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1-03
版次: 1
ISBN: 9787511818409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字数: 288千字
分类: 法律
6人买过
  • 《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编辑宗旨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判例学说,深入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为中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民商事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民商法理论水平,推出民商法理论研究人才,使中国民商法理论研究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著作之入选丛书,不论作者职称、地位、亲疏,以学术性为唯一考量。
    ——梁慧星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是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针对该部法律以及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人手,以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为主线,以百余个经典案例为素材,比较研究了英、美、法、德、日等十多个国家的相关制度,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议。这些建议正是《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创新点:建议以“非财产损害”作为财产损害的对应概念,以此替换“精神损害”这个不确切的术语;建议将非财产损害归入“疼痛和痛苦”与“生活乐趣的丧失”两种类型;建议将身体权法定为独立的人格权;建议将对健康和身体完整性的侵害作为法定的独立诉因;建议扩大侵权受害人的主体范围;建议采用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与赔偿金适当原则来裁定并增加赔偿金的数额。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占有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近十几年的经典著述。外文资料的翔实与前沿保证了《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不仅适合作为法律工作者了解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参考著作,也适合作为法学院学生研习侵权损害赔偿法的必备著作,同时对于侵权行为法的研究人员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刘春梅,1973年12月生,安徽省怀远县人。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9年在南京军区情报部第一技术侦察局四处任助理翻译;1999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基础部任英语教员。2004年至2010年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和国际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政治部政治教研室。近年来参编著作两部,在《民商法学》、《河北法学》、《暨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侵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国际商法等。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二章非财产损害概述
    一、损害与损失的辨析
    (一)“损害”的概念
    (二)“损害”与“损失”的概念辨析
    二、与非财产损害相关的概念
    (一)非财产损害的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的分类
    (三)非财产损害的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与非财产损害赔偿金
    (一)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性质与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特点

    第三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赔与不赔的争论
    (一)关于人格商品化的争论
    (二)关于财产损害与损害赔偿金无法估算的争论
    (三)关于无法补偿说的争论
    (四)关于法官行使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争论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
    (二)大陆法系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正义与法道德
    (二)社会成本与侵权威慑
    (三)社会利益的衡量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职能
    (一)金钱承栽着多元信息
    (二)赔偿金具有补偿、抚慰与惩戒的作用
    (三)赔偿金是对人格权的确认与尊重
    (四)金钱赔偿是唯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

    第四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的归类与赔偿范围
    一、“疼痛和痛苦”
    (一)“疼痛和痛苦”的概念
    (二)“疼痛和痛苦”的表现形式
    (三)“疼痛和痛苦”的可赔偿范围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
    (一)“安乐生活的丧失”的概念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的表现形式
    (三)“安乐生活的丧失”的可赔偿范围
    三、特殊状态下的自然人——感知能力是否为先决条件?
    ……
    第五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确定与支付
    第六章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第七章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编辑宗旨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判例学说,深入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为中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民商事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民商法理论水平,推出民商法理论研究人才,使中国民商法理论研究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著作之入选丛书,不论作者职称、地位、亲疏,以学术性为唯一考量。
    ——梁慧星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是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针对该部法律以及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人手,以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为主线,以百余个经典案例为素材,比较研究了英、美、法、德、日等十多个国家的相关制度,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议。这些建议正是《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创新点:建议以“非财产损害”作为财产损害的对应概念,以此替换“精神损害”这个不确切的术语;建议将非财产损害归入“疼痛和痛苦”与“生活乐趣的丧失”两种类型;建议将身体权法定为独立的人格权;建议将对健康和身体完整性的侵害作为法定的独立诉因;建议扩大侵权受害人的主体范围;建议采用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与赔偿金适当原则来裁定并增加赔偿金的数额。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占有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近十几年的经典著述。外文资料的翔实与前沿保证了《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不仅适合作为法律工作者了解人身伤害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参考著作,也适合作为法学院学生研习侵权损害赔偿法的必备著作,同时对于侵权行为法的研究人员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刘春梅,1973年12月生,安徽省怀远县人。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9年在南京军区情报部第一技术侦察局四处任助理翻译;1999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基础部任英语教员。2004年至2010年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和国际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政治部政治教研室。近年来参编著作两部,在《民商法学》、《河北法学》、《暨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侵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国际商法等。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二章非财产损害概述
    一、损害与损失的辨析
    (一)“损害”的概念
    (二)“损害”与“损失”的概念辨析
    二、与非财产损害相关的概念
    (一)非财产损害的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的分类
    (三)非财产损害的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与非财产损害赔偿金
    (一)概念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性质与特点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特点

    第三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赔与不赔的争论
    (一)关于人格商品化的争论
    (二)关于财产损害与损害赔偿金无法估算的争论
    (三)关于无法补偿说的争论
    (四)关于法官行使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争论
    二、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
    (二)大陆法系
    三、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正义与法道德
    (二)社会成本与侵权威慑
    (三)社会利益的衡量
    四、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职能
    (一)金钱承栽着多元信息
    (二)赔偿金具有补偿、抚慰与惩戒的作用
    (三)赔偿金是对人格权的确认与尊重
    (四)金钱赔偿是唯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

    第四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的归类与赔偿范围
    一、“疼痛和痛苦”
    (一)“疼痛和痛苦”的概念
    (二)“疼痛和痛苦”的表现形式
    (三)“疼痛和痛苦”的可赔偿范围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
    (一)“安乐生活的丧失”的概念
    (二)“安乐生活的丧失”的表现形式
    (三)“安乐生活的丧失”的可赔偿范围
    三、特殊状态下的自然人——感知能力是否为先决条件?
    ……
    第五章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金的确定与支付
    第六章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第七章我国人身伤害中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第三版)
刘冬姣 主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合同法律规范专题研究
梁鹏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
李艳荣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政策全书(第7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法律实务与案例评析
郭玉涛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学(第二版)
万晴瑶 著;杜鹃、杜鹃、万晴瑶 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损害残疾标准研究进展
邓振华;张奎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汇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损害赔偿101问
辛艳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实务
朱佳 著;朱佳 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保险理论与实务(第四版)
郑祎华 朱杰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研究
柯技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广西平南粤方言研究
刘春梅 著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微流控芯片技术
刘春梅 著;吴元庆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刘春梅)(第三版)
刘春梅、陈琨 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卫生治理研究
刘春梅 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及模式研究
刘春梅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程
刘春梅 著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刘春梅 著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卫生工作研究
刘春梅、卢景国 编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及其保障
刘春梅 著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怎样画101种会动的东西
刘春梅 译;[英]丹·格林 编绘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自由心证制度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
刘春梅 著
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英语口语举一反三
刘春梅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