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122053879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52人买过
  • 《景观生态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第二章景观要素,是本教材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详细介绍了斑块、廊道和基质的概念,尤其是斑块和廊道的类型、度量指标以及生态学意义;第三章景观要素的镶嵌,主要介绍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景观边界等;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主要介绍景观中的干扰、生态流、人文过程以及景观破碎化过程以及“源”“汇”景观理论;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介绍景观稳定性、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和模式、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与动态模拟;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主要介绍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主要景观分类系统以及分类案例、景观生态系统价值评价;第七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与景观生态规划,主要介绍关于斑块、廊道、景观镶嵌体、整体格局的基本原理,以及景观格局规划与景观要素设计。
    《景观生态学》可作为景观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景观生态研究的读者参考。 2009年3月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
    一、景观1
    二、景观生态学2
    三、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3
    四、景观生态学的科学地位4
    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由来与发展5
    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5
    二、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10
    三、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10

    第二章景观要素13
    第一节斑块13
    一、斑块的概念13
    二、斑块的成因13
    三、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与构型15
    四、斑块的生态学意义22
    五、斑块动态23
    第二节廊道26
    一、廊道的概念与起源26
    二、廊道的结构特征26
    三、廊道类型30
    四、廊道的功能30
    五、道路廊道32
    六、输电线路36
    七、树篱、防风林带和绿道36
    八、河流廊道41
    第三节基质46
    一、基质的概念与标准46
    二、基质的特征48

    第三章景观要素的镶嵌50
    第一节景观异质性50
    一、景观异质性的概念50
    二、景观异质性的形成51
    三、景观异质性的生态意义52
    四、景观异质性的测度53
    第二节景观空间格局55
    一、空间格局的概念55
    二、常见的空间格局55
    第三节景观多样性56
    一、景观多样性的概念与类型56
    二、斑块多样性57
    三、类型多样性57
    四、格局多样性58
    五、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测度59
    第四节景观粒度与景观对比度61
    一、景观粒度61
    二、景观对比度61
    第五节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62
    一、基本概念及特征62
    二、景观边界类型64
    三、景观边界的功能65
    四、景观边界的度量指标65
    五、景观边界影响域66
    六、基于景观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68
    第六节网络69
    一、网络的结构特征69
    二、网络的功能70
    三、网络的测度70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71
    第一节干扰71
    一、干扰的概念与类型71
    二、常见的干扰72
    三、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77
    四、中度干扰假设78
    五、干扰的生态学意义78
    第二节景观中的生态流79
    一、物种运动79
    二、水分与养分的运动83
    第三节景观中的人文过程86
    一、人文过程及其特点86
    二、人类文明发展对景观的影响87
    三、景观与文化87
    第四节景观破碎化89
    一、景观破碎化过程89
    二、景观破碎化的生态意义90
    三、景观破碎化测度91
    第五节景观连接度92
    一、景观连接度的概念92
    二、影响景观连接度的因素92
    三、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关系93
    第六节“源”“汇”景观理论93
    一、“源”、“汇”景观的概念93
    二、“源”“汇”景观理论的生态学意义95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97
    第一节景观稳定性及其测度97
    一、稳定性的概念97
    二、景观要素稳定性100
    三、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101
    四、景观稳定性的测度101
    第二节景观动态与干扰103
    第三节人类在景观变化中的作用104
    一、人口因素104
    二、科学技术因素106
    三、政治经济体制与政策因素107
    四、文化因素108
    第四节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109
    一、景观变化的气候效应109
    二、景观变化的土壤效应110
    三、景观变化的水文效应110
    四、景观变化的生物效应111
    第五节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和模式111
    一、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111
    二、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113
    第六节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与动态模拟115
    一、景观变化动态115
    二、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116
    三、景观变化动态模型121

    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128
    第一节景观生态分类128
    一、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128
    二、主要景观分类系统129
    三、景观生态分类案例133
    第二节景观生态系统价值评价145
    一、景观系统的生产力评价145
    二、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150
    三、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57
    四、景观系统的文化、美学评价162
    五、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165

    第七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与景观生态规划168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168
    一、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168
    二、关于廊道的基本原理169
    三、关于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170
    四、关于整体格局原理170
    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171
    一、概述171
    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174
    参考文献183
  • 内容简介:
    《景观生态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第二章景观要素,是本教材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详细介绍了斑块、廊道和基质的概念,尤其是斑块和廊道的类型、度量指标以及生态学意义;第三章景观要素的镶嵌,主要介绍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景观边界等;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主要介绍景观中的干扰、生态流、人文过程以及景观破碎化过程以及“源”“汇”景观理论;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介绍景观稳定性、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和模式、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与动态模拟;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主要介绍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主要景观分类系统以及分类案例、景观生态系统价值评价;第七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与景观生态规划,主要介绍关于斑块、廊道、景观镶嵌体、整体格局的基本原理,以及景观格局规划与景观要素设计。
    《景观生态学》可作为景观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景观生态研究的读者参考。
  • 目录:
    2009年3月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
    一、景观1
    二、景观生态学2
    三、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3
    四、景观生态学的科学地位4
    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由来与发展5
    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5
    二、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10
    三、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10

