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1-11
版次: 1
ISBN: 9787532754502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语言文字
14人买过
  •   本书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大型双语词典编纂的特性。该书用英汉大词典为例,以英汉大词典编纂时期陆谷孙教授写的“大事记”为主要原始资料,对英汉大在成书过程中的种种予以了回顾与剖析,并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陆谷孙,1940年出生,祖籍浙江余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主编《英汉大词典》(上下两卷),全书曾获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英汉大词典》补编和第二版分别在1999年和2007年出版。在编写《英汉大词典》的同时为研究生讲授莎剧精读课,从事莎学教学与研究。除莎学方面的著译和演讲(如《莎士比亚研究十讲》)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国内外发表《中国的英语教育:二次叙事》(英语)、《传统与创新:论英汉双语词典编纂》(英语、汉语)、《翻译:写作与学术的结合》(英语)、《中国对文艺复兴的回应: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英语)、《非理想化,非理性化,非文脉化:后现代之我见》、《形式至上——翻译大忌》等论文60余篇;发表英译汉《幼狮》(上、下)、《极乐城》、《二号街的囚徒》、《蝴蝶梦》(合译)、《钱商》(合译)、《星期一的故事》(合译)、《吞食魔果的人》、《一江流淌水悠悠》(即电影《大河恋》之所本)等数十种文艺、文评及社科类作品,总字数逾200万以及《明式家具》、《清玉》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20余万;发表杂感小品不计。

      王馥芳,1969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和词典学。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2004年到2006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2007年到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学。现为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辞书学会理事;自2003年起,被聘为中国语言学/汉语/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辞书研究》特约撰稿人。曾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1998年至今,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委项目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各一项。出版专著《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及《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变异》两部。参与《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编纂工作。并在SSCI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Lexicography、《辞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和“当代语言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新民晚报》等刊物上发表随笔10余篇。 绪论

    第一部分 国际环境下的双语词典及其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

      1.引言

      2.英语学习型词典时代

      3.电子词典时代

      4.在线词典时代

      5.结语和讨论

     第二章 当代双语词典编纂五十年

      1.引言

      2.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双语词典编纂

      2.1 我国双语词典简史

      2.2 倍受好评的《综合英汉大辞典》

      3.我国双语词典五十年发展简要回顾

      3.1 内向型外汉学习词典的发展

      3.2 双语电子词典的发展

      3.3 双语在线词典的发展

      4.在借鉴和初创中求发展的五十年

      5.词典的系列化

      6.结语和讨论

     第三章 外语学习中双语词典的积极作用

      1.引言

      2.双语词典与词汇习得

      2.1 帮助提高词汇习得速度

      2.2 帮助减轻“词汇习得负担”

      3.翻译活动离不开双语词典

      3.1 低频词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

      3.2 专科词汇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

      4.独特的使用者视角帮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4.1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失误的有效避免

      4.2 帮助减少文化差异的理解失误

      5.结语和讨论

    第二部分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及主体性和商业因素对词典编纂的影响

     第四章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

      1.引言

      2.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

      3.《英汉大》总体编纂方针

      4.《英汉大》优势和编纂特色

      4.1 独立研编而成

      4.2 堪称国内英汉辞书中的“旗舰”作品

      4.3 “活英语”词典

      4.4 学术性和致用性兼备

      4.5 信息量大

      4.6 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型词典

      4.7 创新性

      5.结语

    第三部分 如何保证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大型双语词典编纂的特性。该书用英汉大词典为例,以英汉大词典编纂时期陆谷孙教授写的“大事记”为主要原始资料,对英汉大在成书过程中的种种予以了回顾与剖析,并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 作者简介:
      陆谷孙,1940年出生,祖籍浙江余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主编《英汉大词典》(上下两卷),全书曾获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英汉大词典》补编和第二版分别在1999年和2007年出版。在编写《英汉大词典》的同时为研究生讲授莎剧精读课,从事莎学教学与研究。除莎学方面的著译和演讲(如《莎士比亚研究十讲》)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国内外发表《中国的英语教育:二次叙事》(英语)、《传统与创新:论英汉双语词典编纂》(英语、汉语)、《翻译:写作与学术的结合》(英语)、《中国对文艺复兴的回应: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英语)、《非理想化,非理性化,非文脉化:后现代之我见》、《形式至上——翻译大忌》等论文60余篇;发表英译汉《幼狮》(上、下)、《极乐城》、《二号街的囚徒》、《蝴蝶梦》(合译)、《钱商》(合译)、《星期一的故事》(合译)、《吞食魔果的人》、《一江流淌水悠悠》(即电影《大河恋》之所本)等数十种文艺、文评及社科类作品,总字数逾200万以及《明式家具》、《清玉》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20余万;发表杂感小品不计。

      王馥芳,1969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和词典学。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2004年到2006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2007年到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学。现为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辞书学会理事;自2003年起,被聘为中国语言学/汉语/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辞书研究》特约撰稿人。曾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1998年至今,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委项目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各一项。出版专著《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及《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变异》两部。参与《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编纂工作。并在SSCI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Lexicography、《辞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和“当代语言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新民晚报》等刊物上发表随笔10余篇。
  •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国际环境下的双语词典及其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

      1.引言

      2.英语学习型词典时代

      3.电子词典时代

      4.在线词典时代

      5.结语和讨论

     第二章 当代双语词典编纂五十年

      1.引言

      2.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双语词典编纂

      2.1 我国双语词典简史

      2.2 倍受好评的《综合英汉大辞典》

      3.我国双语词典五十年发展简要回顾

      3.1 内向型外汉学习词典的发展

      3.2 双语电子词典的发展

      3.3 双语在线词典的发展

      4.在借鉴和初创中求发展的五十年

      5.词典的系列化

      6.结语和讨论

     第三章 外语学习中双语词典的积极作用

      1.引言

      2.双语词典与词汇习得

      2.1 帮助提高词汇习得速度

      2.2 帮助减轻“词汇习得负担”

      3.翻译活动离不开双语词典

      3.1 低频词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

      3.2 专科词汇的翻译离不开双语词典

      4.独特的使用者视角帮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4.1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失误的有效避免

      4.2 帮助减少文化差异的理解失误

      5.结语和讨论

    第二部分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及主体性和商业因素对词典编纂的影响

     第四章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

      1.引言

      2.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

      3.《英汉大》总体编纂方针

      4.《英汉大》优势和编纂特色

      4.1 独立研编而成

      4.2 堪称国内英汉辞书中的“旗舰”作品

      4.3 “活英语”词典

      4.4 学术性和致用性兼备

      4.5 信息量大

      4.6 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型词典

      4.7 创新性

      5.结语

    第三部分 如何保证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20篇:英美现当代散文(修订版)
陆谷孙;丁骏;朱绩崧;张楠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余墨三集(精装本)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余墨集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余墨二集(精装本)
陆谷孙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20篇:现当代英美散文
陆谷孙 编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余墨二集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莎士比亚研究十讲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余墨集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英汉大词典(下)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英汉大词典补编
陆谷孙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英汉大词典
陆谷孙 著
大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以《英汉大词典》编纂为例
英汉大词典(上)
陆谷孙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