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第3版)

电路原理(第3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06
版次: 3
ISBN: 9787111594345
定价: 6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0页
分类: 工程技术
46人买过
  • 《电路原理 第3版》是根据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各院校新的教学计划及电路理论自身特点,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电路原理 第3版》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等。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楚,易于读者理解;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易于读者掌握。为了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基本内容,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及详尽的解题步骤,并将每章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与难点进行归纳,通过简明扼要提炼各章的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电路理论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读者对电路理论的掌握。《电路原理 第3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电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陈晓平,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专业,1994年6月获江苏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大学教授,硕导。 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电路、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电路课程的主要负责人,电路课程在2002年获得江苏省一类课程、2006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江苏省成人教育精品课程。主讲的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生课程,在2009年获得江苏省课程。已主编教材有16部,其中二部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两部获得江苏大学精品教材。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及SCI收录8篇;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 
    1.1.2电路模型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 
    非关联参考方向 
    1.2.4国际单位制(SI)中变量的 
    单位 
    1.3电功率和能量 
    1.3.1电能 
    1.3.2功率 
    1.4电阻元件 
    1.4.1电阻和电导 
    1.4.2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1.4.3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 
    1.4.4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 
    1.5电压源和电流源 
    1.5.1电压源 
    1.5.2电流源 
    1.6受控电源 
    1.7基尔霍夫定律 
    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8运算放大器 
    1.9本章小结 
    1.9.1本章基本知识点 
    1.9.2本章重点与难点 
    1.10习题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1.2电阻的串联 
    2.1.3电阻的并联 
    2.1.4电阻的混联 
    2.2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 
    等效变换 
    2.2.1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 
    2.2.2星形—三角形联结之间的 
    等效变换 
    2.3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 
    并联 
    2.3.2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 
    等效变换 
    2.4本章小结 
    2.4.1本章基本知识点 
    2.4.2本章重点与难点 
    2.5习题 
    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电路的图 
    3.1.1电路的图的基本概念 
    3.1.2电路的图的有关名词 
    3.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2.1KCL的独立方程数 
    3.2.2KVL的独立方程数 
    3.3支路电流法的列写 
    3.3.1支路法(2b法) 
    3.3.2支路电流法 
    3.4回路电流法的列号 
    3.4.1网孔电流法 
    3.4.2回路电流法 
    3.5结点电压法的列写 
    3.6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3.7本章小结 
    3.7.1本章基本知识点 
    3.7.2本章重点与难点 
    3.8习题 
    第4章电路定理 
    4.1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4.1.1叠加定理 
    4.1.2齐次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戴维宁定理 
    4.3.2诺顿定理 
    4.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4.1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4.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计算 
    4.4.3传输效率 
    4.5特勒根定理 
    4.6互易定理 
    4.7对偶原理 
    4.8本章小结 
    4.8.1本章基本知识点 
    4.8.2本章重点与难点 
    4.9习题 
    第5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1电容元件 
    5.1.2电感元件 
    5.1.3电容与电感的等效变换 
    5.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 
    5.2.1换路定律 
    5.2.2初始值的确定 
    5.3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3.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5.1阶跃函数 
    5.5.2阶跃响应 
    5.6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6.1冲激函数 
    5.6.2冲激响应 
    5.7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7.1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7.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 
    全响应 
    5.8本章小结 
    5.8.1本章基本知识点 
    5.8.2本章重点与难点 
    5.9习题 
    第6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6.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 
    6.1.1正弦量 
    6.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6.2.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2.2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 
    6.2.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 
    6.2.4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6.3复阻抗与复导纳 
    6.3.1复阻抗 
    6.3.2复导纳 
    6.3.3复阻抗与复导纳间的等效变换 
    6.3.4复阻抗(复导纳)的串、并联 
    6.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6.5.1正弦稳态一端口电路的功率 
    6.5.2复功率 
    6.5.3功率因数的提高 
    6.5.4最大功率传输 
    6.6本章小结 
    6.6.1本章基本知识点 
    6.6.2本章重点与难点 
    6.7习题 
    第7章谐振电路 
