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1
版次: 1
ISBN: 978753286843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8人买过
  •     宋明理学足我古代学术史上的一个思想高峰,宋明理学之核心即“理学”。理学的鲜明特色就是强调精神自我,将其视为人性的本质。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发展规律的心理学。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论述了传统社会背景下个人精神自我的发展问题,对精神自我的意识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丰富的思怨,进行了精神自我发展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颇为有效的训练理论与实践路径。 导言
    一、文化与自我
    二、中西方文化与中国人的自我
    三、本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之转向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之意义
    第一节 “方法决定论”导致西方心理学发展之弊端
    第二节 “对象决定论”决定现代心理学发展之方向
    第三节 “对象决定论”揭示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问题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之思路
    第一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结合问题
    一、问题:从中国心理学史教材的编写说起
    二、科学性: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一致追求
    三、科学性原则:中西方心理学结合的保证
    第二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方法
    一、外在逻辑原则:教材的解决方式
    二、科学性原则:潘菽的解决方式
    三、困境与改革:“尊重人文,强调体系”
    第三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
    一、异质说: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矛盾论
    二、求同说: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结合观
    三、精神性:中西方心理学共同的新主题

    第三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外在逻辑(一):弊端与超越
    第一节 心脑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一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或主题的重大转换
    二、“脑”与“心”:心理学研究对象之思考
    三、从超个人心理学到理学心理学
    第二节 人兽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二
    一、“人—兽”类比:心理学研究的传统范式
    二、从“人—兽”类比到“人—机”类比:传统的微调
    三、“人—兽”之别或精神心理: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三节 心生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三
    一、人性与心理机能
    二、心理机能产生的观点
    三、意识或精神心理产生的观点

    第四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外在逻辑(二):心理学与自我
    第一节 自我之心理学研究
    一、心理学自我研究之先河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自我
    三、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自我
    五、认知心理学与自我
    六、心理人类学与自我
    七、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与自我
    第二节 自我之精神性演化
    一、自我发展的“ego”阶段
    二、自我发展的“self‘’阶段
    三、自我发展的“super—ego”阶段
    第三节 自我之双二元结构
    一、自我的人性层次
    二、自我的意识维度

    第五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内在逻辑(一):思想背景
    第一节 天理道心
    一、“天理”与“人事”
    二、“天理”与“道心”
    三、“道心”与“精神心理”
    第二节 万物之灵
    一、人贵论:理学精神心理学之思想源头
    二、道德说:理学精神心理学之内在规定
    第三节 人性之善
    一、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
    二、中国文化的人性解读
    三、天命之性:理学精神心理学之逻辑起点

    第六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内在逻辑(二):孔孟观点
    第一节 孔子之君子自我观
    一、君子自我的心理结构及本质
    二、君子自我的核心与表现
    第二节 孟子之圣人自我观
    一、成圣人人可为
    二、圣人自我的结构
    三、圣人自我的核心与表现
    第三节 孔孟之自我修养观
    一、个体自身努力
    二、外部环境熏陶

    第七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心理功能(一):伦理认知
    第一节 物理认知与伦理认知
    一、中西方认知特点
    二、墨子之物理认知观
    第二节 伦理认知之先秦观点
    一、孔子之伦理认知思想
    二、孟子之伦理认知思想
    第三节 理学之伦理认知思想
    一、张载之伦理认知思想
    二、程朱之伦理认知思想

    第八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心理功能(二):意向过程
    第一节 圣人无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情绪与情感
    二、常情与私情
    三、无情与有情
    第二节 志公意私:志者心之所向也
    一、心统性情:精神之意志结构
    二、以意驱志:心理学之意志理论
    三、以志御意:理学之意志理论

    第九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基本理论:学以成圣
    第一节 内在超越论
    第二节 圣人可学论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二、何为圣人?
    第三节 圣人与君子

    第十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修炼实践:内外一体
    第一节 认知加工路径:格物与致知
    第二节 意识调节 技术:主静与主敬
    第三节 观察学习模式:学颜子与观气象

