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512000445
定价: 199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10170千字
24人买过
  •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克服了以往史书详于宋而略于辽、金、元之弊,对宋、辽、金、元四朝史事,同样重视,这也是本书一大特色。本书沿袭《资治通鉴》之义例,“折衷诸说异同,明其去取之故以为考异。”另参照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之义例,所作考异,“不别为书,注于本文之下以便省览。”这也是可取之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载史论二百零九篇,其中选录前人之作计九十五篇,其本人撰写一百一十四篇,冠以“臣光日”。徐乾学在《通鉴后编》中亦仿著“臣乾学”。《续资治通鉴》则不用此例。毕沅认为:“据事直书、善恶自见。史文评论,苟无卓见特识,发前人所未发,开后学所未闻,而漫为颂尧非桀,老生常谈,或有意骋奇,转入迂僻,前人谓如释氏说法,语尽而继之以偈;文士撰碑,事具而韵之以铭,斯为赘也。”所以本书不载史论,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亦可由读者自己评论。

      据章学诚《邵与桐别传》称,《续资治通鉴》成稿后,复经邵晋涵审阅修订,“即大改观”。时毕沅“方用兵,书寄军营,读之,公大悦服,手书报谢,谓迥出诸家《续鉴》上也。”但不久,毕沅死于军中,其家很快被抄,邵氏之修订本,下落不明。“其家所刻《续鉴》,乃宾客初定之本”。此亦为一憾事。  

      本书为清代学者续纂,其下限年代理应延至明末。但因当时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对明代史事之记叙,易触犯文网,引火烧身,编纂者只得付之阙如,留待后人补纂。此亦为文人学者不得已之苦衷也。

      此外,《续资治通鉴》之文字,似稍逊于《资治通鉴》,其原因是由于照录旧史原文较多,未加裁炼,以至通畅流利不够。

      总之,《续资治通鉴》就其质量来看,的确达到了“后来居上”的地步,水平确已超过以前同类著作,对于了解我国历史上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的两宋、辽、夏、金、元各个王朝这一时期的史实来说,确实是一大历史贡献。 第一册

