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109238398
定价: 7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1页
字数: 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51人买过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基本农户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与发展,帮您深度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历程。
      清晰刻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变迁的制度环境,阐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特点,讨论其组织特征、经营行为与绩效评估,给您呈现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突出实践探索,详细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结构、机制和行为,以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域适应性,为您实践创新提供多维度的可操作方案。   李显刚,1963年生,湖北汉川人,1983年8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先后在衣牧渔业部、***、******会***、*******工作。其问,在陕西省乾县乾陵公社和安徽省涡阳县挂职锻炼。2005年3月到黑龙江省工作,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现任黑龙江省人大**会副主任。
      学习、调研、写作是笔者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为适应工作需要,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参加工作30多年来,发表有关“三农”工作、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文章30余篇;1997年1月,与米鸿才先生合作出版了Ⅸ中国农村合作制史》。在京工作期间,多次参与中央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起草工作;曾主持***软科学委员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研究”“中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等课题;参与科技部“中国农业实践与发展”和***“中国生态演变规律与治理对策”等研究,对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合作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序
    前言

    第一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界定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演进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基础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定位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位与功能

    第二章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历史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演变
    (一)土地改革(1946-1952)
    (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7)
    (三)人民公社的建立和体制调整(1958-1962)
    (四)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1963-1978)
    二、改革开放后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1979-1984)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续稳定(19851992)
    (三)家庭经营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1993-2004)
    (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初步探索(20052012)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一)政策演进
    (二)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探索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和服务规模日益壮大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跨界”融合趋势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优化农业农村资源配置
    (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五)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第四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理念有差距,发展潜力没有充分释放
    (二)土地流转有阻滞,多个方面制约规模经营
    (三)自身管理有问题,导致治理结构不规范
    (四)支持政策不完善,综合效应受到影响
    (五)金融保险门槛过高,制约长远健康发展
    (六)经营和技术人才匮乏,致使瓶颈难以突破
    (七)生产经营相对落后,适应市场经济有难度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体制因素
    (二)机制因素
    (三)利益因素
    (四)成本因素
    (五)风险因素
    (六)外部性因素
    (七)法律基础因素
    (八)主体因素
    (九)社会服务因素

    第五章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模式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模式
    (一)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模式
    (二)山东省济宁市土地托管模式
    (三)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
    (四)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
    (五)垦区家庭农场模式
    (六)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探析
    (一)“三位一体”合力发展
    (二)“三维要素”共同推动
    (三)“三重目标”统一追求
    (四)“五化手段”协调驱动

    第六章 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典型经验
    一、家庭农场扶持经验
    (一)典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二)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政策
    (三)对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支撑
    二、新从业经营主体帮扶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新进农场主培育政策
    (二)日本新农人支持政策
    三、职业农民培育的国际经验
    (一)欧盟青年农民培育政策
    (二)德国绿色职业证照制度
    (三)法国农民教育和再教育体系
    四、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的典型经验
    (一)我国台湾地区农民技能的培训政策
    (二)日本农场主经营能力提升的目标及政策
    (三)美国职业农民培训政策

    第七章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一)实现适度集约可持续规模发展
    (二)推进多元融合
    (三)提升质量和效益
    (四)实行规范管理
    (五)加快创新驱动
    (六)推动“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基本支撑和发展路径
    (一)财税政策支撑
    (二)金融创新支撑
    (三)农业保险支撑
    (四)农业科技支撑
    (五)现代化农机装备支撑
    (六)农业基础设施支撑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八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一、主要观点
    (一)研究结论
    (二)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政策建议
    (一)土地政策
    (二)农业补贴政策
    (三)金融保险政策
    (四)增加基础建设资金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
    (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附录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特征与行为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特征
    (一)家庭经营类
    (二)合作经营类
    (三)企业经营类
    二、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
    (一)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提出的意义
    (二)激励与约束的分类
    (三)激励与约束对象的界定
    (四)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遵循的原则
    (五)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
    机理系统类变量分析
    三、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模型构建
    四、激励约束相容的实现途径
    (一)自我激励
    (二)外部激励
    (三)合作激励
    (四)自律约束
    (五)强制约束
    (六)政策配置
    附录1-1
    附录二 基于成本与利益分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分析
    一、基于成本控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
    (一)成本适用性系统认识
    (二)成本适用性分析
    (三)成本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
    二、基于利益分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
    (一)利益分配适用性提出的意义
    (二)利益分配适用性系统认识
    (三)利益分配适用性模型构建
    (四)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五)利益合理分配实现途径分析
    (六)利益分配适用性相关启示
    附录2-1 成本适用性模型构建
    附录2-2 成本适用性模型假设及公式推导
    附录2-3 农业经营主体成本适用性的模型推导
    附录2-4 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分配适用性分析的模型推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基本农户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与发展,帮您深度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历程。
      清晰刻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变迁的制度环境,阐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特点,讨论其组织特征、经营行为与绩效评估,给您呈现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突出实践探索,详细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结构、机制和行为,以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域适应性,为您实践创新提供多维度的可操作方案。
  • 作者简介:
      李显刚,1963年生,湖北汉川人,1983年8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先后在衣牧渔业部、***、******会***、*******工作。其问,在陕西省乾县乾陵公社和安徽省涡阳县挂职锻炼。2005年3月到黑龙江省工作,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现任黑龙江省人大**会副主任。
      学习、调研、写作是笔者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为适应工作需要,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参加工作30多年来,发表有关“三农”工作、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文章30余篇;1997年1月,与米鸿才先生合作出版了Ⅸ中国农村合作制史》。在京工作期间,多次参与中央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起草工作;曾主持***软科学委员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研究”“中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等课题;参与科技部“中国农业实践与发展”和***“中国生态演变规律与治理对策”等研究,对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合作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界定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演进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基础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定位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位与功能