    结语
    一、理学之文化价值
    二、理学之“人性论”错误
    三、理学之“情欲论”错误
    四、理学之心理学意义
    五、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弊端
    后记
  •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足我古代学术史上的一个思想高峰,宋明理学之核心即“理学”。理学的鲜明特色就是强调精神自我,将其视为人性的本质。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发展规律的心理学。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论述了传统社会背景下个人精神自我的发展问题,对精神自我的意识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丰富的思怨,进行了精神自我发展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颇为有效的训练理论与实践路径。
  • 目录:
    导言
    一、文化与自我
    二、中西方文化与中国人的自我
    三、本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之转向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之意义
    第一节 “方法决定论”导致西方心理学发展之弊端
    第二节 “对象决定论”决定现代心理学发展之方向
    第三节 “对象决定论”揭示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问题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之思路
    第一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结合问题
    一、问题:从中国心理学史教材的编写说起
    二、科学性: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一致追求
    三、科学性原则:中西方心理学结合的保证
    第二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方法
    一、外在逻辑原则:教材的解决方式
    二、科学性原则:潘菽的解决方式
    三、困境与改革:“尊重人文,强调体系”
    第三节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
    一、异质说: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矛盾论
    二、求同说: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的结合观
    三、精神性:中西方心理学共同的新主题

    第三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外在逻辑(一):弊端与超越
    第一节 心脑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一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或主题的重大转换
    二、“脑”与“心”:心理学研究对象之思考
    三、从超个人心理学到理学心理学
    第二节 人兽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二
    一、“人—兽”类比:心理学研究的传统范式
    二、从“人—兽”类比到“人—机”类比:传统的微调
    三、“人—兽”之别或精神心理: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三节 心生不分:西方主流心理学弊端之三
    一、人性与心理机能
    二、心理机能产生的观点
    三、意识或精神心理产生的观点

    第四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外在逻辑(二):心理学与自我
    第一节 自我之心理学研究
    一、心理学自我研究之先河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自我
    三、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自我
    五、认知心理学与自我
    六、心理人类学与自我
    七、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与自我
    第二节 自我之精神性演化
    一、自我发展的“ego”阶段
    二、自我发展的“self‘’阶段
    三、自我发展的“super—ego”阶段
    第三节 自我之双二元结构
    一、自我的人性层次
    二、自我的意识维度

    第五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内在逻辑(一):思想背景
    第一节 天理道心
    一、“天理”与“人事”
    二、“天理”与“道心”
    三、“道心”与“精神心理”
    第二节 万物之灵
    一、人贵论:理学精神心理学之思想源头
    二、道德说:理学精神心理学之内在规定
    第三节 人性之善
    一、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
    二、中国文化的人性解读
    三、天命之性:理学精神心理学之逻辑起点

    第六章 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内在逻辑(二):孔孟观点
    第一节 孔子之君子自我观
    一、君子自我的心理结构及本质
    二、君子自我的核心与表现
    第二节 孟子之圣人自我观
    一、成圣人人可为
    二、圣人自我的结构
    三、圣人自我的核心与表现
    第三节 孔孟之自我修养观
    一、个体自身努力
    二、外部环境熏陶

    第七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心理功能(一):伦理认知
    第一节 物理认知与伦理认知
    一、中西方认知特点
    二、墨子之物理认知观
    第二节 伦理认知之先秦观点
    一、孔子之伦理认知思想
    二、孟子之伦理认知思想
    第三节 理学之伦理认知思想
    一、张载之伦理认知思想
    二、程朱之伦理认知思想

    第八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心理功能(二):意向过程
    第一节 圣人无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情绪与情感
    二、常情与私情
    三、无情与有情
    第二节 志公意私:志者心之所向也
    一、心统性情:精神之意志结构
    二、以意驱志:心理学之意志理论
    三、以志御意:理学之意志理论

    第九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基本理论:学以成圣
    第一节 内在超越论
    第二节 圣人可学论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二、何为圣人?
    第三节 圣人与君子

    第十章 理学精神自我之修炼实践:内外一体
    第一节 认知加工路径:格物与致知
    第二节 意识调节 技术:主静与主敬
    第三节 观察学习模式:学颜子与观气象

    结语
    一、理学之文化价值
    二、理学之“人性论”错误
    三、理学之“情欲论”错误
    四、理学之心理学意义
    五、理学精神自我思想之弊端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的觉察 克里希那穆提集
克里希那穆提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之我:道文化中的自我观新诠
朱展炎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共产党人必修必备的政治品格
裴泽庆 ;李刚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的智慧
[印]吉噶·康楚仁波切 著;丁乃竺 译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茶会
蔡荣章 著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
吴克敬 著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为--内观治愈和道德经
[韩]百纸 著;一念 译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无我不欢(人气作家藤萝为枝炽烈青春之作。全新番外《情窦》。周渡,我要你无灾无难,无我不欢。)
藤萝为枝 著;白马时光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
郭斯萍 著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大学生心灵鸡汤
郭斯萍 主编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雨季,给你一把伞
郭斯萍、曾红、邓云洲 编著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心理,决定孩子的人生
郭斯萍、曾红、万曙琳 编著
无我之我:程朱理学之精神自我思想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郭斯萍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