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临床图解

中医脉诊临床图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1
版次: 1
ISBN: 9787122330444
定价: 8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分类: 医药卫生
71人买过
  •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特色诊法。本书通过直观的脉象图示方法反映现代中医脉诊学,便于读者从客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中医脉诊。书中主要介绍脉诊的原理和方法、脉诊仪的发展以及脉象图的标准化;平脉的特点、生理变异及脉象图特征,常见病脉脉象图及意义,常见相兼脉脉象图及其病证,危重病脉脉象图;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脉象图;心与小肠病证、 肺与大肠病证、脾与胃病证、肝与胆病证、肾与膀胱病证等常见证候的脉象图以及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脉象图。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附图160余幅。可供中青年医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进修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彭清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重点专科《眼底病》一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诊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青光眼及眼表疾病的研究,擅长眼底病、青光眼、干眼、眼部血证及眼科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章脉诊的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脉诊原理 /1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1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2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2 

    第二节 脉诊方法 /3 

    一、诊脉时间 /3 

    二、诊脉体位 /3 

    三、诊脉指法 /4 

    第三节 脉象要素 /6 

    第四节 中医脉诊仪的研发 /6 

    一、脉诊仪的发展简史 /7 

    二、脉诊仪的基本原理 /7 

    三、脉诊仪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8 

    四、中医脉诊仪的脉象分析与处理 /11 

    五、脉诊仪的研究 /12 

    六、脉诊仪的临床应用进展 /17 

    第五节 中医脉象图的标准化 /18 

    一、脉象图的发展历史 /19 

    二、脉象图中脉象要素的提取 /19 

    三、脉象图标准化的研究 /23 

    第二章中医脉象图谱 /36 

    第一节 平脉特点、生理变异及脉象图特征 /36 

    一、平脉的表现及特点 /36 

    二、平脉的生理变异 /37 

    三、平脉的脉象图特征及诊断标准 /38 

    第二节 常见病脉脉象图及意义 /39 

    一、浮脉类 /39 

    二、沉脉类 /48 

    三、迟脉类 /52 

    四、数脉类 /57 

    五、虚脉类 /61 

    六、实脉类 /66 

    第三节 常见相兼脉脉象图及其病证 /71 

    第四节 危重病脉脉象图 /81 

    第三章常见疾病的脉象图 /93 

    第一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脉象图 /93 

    一、室性心律失常 /94 

    二、高血压病 /95 

    三、冠心病 /98 

    第二节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脉象图 /102 

    一、慢性支气管炎 /102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05 

    三、肺结核 /106 

    第三节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脉象图 /109 

    一、慢性胃炎 /110 

    二、慢性乙型肝炎 /113 

    三、便秘 /116 

    第四节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脉象图 /120 

    第五节 糖尿病脉象图 /123 

    第四章常见证候的脉象图 /131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证脉象图 /131 

    一、心阳虚证 /132 

    二、心火亢盛证 /134 

    三、心脉痹阻证 /135 

    四、痰蒙心神证 /138 

    五、小肠实热证 /139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证脉象图 /140 

    一、肺气虚证 /140 

    二、肺阴虚证 /142 

    三、风寒犯肺证 /143 

    四、寒痰阻肺证 /144 

    五、大肠湿热证 /145 

    六、肠燥津亏证 /147 

    第三节 脾与胃病证脉象图 /148 

    一、脾气虚证 /148 

    二、脾不统血证 /150 

    三、寒湿困脾证 /151 

    四、胃实热证 /153 

    五、食滞胃脘证 /155 

    第四节 肝与胆病证脉象图 /156 

    一、肝气郁证 /157 

    二、肝阳上亢证 /158 

    三、寒凝肝脉证 /160 

    四、胆郁痰扰证 /163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证脉象图 /164 

    一、肾阳虚证 /165 

    二、肾阴虚证 /167 

    三、肾精不足证 /169 

    四、膀胱实热证 /170 

    第五章脉象图与中医体质 /173 

    第一节 中医体质 /174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174 

    二、中医体质的分类 /174 

    第二节 九种中医体质的脉象图及其干预 /177 

    一、平和质人群 /177 

    二、气虚质人群 /179 

    三、阳虚质人群 /180 

    四、阴虚质人群 /181 

    五、痰湿质人群 /182 

    六、血瘀质人群 /183 

