1含氮化合物
    10.1.1硝酸盐氮
    10.1.2氨氮
    10.1.3亚硝酸盐氮
    10.1.4凯氏氮
    10.1.5总氮
    10.2总磷
    lO.2.1概述
    10.2.2测定方法
    lO.3卤乙酸
    10.3.1概述
    10.3.2测定方法
    10.4苯系物
    10.4.1概述
    10.4.2测定方法
    10.5苯并[a]芘
    10.5.1概述
    10.5.2测定方法
    10.6农药类
    10.6.1概述
    10.6.2测定方法
    10.7氯酚类
    10.7.1概述
    10.7.2测定方法
    10.8硝基苯类
    10.8.1概述
    10.8.2测定方法
    10.9藻毒素
    10.9.1藻毒素的类型
    10.9.2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0.9.3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特征
    10.9.4藻毒素的分离提纯
    10.9.5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10.10分子量分布
    10.10.1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性
    10.10.2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
    10.10.3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第1l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11.1分析误差
    11.1.1误差来源
    1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1.2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11.2.1准确度
    11.2.2精密度
    11.2.3灵敏度
    11.2.4检出限
    11.3监测数据的处理
    11.3.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1.3.2可疑数据的取舍
    11.3.3分析结果的统计学表示法——置信区间
    11.4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
    11.4.1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
    11.4.2实验室外部分析质量控制

    第12章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和自动化监测系统
    12.1便携式水质分析仪
    12.2自动化监测系统
    12.2.1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12.2.2数据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
    12.2.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4GSM水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12.2.5基于单片机多机通讯原理的水质在线检测系统
    12.2.6基于web的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7水质连续自动监测仪
    12.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质量保证
    12.4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12.4.1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现状
    12.4.2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实验
    实验一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实验三铜、铁、锰、锌、镉和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四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实验五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标准法)
    实验七溶解氧(D0)的测定
    实验八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实验九氨氮的测定
    实验十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一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二氰化物的测定
    实验十三挥发酚类的测定
    实验十四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实验十五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六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七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附录
    附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附录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录4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附录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知识:低阶版
张修玉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知识:高阶版
张修玉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除砷 曲久辉 刘锐平著
曲久辉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知识绘本
张修玉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孙宏亮、井柳新、郜志云、刘锦华、杨晶晶 著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垢控制原理与技术
卢金锁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知识:你问我答
张修玉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
邵益生 杨敏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立秋 邵益生 龚道孝 张志果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安全(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
高继军 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臭味控制与管理技术指南
杨敏 于建伟 苏命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黄昌硕 盖永伟 姜蓓蕾 陈松峰 牟昀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