    7.1串联谐振电路 
    7.2并联谐振电路 
    7.2.1简单RLC并联电路 
    7.2.2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7.3串并联谐振电路 
    7.4本章小结 
    7.4.1本章基本知识点 
    7.4.2本章重点与难点 
    7.5习题 
    第8章互感电路 
    8.1互感电路的基本概念 
    8.1.1互感现象 
    8.1.2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8.1.3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耦合电感 
    的电路模型 
    8.1.4耦合因数 
    8.2互感电路的计算 
    8.2.1耦合电感的串联 
    8.2.2耦合电感的并联 
    8.2.3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 
    8.3空心变压器 
    8.3.1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 
    方程 
    8.3.2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 
    引入阻抗 
    8.4理想变压器 
    8.4.1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 
    8.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8.5本章小结 
    8.5.1本章基本知识点 
    8.5.2本章重点与难点 
    8.6习题 
    第9章三相电路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1.1对称三相电源 
    9.1.2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 
    9.1.3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 
    之间的关系 
    9.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2.1星形—星形系统 
    9.2.2星形—三角形系统 
    9.2.3三角形—星形系统 
    9.2.4三角形—三角形系统 
    9.2.5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 
    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9.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9.4.1三相电路的功率 
    9.4.2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9.4.3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9.5本章小结 
    9.5.1本章基本知识点 
    9.5.2本章重点与难点 
    9.6习题 
    第10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10.1.1非正弦周期信号 
    10.1.2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0.1.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10.1.4傅里叶级数与波形对称性的 
    关系 
    10.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 
    平均
  • 内容简介:
    《电路原理 第3版》是根据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各院校新的教学计划及电路理论自身特点,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电路原理 第3版》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等。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楚,易于读者理解;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易于读者掌握。为了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基本内容,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及详尽的解题步骤,并将每章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与难点进行归纳,通过简明扼要提炼各章的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电路理论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读者对电路理论的掌握。《电路原理 第3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电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陈晓平,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专业,1994年6月获江苏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大学教授,硕导。 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电路、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电路课程的主要负责人,电路课程在2002年获得江苏省一类课程、2006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江苏省成人教育精品课程。主讲的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生课程,在2009年获得江苏省课程。已主编教材有16部,其中二部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两部获得江苏大学精品教材。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及SCI收录8篇;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 
    1.1.2电路模型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 
    非关联参考方向 
    1.2.4国际单位制(SI)中变量的 
    单位 
    1.3电功率和能量 
    1.3.1电能 
    1.3.2功率 
    1.4电阻元件 
    1.4.1电阻和电导 
    1.4.2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1.4.3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 
    1.4.4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 
    1.5电压源和电流源 
    1.5.1电压源 
    1.5.2电流源 
    1.6受控电源 
    1.7基尔霍夫定律 
    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8运算放大器 
    1.9本章小结 
    1.9.1本章基本知识点 
    1.9.2本章重点与难点 
    1.10习题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1.2电阻的串联 
    2.1.3电阻的并联 
    2.1.4电阻的混联 
    2.2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 
    等效变换 
    2.2.1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 
    2.2.2星形—三角形联结之间的 
    等效变换 
    2.3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 
    并联 
    2.3.2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 
    等效变换 
    2.4本章小结 
    2.4.1本章基本知识点 
    2.4.2本章重点与难点 
    2.5习题 
    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电路的图 
    3.1.1电路的图的基本概念 
    3.1.2电路的图的有关名词 
    3.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2.1KCL的独立方程数 
    3.2.2KVL的独立方程数 
    3.3支路电流法的列写 
    3.3.1支路法(2b法) 
    3.3.2支路电流法 
    3.4回路电流法的列号 
    3.4.1网孔电流法 
    3.4.2回路电流法 
    3.5结点电压法的列写 
    3.6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3.7本章小结 
    3.7.1本章基本知识点 
    3.7.2本章重点与难点 
    3.8习题 
    第4章电路定理 
    4.1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4.1.1叠加定理 
    4.1.2齐次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戴维宁定理 
    4.3.2诺顿定理 
