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的反思和重构

后危机时代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的反思和重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9-07
ISBN: 9787519735326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8页
分类: 法律
3人买过
  •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态势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困难重重。具体到金融领域,直观、突出的问题便表现在金融结构失衡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问题和重要出路。是故,本书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做一源头上的厘定,接着立足于我国影子银行市场发展的现实背景,从“一般法”和“专门法”视角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在规制与调整影子银行的路径及疏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检讨,然后将研究目光投向域外,从国际和国别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国际社会和欧美等地区或国家因应影子银行而采取的共同监管改革思路。在综合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当前影子银行的监管理念和监管原则进行了省思与切合实际的定位,并以此为统摄,从金融监管权的横向与纵向配置两个维度出发,别出心裁地提出“双层+三元结构双峰”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式。希冀这种体系化的监管模式能破解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零散、缺位、乏力及其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进而服务和指导于我国转型时期的金融监管实践,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应有的制度保障。 陈斌彬,男,1977年出生,福建漳浦人,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与金融法研究。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投资与证券》《金融与保险》等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福建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2012年和2016年分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资助计划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一次,市级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成果奖各一次。 

    原凯,男,197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法学博士,任职于华侨大学法学院,福建省法学会环境法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法与金融法研究。在《当代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刊》《暨南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若干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持或参与地厅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二、相关文献之简评 

    三、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特色 

    五、对若干关键词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章正本清源:何谓“影子银行” 

    第一节“影子银行”之辨析 

    一、“影子银行”的提出 

    二、“影子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影子银行的分类及运作 

    一、影子银行的分类 

    二、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第三节影子银行的产生、演进及影响 

    一、影子银行的发展脉络:以欧美为主的考察 

    二、影子银行的运营影响:“双刃剑”效应 

    第四节对影子银行施以监管的理论依据与法理基础 

    一、影子银行监管必要性的应然诠释:以一般金融监管理论为视角 

    二、影子银行监管必要性的实然诠释:以自身的运营特质为视角 

    三、影子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金融监管法的社会本位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问题和不足: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的梳理与反思 

    第一节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运营特征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勃兴及动因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构成与运营方式 

    三、我国影子银行与欧美影子银行之不同 

    第二节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一般性法律 

    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其他间接涉及影子银行监管的一般性法律规定 

    第三节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专门性法律 

    一、银行理财业务及其监管法律 

    二、P2P平台及其监管法律 

    三、第三方支付及其监管法律 

    四、私募股权基金及其监管法律 

    五、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监管法律 

    六、其他影子银行的监管法律: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第四节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立法之反思 

    一、影子银行监管一般性法律存在的问题 

    二、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三、P2P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四、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五、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六、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七、其他影子银行监管法存在的问题:以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他山之石:境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实践之观照 

    第一节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法制变革 

    一、FSB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二、BCBS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第二节影子银行监管的国内法制变革:以美欧英为例 

    一、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演进 

    二、欧盟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演进 

    三、英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演进 

    第三节对境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评析与总结 

    一、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国际共识 

    二、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趋同及评析 

    三、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国别特色与经验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宽严相济:后危机时代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重塑 

    第一节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及其反思 

    一、金融监管理念的提出 

    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之反思 

    第二节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定位 

    一、对欧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审视 

    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我见 

    第三节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原则之确立 

    一、透明化原则 

    二、差别化原则 

    三、相称性原则 

    四、安全港原则 

    五、实质性原则 

    六、协调性原则 

    七、协作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五章纵横并举: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体系化之径 

    第一节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并立耦合: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化的横向之维 

    一、审慎监管及其特征 

    二、行为监管及其特征 

    三、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关系之辩 

    第二节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有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审慎监管的体系化 

    一、构建我国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架构的法律设想 

    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的法律安排 

    第三节强化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监管的法律安排: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概念之辨析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若干问题 

    三、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构建——从影子银行的视角 

    四、我国影子银行热点领域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构建 

    第四节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之优化: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化的纵向之维 