    第二章景观要素13
    第一节斑块13
    一、斑块的概念13
    二、斑块的成因13
    三、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与构型15
    四、斑块的生态学意义22
    五、斑块动态23
    第二节廊道26
    一、廊道的概念与起源26
    二、廊道的结构特征26
    三、廊道类型30
    四、廊道的功能30
    五、道路廊道32
    六、输电线路36
    七、树篱、防风林带和绿道36
    八、河流廊道41
    第三节基质46
    一、基质的概念与标准46
    二、基质的特征48

    第三章景观要素的镶嵌50
    第一节景观异质性50
    一、景观异质性的概念50
    二、景观异质性的形成51
    三、景观异质性的生态意义52
    四、景观异质性的测度53
    第二节景观空间格局55
    一、空间格局的概念55
    二、常见的空间格局55
    第三节景观多样性56
    一、景观多样性的概念与类型56
    二、斑块多样性57
    三、类型多样性57
    四、格局多样性58
    五、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测度59
    第四节景观粒度与景观对比度61
    一、景观粒度61
    二、景观对比度61
    第五节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62
    一、基本概念及特征62
    二、景观边界类型64
    三、景观边界的功能65
    四、景观边界的度量指标65
    五、景观边界影响域66
    六、基于景观边界特征的景观格局分析68
    第六节网络69
    一、网络的结构特征69
    二、网络的功能70
    三、网络的测度70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71
    第一节干扰71
    一、干扰的概念与类型71
    二、常见的干扰72
    三、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77
    四、中度干扰假设78
    五、干扰的生态学意义78
    第二节景观中的生态流79
    一、物种运动79
    二、水分与养分的运动83
    第三节景观中的人文过程86
    一、人文过程及其特点86
    二、人类文明发展对景观的影响87
    三、景观与文化87
    第四节景观破碎化89
    一、景观破碎化过程89
    二、景观破碎化的生态意义90
    三、景观破碎化测度91
    第五节景观连接度92
    一、景观连接度的概念92
    二、影响景观连接度的因素92
    三、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关系93
    第六节“源”“汇”景观理论93
    一、“源”、“汇”景观的概念93
    二、“源”“汇”景观理论的生态学意义95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97
    第一节景观稳定性及其测度97
    一、稳定性的概念97
    二、景观要素稳定性100
    三、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101
    四、景观稳定性的测度101
    第二节景观动态与干扰103
    第三节人类在景观变化中的作用104
    一、人口因素104
    二、科学技术因素106
    三、政治经济体制与政策因素107
    四、文化因素108
    第四节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109
    一、景观变化的气候效应109
    二、景观变化的土壤效应110
    三、景观变化的水文效应110
    四、景观变化的生物效应111
    第五节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和模式111
    一、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111
    二、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113
    第六节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与动态模拟115
    一、景观变化动态115
    二、景观变化的定量表述116
    三、景观变化动态模型121

    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128
    第一节景观生态分类128
    一、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128
    二、主要景观分类系统129
    三、景观生态分类案例133
    第二节景观生态系统价值评价145
    一、景观系统的生产力评价145
    二、景观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150
    三、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57
    四、景观系统的文化、美学评价162
    五、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165

    第七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与景观生态规划168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168
    一、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168
    二、关于廊道的基本原理169
    三、关于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170
    四、关于整体格局原理170
    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171
    一、概述171
    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174
    参考文献18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代数(第三版)
黄廷祝 何军华 李永彬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作业集(下册)
主编 陈亚丽 陈乾 涂道兴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 同济第八版上册 穿透辅导与习题全解
主编:张天德,张卫,副主编:孙钦福,尉伟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习题册(下)(第3版)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竞赛题解析教程(2024)
陈仲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经管类)
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组编;扈志明 主编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解析大全:高等数学解析大全
陆子芬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数学(职业本科版)(下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组编,主编 侯风波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方案
赵志强 程明智 赖晶亮 胡小强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代数
陈小山 彭小飞 黎稳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核反应堆物理
吴宏春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高等院校摄影摄像丛书——新闻摄影:媒介、技术与社会
任悦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生态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土地评价与估价
李团胜、王丽霞、马超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