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307206045
定价: 8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8页
字数: 48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2人买过
  •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是湖北省美学学会会议的成果集。该书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美学,博士论坛,图书评论,学术信息。该书收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邹元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有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获武汉大学很好教学质量奖、湖北省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很好文艺论文一等奖、全国“田汉戏剧奖”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很好论文一等奖等。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
    致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
    ——“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
    贺信
    审美民族性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
    关于民族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在传统与大革命之间开创新帝国:拿破仑加冕仪式的象征意义
    ——兼对大卫《拿破仑加冕》的叙事学解读(一)
    隐喻类推与书法意象的生成
    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重建
    梅兰芳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解释错位
    ——对斯达克·杨戏曲评论的辨析

    中国美学
    有关中西美学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巫术、祭祀传统与中国美学
    “以美育代宗教”的再批判
    《坛经》中的“顿悟”及其审美意义
    《宋诗钞》中“茅”意象的审美呈现
    中国园林的四时之景
    论书法审美对象中空间的时间化
    传统佛教造像中的“正面像”样式刍议
    西方美学
    器物世界与天地人神的生成性关联
    ——海德格尔设计美学思想的根本问题
    当代艺术的美
    论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
    情绪具身观与《舞论》中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
    绘画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何以可能
    ——从“这不是一只烟斗”谈起

    艺术美学
    雅同所好
    ——文徵明诗画中的访友与雅集
    雅俗之纠结
    ——沈尹默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改造
    运动
    天真与写意的交融
    ——关良先生绘画语言描述
    暧昧的身份,尴尬的处境
    ——从电影史的视角看待中国独立电影的“身份变奏
    戏与戏·影与戏·影与影
    ——论电影中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关系

    博士论坛
    论身体的旋律性特质
    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三题
    论“凝神”的审美心理意义
    论戏剧的戏剧性
    论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之“态度”款的戏曲美学内涵
    南宋山水画的“诗意”特性溯源

    图书评论
    问题、方法与历史现场的“再生
    ——评余来明《“文学”概念史》
    时尚设计的创意生成及其民族间性
    ——评张贤根的《民族元素与文化认同的建构》
    学术信息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美学学会2017年年会”综述
    鼓励创新,把握当代美学艺术的前沿问题
    ——“2018年全国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编后记
  • 内容简介: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是湖北省美学学会会议的成果集。该书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美学,博士论坛,图书评论,学术信息。该书收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 作者简介:
    邹元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有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获武汉大学很好教学质量奖、湖北省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很好文艺论文一等奖、全国“田汉戏剧奖”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很好论文一等奖等。
  • 目录: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
    致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
    ——“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
    贺信
    审美民族性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
    关于民族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在传统与大革命之间开创新帝国:拿破仑加冕仪式的象征意义
    ——兼对大卫《拿破仑加冕》的叙事学解读(一)
    隐喻类推与书法意象的生成
    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重建
    梅兰芳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解释错位
    ——对斯达克·杨戏曲评论的辨析

    中国美学
    有关中西美学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巫术、祭祀传统与中国美学
    “以美育代宗教”的再批判
    《坛经》中的“顿悟”及其审美意义
    《宋诗钞》中“茅”意象的审美呈现
    中国园林的四时之景
    论书法审美对象中空间的时间化
    传统佛教造像中的“正面像”样式刍议
    西方美学
    器物世界与天地人神的生成性关联
    ——海德格尔设计美学思想的根本问题
    当代艺术的美
    论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
    情绪具身观与《舞论》中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
    绘画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何以可能
    ——从“这不是一只烟斗”谈起

    艺术美学
    雅同所好
    ——文徵明诗画中的访友与雅集
    雅俗之纠结
    ——沈尹默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改造
    运动
    天真与写意的交融
    ——关良先生绘画语言描述
    暧昧的身份,尴尬的处境
    ——从电影史的视角看待中国独立电影的“身份变奏
    戏与戏·影与戏·影与影
    ——论电影中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关系

    博士论坛
    论身体的旋律性特质
    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三题
    论“凝神”的审美心理意义
    论戏剧的戏剧性
    论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之“态度”款的戏曲美学内涵
    南宋山水画的“诗意”特性溯源

    图书评论
    问题、方法与历史现场的“再生
    ——评余来明《“文学”概念史》
    时尚设计的创意生成及其民族间性
    ——评张贤根的《民族元素与文化认同的建构》
    学术信息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美学学会2017年年会”综述
    鼓励创新,把握当代美学艺术的前沿问题
    ——“2018年全国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编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邹元江 著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邹元江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8辑)
邹元江;张贤根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美学与艺术研究 第7辑
邹元江、张贤根 编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汤显祖研究丛刊:汤显祖新论
邹元江 著;叶长海 编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论意象与非对象化
邹元江 著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论意象与非对象化
邹元江 著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邹元江 著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戏剧“怎是”讲演录
邹元江 著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汤显祖的情与梦
邹元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