    一、影子银行的草根性和地域性亟须地方政府的监管 

    二、我国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及问题揭示 

    三、完善中央与地方影子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思考和对策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态势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困难重重。具体到金融领域,直观、突出的问题便表现在金融结构失衡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问题和重要出路。是故,本书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做一源头上的厘定,接着立足于我国影子银行市场发展的现实背景,从“一般法”和“专门法”视角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在规制与调整影子银行的路径及疏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检讨,然后将研究目光投向域外,从国际和国别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国际社会和欧美等地区或国家因应影子银行而采取的共同监管改革思路。在综合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当前影子银行的监管理念和监管原则进行了省思与切合实际的定位,并以此为统摄,从金融监管权的横向与纵向配置两个维度出发,别出心裁地提出“双层+三元结构双峰”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式。希冀这种体系化的监管模式能破解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零散、缺位、乏力及其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进而服务和指导于我国转型时期的金融监管实践,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应有的制度保障。
  • 作者简介:
    陈斌彬,男,1977年出生,福建漳浦人,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与金融法研究。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投资与证券》《金融与保险》等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福建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2012年和2016年分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资助计划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一次,市级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成果奖各一次。 

    原凯,男,1976年出生,福建福州人,法学博士,任职于华侨大学法学院,福建省法学会环境法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法与金融法研究。在《当代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刊》《暨南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若干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持或参与地厅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二、相关文献之简评 

    三、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特色 

    五、对若干关键词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章正本清源:何谓“影子银行” 

    第一节“影子银行”之辨析 

    一、“影子银行”的提出 

    二、“影子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影子银行的分类及运作 

    一、影子银行的分类 

    二、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第三节影子银行的产生、演进及影响 

    一、影子银行的发展脉络:以欧美为主的考察 

    二、影子银行的运营影响:“双刃剑”效应 

    第四节对影子银行施以监管的理论依据与法理基础 

    一、影子银行监管必要性的应然诠释:以一般金融监管理论为视角 

    二、影子银行监管必要性的实然诠释:以自身的运营特质为视角 

    三、影子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金融监管法的社会本位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问题和不足: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的梳理与反思 

    第一节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运营特征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勃兴及动因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构成与运营方式 

    三、我国影子银行与欧美影子银行之不同 

    第二节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一般性法律 

    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其他间接涉及影子银行监管的一般性法律规定 

    第三节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专门性法律 

    一、银行理财业务及其监管法律 

    二、P2P平台及其监管法律 

    三、第三方支付及其监管法律 

    四、私募股权基金及其监管法律 

    五、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监管法律 

    六、其他影子银行的监管法律: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第四节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立法之反思 

    一、影子银行监管一般性法律存在的问题 

    二、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三、P2P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四、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五、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六、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存在的问题 

    七、其他影子银行监管法存在的问题:以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他山之石:境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实践之观照 

    第一节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法制变革 

    一、FSB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二、BCBS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第二节影子银行监管的国内法制变革:以美欧英为例 

    一、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演进 

    二、欧盟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演进 

    三、英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演进 

    第三节对境外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评析与总结 

    一、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国际共识 

    二、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趋同及评析 

    三、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国别特色与经验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宽严相济:后危机时代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重塑 

    第一节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及其反思 

    一、金融监管理念的提出 

    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之反思 

    第二节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定位 

    一、对欧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审视 

    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理念之我见 

    第三节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原则之确立 

    一、透明化原则 

    二、差别化原则 

    三、相称性原则 

    四、安全港原则 

    五、实质性原则 

    六、协调性原则 

    七、协作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五章纵横并举: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体系化之径 

    第一节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并立耦合: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化的横向之维 

    一、审慎监管及其特征 

    二、行为监管及其特征 

    三、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关系之辩 

    第二节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有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审慎监管的体系化 

    一、构建我国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架构的法律设想 

    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的法律安排 

    第三节强化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监管的法律安排: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概念之辨析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若干问题 

    三、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构建——从影子银行的视角 

    四、我国影子银行热点领域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构建 

    第四节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之优化: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化的纵向之维 

    一、影子银行的草根性和地域性亟须地方政府的监管 

    二、我国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及问题揭示 

    三、完善中央与地方影子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思考和对策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