    七、湿热质人群 /185 

    八、气郁质人群 /186 

    九、特禀质人群 /187 

    参考文献 /188
  • 内容简介: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特色诊法。本书通过直观的脉象图示方法反映现代中医脉诊学,便于读者从客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中医脉诊。书中主要介绍脉诊的原理和方法、脉诊仪的发展以及脉象图的标准化;平脉的特点、生理变异及脉象图特征,常见病脉脉象图及意义,常见相兼脉脉象图及其病证,危重病脉脉象图;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脉象图;心与小肠病证、 肺与大肠病证、脾与胃病证、肝与胆病证、肾与膀胱病证等常见证候的脉象图以及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脉象图。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附图160余幅。可供中青年医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进修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作者简介:
    彭清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重点专科《眼底病》一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诊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青光眼及眼表疾病的研究,擅长眼底病、青光眼、干眼、眼部血证及眼科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
  • 目录:
    第一章脉诊的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脉诊原理 /1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1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2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2 

    第二节 脉诊方法 /3 

    一、诊脉时间 /3 

    二、诊脉体位 /3 

    三、诊脉指法 /4 

    第三节 脉象要素 /6 

    第四节 中医脉诊仪的研发 /6 

    一、脉诊仪的发展简史 /7 

    二、脉诊仪的基本原理 /7 

    三、脉诊仪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8 

    四、中医脉诊仪的脉象分析与处理 /11 

    五、脉诊仪的研究 /12 

    六、脉诊仪的临床应用进展 /17 

    第五节 中医脉象图的标准化 /18 

    一、脉象图的发展历史 /19 

    二、脉象图中脉象要素的提取 /19 

    三、脉象图标准化的研究 /23 

    第二章中医脉象图谱 /36 

    第一节 平脉特点、生理变异及脉象图特征 /36 

    一、平脉的表现及特点 /36 

    二、平脉的生理变异 /37 

    三、平脉的脉象图特征及诊断标准 /38 

    第二节 常见病脉脉象图及意义 /39 

    一、浮脉类 /39 

    二、沉脉类 /48 

    三、迟脉类 /52 

    四、数脉类 /57 

    五、虚脉类 /61 

    六、实脉类 /66 

    第三节 常见相兼脉脉象图及其病证 /71 

    第四节 危重病脉脉象图 /81 

    第三章常见疾病的脉象图 /93 

    第一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脉象图 /93 

    一、室性心律失常 /94 

    二、高血压病 /95 

    三、冠心病 /98 

    第二节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脉象图 /102 

    一、慢性支气管炎 /102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05 

    三、肺结核 /106 

    第三节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脉象图 /109 

    一、慢性胃炎 /110 

    二、慢性乙型肝炎 /113 

    三、便秘 /116 

    第四节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脉象图 /120 

    第五节 糖尿病脉象图 /123 

    第四章常见证候的脉象图 /131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证脉象图 /131 

    一、心阳虚证 /132 

    二、心火亢盛证 /134 

    三、心脉痹阻证 /135 

    四、痰蒙心神证 /138 

    五、小肠实热证 /139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证脉象图 /140 

    一、肺气虚证 /140 

    二、肺阴虚证 /142 

    三、风寒犯肺证 /143 

    四、寒痰阻肺证 /144 

    五、大肠湿热证 /145 

    六、肠燥津亏证 /147 

    第三节 脾与胃病证脉象图 /148 

    一、脾气虚证 /148 

    二、脾不统血证 /150 

    三、寒湿困脾证 /151 

    四、胃实热证 /153 

    五、食滞胃脘证 /155 

    第四节 肝与胆病证脉象图 /156 

    一、肝气郁证 /157 

    二、肝阳上亢证 /158 

    三、寒凝肝脉证 /160 

    四、胆郁痰扰证 /163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证脉象图 /164 

    一、肾阳虚证 /165 

    二、肾阴虚证 /167 

    三、肾精不足证 /169 

    四、膀胱实热证 /170 

    第五章脉象图与中医体质 /173 

    第一节 中医体质 /174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174 

    二、中医体质的分类 /174 

    第二节 九种中医体质的脉象图及其干预 /177 

    一、平和质人群 /177 

    二、气虚质人群 /179 

    三、阳虚质人群 /180 

    四、阴虚质人群 /181 

    五、痰湿质人群 /182 

    六、血瘀质人群 /183 

    七、湿热质人群 /185 

    八、气郁质人群 /186 

    九、特禀质人群 /187 

    参考文献 /18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