    第二章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历史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演变
    (一)土地改革(1946-1952)
    (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7)
    (三)人民公社的建立和体制调整(1958-1962)
    (四)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1963-1978)
    二、改革开放后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1979-1984)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续稳定(19851992)
    (三)家庭经营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1993-2004)
    (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初步探索(20052012)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一)政策演进
    (二)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探索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和服务规模日益壮大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跨界”融合趋势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优化农业农村资源配置
    (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五)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第四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理念有差距,发展潜力没有充分释放
    (二)土地流转有阻滞,多个方面制约规模经营
    (三)自身管理有问题,导致治理结构不规范
    (四)支持政策不完善,综合效应受到影响
    (五)金融保险门槛过高,制约长远健康发展
    (六)经营和技术人才匮乏,致使瓶颈难以突破
    (七)生产经营相对落后,适应市场经济有难度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体制因素
    (二)机制因素
    (三)利益因素
    (四)成本因素
    (五)风险因素
    (六)外部性因素
    (七)法律基础因素
    (八)主体因素
    (九)社会服务因素

    第五章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模式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模式
    (一)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模式
    (二)山东省济宁市土地托管模式
    (三)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
    (四)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
    (五)垦区家庭农场模式
    (六)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探析
    (一)“三位一体”合力发展
    (二)“三维要素”共同推动
    (三)“三重目标”统一追求
    (四)“五化手段”协调驱动

    第六章 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典型经验
    一、家庭农场扶持经验
    (一)典型国家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二)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政策
    (三)对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支撑
    二、新从业经营主体帮扶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新进农场主培育政策
    (二)日本新农人支持政策
    三、职业农民培育的国际经验
    (一)欧盟青年农民培育政策
    (二)德国绿色职业证照制度
    (三)法国农民教育和再教育体系
    四、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的典型经验
    (一)我国台湾地区农民技能的培训政策
    (二)日本农场主经营能力提升的目标及政策
    (三)美国职业农民培训政策

    第七章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一)实现适度集约可持续规模发展
    (二)推进多元融合
    (三)提升质量和效益
    (四)实行规范管理
    (五)加快创新驱动
    (六)推动“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基本支撑和发展路径
    (一)财税政策支撑
    (二)金融创新支撑
    (三)农业保险支撑
    (四)农业科技支撑
    (五)现代化农机装备支撑
    (六)农业基础设施支撑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八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一、主要观点
    (一)研究结论
    (二)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政策建议
    (一)土地政策
    (二)农业补贴政策
    (三)金融保险政策
    (四)增加基础建设资金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
    (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附录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特征与行为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特征
    (一)家庭经营类
    (二)合作经营类
    (三)企业经营类
    二、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
    (一)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提出的意义
    (二)激励与约束的分类
    (三)激励与约束对象的界定
    (四)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遵循的原则
    (五)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
    机理系统类变量分析
    三、激励约束相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模型构建
    四、激励约束相容的实现途径
    (一)自我激励
    (二)外部激励
    (三)合作激励
    (四)自律约束
    (五)强制约束
    (六)政策配置
    附录1-1
    附录二 基于成本与利益分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分析
    一、基于成本控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
    (一)成本适用性系统认识
    (二)成本适用性分析
    (三)成本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
    二、基于利益分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用性
    (一)利益分配适用性提出的意义
    (二)利益分配适用性系统认识
    (三)利益分配适用性模型构建
    (四)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五)利益合理分配实现途径分析
    (六)利益分配适用性相关启示
    附录2-1 成本适用性模型构建
    附录2-2 成本适用性模型假设及公式推导
    附录2-3 农业经营主体成本适用性的模型推导
    附录2-4 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分配适用性分析的模型推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