    4.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4.1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4.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计算 
    4.4.3传输效率 
    4.5特勒根定理 
    4.6互易定理 
    4.7对偶原理 
    4.8本章小结 
    4.8.1本章基本知识点 
    4.8.2本章重点与难点 
    4.9习题 
    第5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1电容元件 
    5.1.2电感元件 
    5.1.3电容与电感的等效变换 
    5.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 
    5.2.1换路定律 
    5.2.2初始值的确定 
    5.3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3.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5.1阶跃函数 
    5.5.2阶跃响应 
    5.6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6.1冲激函数 
    5.6.2冲激响应 
    5.7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7.1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7.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 
    全响应 
    5.8本章小结 
    5.8.1本章基本知识点 
    5.8.2本章重点与难点 
    5.9习题 
    第6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6.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 
    6.1.1正弦量 
    6.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6.2.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2.2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 
    6.2.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 
    6.2.4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6.3复阻抗与复导纳 
    6.3.1复阻抗 
    6.3.2复导纳 
    6.3.3复阻抗与复导纳间的等效变换 
    6.3.4复阻抗(复导纳)的串、并联 
    6.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6.5.1正弦稳态一端口电路的功率 
    6.5.2复功率 
    6.5.3功率因数的提高 
    6.5.4最大功率传输 
    6.6本章小结 
    6.6.1本章基本知识点 
    6.6.2本章重点与难点 
    6.7习题 
    第7章谐振电路 
    7.1串联谐振电路 
    7.2并联谐振电路 
    7.2.1简单RLC并联电路 
    7.2.2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7.3串并联谐振电路 
    7.4本章小结 
    7.4.1本章基本知识点 
    7.4.2本章重点与难点 
    7.5习题 
    第8章互感电路 
    8.1互感电路的基本概念 
    8.1.1互感现象 
    8.1.2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8.1.3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耦合电感 
    的电路模型 
    8.1.4耦合因数 
    8.2互感电路的计算 
    8.2.1耦合电感的串联 
    8.2.2耦合电感的并联 
    8.2.3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 
    8.3空心变压器 
    8.3.1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 
    方程 
    8.3.2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 
    引入阻抗 
    8.4理想变压器 
    8.4.1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 
    8.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8.5本章小结 
    8.5.1本章基本知识点 
    8.5.2本章重点与难点 
    8.6习题 
    第9章三相电路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1.1对称三相电源 
    9.1.2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 
    9.1.3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 
    之间的关系 
    9.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2.1星形—星形系统 
    9.2.2星形—三角形系统 
    9.2.3三角形—星形系统 
    9.2.4三角形—三角形系统 
    9.2.5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 
    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9.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9.4.1三相电路的功率 
    9.4.2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9.4.3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9.5本章小结 
    9.5.1本章基本知识点 
    9.5.2本章重点与难点 
    9.6习题 
    第10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10.1.1非正弦周期信号 
    10.1.2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0.1.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10.1.4傅里叶级数与波形对称性的 
    关系 
    10.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 
    平均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电路原理(第3版)
货币金融学(第2版)
蒋先玲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统计学(第2版)
向蓉美、马丹、王青华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3版)
吴建平 编
电路原理(第3版)
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第3版)
温素彬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第3版)
黄旭 编
电路原理(第3版)
货币银行学(第2版)
钱水土 编
电路原理(第3版)
汇编语言(第2版)/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郑晓薇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运营管理(第4版)
马风才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第2版)
徐爱钧、徐阳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
左小德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统计学学习指导及能力提升训练
向蓉美 王春华 马丹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赵德安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电路原理(第3版)
近人近事探案集
陈晓平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3版)()
陈晓平 傅旭东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电路原理 第4版
陈晓平 李长杰
电路原理(第3版)
社区高血压病例精粹
陈晓平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新1版)
陈晓平 编
电路原理(第3版)
电气安全 第2版
陈晓平 傅海军
电路原理(第3版)
非常规突发事件复杂应急资源分配网络优化调度和配置研究
陈晓平、葛敏 著
电路原理(第3版)
基础工程设计与分析
陈晓平 编
电路原理(第3版)
电路实验与仿真设计教程
陈晓平 主编
电路原理(第3版)
Protel 99 SE——电子线路CAD应用教程
陈晓平 主编
电路原理(第3版)
电路复习指导与习题全解
陈晓平 主编
电路原理(第3版)
面对道德冲突--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陈晓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