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09-06
版次: 1
ISBN: 9787533322229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7页
字数: 231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8人买过
  • 基于对学术史的认识,本书以考察抗战前民国的减灾问题为主旨,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纵横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民国减灾政策、措施、救灾方式的演化及其减灾成效作总体研究,对科技、法律与灾害保障制度在减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灾害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灾害历史学,其基本理论即历史学与灾害学理论。灾害学是研究各类灾害的个性、共性、相关性及其对策的科学。而研究减灾问题,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上述理论的握,笔者查阅了大量赈灾档案、报告,各级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以及与灾害史相关的人口、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资料。在广泛吸纳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分五章对民国时期的减灾进行全面的剖析。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严重的灾荒问题
    一民国时期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初步分析
    (二)民国灾害的基本特性
    二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摧残农村经济
    (二)打击城市工商业
    (三)引发社会动荡
    三民国灾荒的成灾机制
    (一)自然的变异
    (二)脆弱的民国社会
    第二章减灾:制度与立法
    一减灾机制的建立
    (一)振务机构的设立
    (二)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形成
    二减灾立法
    (一)减灾法的制定
    (二)减灾法的内涵与效应
    第三章灾害的社会救济与政府救济
    一义赈的兴起及慈善组织的救灾活动
    (一)义赈的兴起
    (二)华洋义赈会及其救灾防灾活动
    (三)其他慈善团体的救济活动及其评价
    二职能部门的赈灾举措
    (一)拯救民生:急赈
    (二)寓救于防:以工代赈
    (三)恢复与重建:农赈
    第四章灾害的研究、监测与治理
    一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监测网的建设
    (一)灾害的科学研究及其进展
    (二)灾害监测网的建设
    二灾害的科学治理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疫情的减衰
    (二)农业病虫害的研究与治理
    第五章减灾工程与备荒防灾建设
    一减灾工程的修建
    (一)主要江河的治理规划
    (二)大规模的江河修防
    二农业领域的防灾备荒
    (一)仓储备荒与新式农业仓库建设
    (二)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展
    第六章民国减灾的再思考
    一民国减灾的特点
    二民国减灾的启示
    三必须建立完善的灾害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基于对学术史的认识,本书以考察抗战前民国的减灾问题为主旨,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纵横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民国减灾政策、措施、救灾方式的演化及其减灾成效作总体研究,对科技、法律与灾害保障制度在减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灾害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灾害历史学,其基本理论即历史学与灾害学理论。灾害学是研究各类灾害的个性、共性、相关性及其对策的科学。而研究减灾问题,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上述理论的握,笔者查阅了大量赈灾档案、报告,各级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以及与灾害史相关的人口、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资料。在广泛吸纳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分五章对民国时期的减灾进行全面的剖析。
  •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严重的灾荒问题
    一民国时期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初步分析
    (二)民国灾害的基本特性
    二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摧残农村经济
    (二)打击城市工商业
    (三)引发社会动荡
    三民国灾荒的成灾机制
    (一)自然的变异
    (二)脆弱的民国社会
    第二章减灾:制度与立法
    一减灾机制的建立
    (一)振务机构的设立
    (二)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形成
    二减灾立法
    (一)减灾法的制定
    (二)减灾法的内涵与效应
    第三章灾害的社会救济与政府救济
    一义赈的兴起及慈善组织的救灾活动
    (一)义赈的兴起
    (二)华洋义赈会及其救灾防灾活动
    (三)其他慈善团体的救济活动及其评价
    二职能部门的赈灾举措
    (一)拯救民生:急赈
    (二)寓救于防:以工代赈
    (三)恢复与重建:农赈
    第四章灾害的研究、监测与治理
    一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监测网的建设
    (一)灾害的科学研究及其进展
    (二)灾害监测网的建设
    二灾害的科学治理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疫情的减衰
    (二)农业病虫害的研究与治理
    第五章减灾工程与备荒防灾建设
    一减灾工程的修建
    (一)主要江河的治理规划
    (二)大规模的江河修防
    二农业领域的防灾备荒
    (一)仓储备荒与新式农业仓库建设
    (二)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展
    第六章民国减灾的再思考
    一民国减灾的特点
    二民国减灾的启示
    三必须建立完善的灾害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女性生命如歌
王开林 著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传奇杂剧史论(上下册)
姚大怀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枭雄:杜月笙(公允客观、完整翔实的杜月笙传记 再现杜月笙纵横上海滩的权术与谋略)
巫解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报纸与作家佚文考释
刘涛著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文献研究(2022年第1辑总第1辑)
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 编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
沃邱仲子 著;徐嘉 注释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文事
介子平著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全国司法会议记录汇编
刘昕杰 陈佳文整理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书籍文化杂记
荣杰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要略
葛遵礼著 白金杰、陈庆整理 朱希祖著 白金杰、陈庆整理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解题
许啸天著,江俊伟整理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中华冰雪文化图典】
张小军,杨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