     卷第一 宋纪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正月至十二月

     卷第二 太祖建隆二年辛酉(961)正月至三年壬戌(962)十二月

     卷第三 太祖乾德元年癸亥(963)正月至二年甲子(964)三月

     卷第四 太祖乾德二年甲子(964)四月至四年丙寅(966)十二月

     卷第五 太祖乾德五年丁卯(967)正月至开宝二年己巳(969)六月

     卷第六 太祖开宝二年己巳(969)七月至四年辛未(971)九月

     卷第七 太祖开宝四年辛未(971)十月至七年甲戌(974)八月

     卷第八太祖开宝七年甲戌(974)九月至九年丙子(976)十一月

     卷第九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十二月至四年已卯(979)二月

     卷第十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979)三月至六年辛巳(981)九月

     卷第十一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辛巳(981)十月至八年癸未(983)九月

     卷第十二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983)十月至雍熙二年乙酉(985)十二月

     卷第十三 太宗 雍熙三年丙戌(986)正月至四年丁亥(987)十二月

     卷第十四 太宗端拱元年戊子(988)正月至二年己丑(989)三月

     卷第十五 太宗端拱二年已丑(989)四月至淳化二年辛卯(991)八月

     卷第十六 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九月至四年癸巳(993)九月

     卷第十七 太宗淳化四年癸巳(993)十月至五年甲午(994)六月

     卷第十八太宗淳化五年甲午(994)七月至至道二年丙申(996)六月

     卷第十九 太宗 至道二年丙申(996)七月至三年丁酉(997)十二月

     卷第二十 真宗 成平元年戊戌(998)正月至二年己亥(999)五月

    第二册

     卷第二十一 真宗成平二年己亥(999)六月至三年庚子(1000)三月

     ……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克服了以往史书详于宋而略于辽、金、元之弊,对宋、辽、金、元四朝史事,同样重视,这也是本书一大特色。本书沿袭《资治通鉴》之义例,“折衷诸说异同,明其去取之故以为考异。”另参照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之义例,所作考异,“不别为书,注于本文之下以便省览。”这也是可取之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载史论二百零九篇,其中选录前人之作计九十五篇,其本人撰写一百一十四篇,冠以“臣光日”。徐乾学在《通鉴后编》中亦仿著“臣乾学”。《续资治通鉴》则不用此例。毕沅认为:“据事直书、善恶自见。史文评论,苟无卓见特识,发前人所未发,开后学所未闻,而漫为颂尧非桀,老生常谈,或有意骋奇,转入迂僻,前人谓如释氏说法,语尽而继之以偈;文士撰碑,事具而韵之以铭,斯为赘也。”所以本书不载史论,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亦可由读者自己评论。

      据章学诚《邵与桐别传》称,《续资治通鉴》成稿后,复经邵晋涵审阅修订,“即大改观”。时毕沅“方用兵,书寄军营,读之,公大悦服,手书报谢,谓迥出诸家《续鉴》上也。”但不久,毕沅死于军中,其家很快被抄,邵氏之修订本,下落不明。“其家所刻《续鉴》,乃宾客初定之本”。此亦为一憾事。  

      本书为清代学者续纂,其下限年代理应延至明末。但因当时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对明代史事之记叙,易触犯文网,引火烧身,编纂者只得付之阙如,留待后人补纂。此亦为文人学者不得已之苦衷也。

      此外,《续资治通鉴》之文字,似稍逊于《资治通鉴》,其原因是由于照录旧史原文较多,未加裁炼,以至通畅流利不够。

      总之,《续资治通鉴》就其质量来看,的确达到了“后来居上”的地步,水平确已超过以前同类著作,对于了解我国历史上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的两宋、辽、夏、金、元各个王朝这一时期的史实来说,确实是一大历史贡献。
  • 目录:
    第一册

     卷第一 宋纪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正月至十二月

     卷第二 太祖建隆二年辛酉(961)正月至三年壬戌(962)十二月

     卷第三 太祖乾德元年癸亥(963)正月至二年甲子(964)三月

     卷第四 太祖乾德二年甲子(964)四月至四年丙寅(966)十二月

     卷第五 太祖乾德五年丁卯(967)正月至开宝二年己巳(969)六月

     卷第六 太祖开宝二年己巳(969)七月至四年辛未(971)九月

     卷第七 太祖开宝四年辛未(971)十月至七年甲戌(974)八月

     卷第八太祖开宝七年甲戌(974)九月至九年丙子(976)十一月

     卷第九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十二月至四年已卯(979)二月

     卷第十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979)三月至六年辛巳(981)九月

     卷第十一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辛巳(981)十月至八年癸未(983)九月

     卷第十二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983)十月至雍熙二年乙酉(985)十二月

     卷第十三 太宗 雍熙三年丙戌(986)正月至四年丁亥(987)十二月

     卷第十四 太宗端拱元年戊子(988)正月至二年己丑(989)三月

     卷第十五 太宗端拱二年已丑(989)四月至淳化二年辛卯(991)八月

     卷第十六 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九月至四年癸巳(993)九月

     卷第十七 太宗淳化四年癸巳(993)十月至五年甲午(994)六月

     卷第十八太宗淳化五年甲午(994)七月至至道二年丙申(996)六月

     卷第十九 太宗 至道二年丙申(996)七月至三年丁酉(997)十二月

     卷第二十 真宗 成平元年戊戌(998)正月至二年己亥(999)五月

    第二册

     卷第二十一 真宗成平二年己亥(999)六月至三年庚子(1000)三月

     ……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底本)(全50册)
[宋]李焘;湖南图书馆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 撰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
[清]毕沅 著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共4册)
[清]黄以周 编;顧吉辰 校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全4册)
毕沅毕沅 撰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选译(修订版)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编;徐光烈 注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长编法律史料辑录
胡兴东、刘婷婷 编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皮面】(全十二册)
[清]毕沅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宋]李焘 著;[清]秦缃业 编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二十册)
李焘 著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精装)
续资治通鉴(中华国学文库·全8册·精装简体横排)
毕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