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口分布变动及人口功能区规划研究

西藏人口分布变动及人口功能区规划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4
版次: 1
ISBN: 9787520117685
定价: 8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4页
字数: 20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本书广泛吸收国内外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等方法,利用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西藏的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功能区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有关人口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建议颇有新意,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突出,对于促进西藏人口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高向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人口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人口学、民族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人口分布的研究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民委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重点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目前是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会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会员;受聘为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近年来,在《地理学报》、《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经济分析”论文80余篇。同时,出版专著2部,合著6部。博士论文入选第五辑“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并资助出版。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一、二、三奖,其中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专著,获得 2006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5年到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访问学习,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共同将“科学商店”的概念引入上海,该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这项活动。近年来,多次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到日本中部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并受聘为该校的客座教授。目前,担任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特聘委员。 第一章 西藏人口研究概况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三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手段及数据来源

      五 研究特色

    第二章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人口分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 人口分布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章 西藏人口历史变迁

      一 西藏史前人口的历史变迁

      二 古象雄时期人口变迁

      三 吐蕃至元明清时西藏人口变迁

      小结

    第四章 西藏人口水平分布

      一 西藏人口分布现状

      二 西藏人口分布集中与分散趋势

      三 西藏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小结

    第五章 西藏人口垂直分布

      一 海拔高程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二 地面坡度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三 地面坡向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四 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

      一 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模式分析

      三 西藏人口分布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小结

    第七章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

      一 西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

      二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三 西藏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

      四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小结

    第八章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一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

    第九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及理论思考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表目录

    表4-1 西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和比重变化/71

    表5-1 西藏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状况/82

    表5-2 不同坡度不同时期西藏人口分布比例/87

    表5-3 不同坡向不同时期人口比例/90

    表6-1 不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6

    表6-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106

    表7-1 西藏不同时期城镇用地面积扩展情况/123

    表7-2 西藏城镇群各城镇到拉萨市的距离和平均半径/125

    表7-3 西藏地区城镇网格维数计算统计/127

    表8-1 2004~2009年西藏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43

    表8-2 西藏不同地区人口功能区面积/146

    表8-3 西藏人口预测及城镇化率预测/148

    图目录

    图1-1 1917~2005年西藏梅里雪山Ata冰川萎缩状况/4

    图1-2 1959~2011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变动/8

    图1-3 本书研究技术路线/14

    图4-1 西藏不同时期人口普查的人口洛伦茨曲线/66

    图4-2 2010年西藏各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76

    图7-1 2000年和2010年西藏城镇人口规模位序捷夫曲线和双对数坐标/117

    图7-2 以拉萨为测算中心的西藏城镇群集聚维数/126

    图7-3 西藏地区城镇空间分布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128

    图7-4 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直线距离关联维数和交通距离关联维数/130   
  •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吸收国内外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等方法,利用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西藏的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功能区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有关人口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建议颇有新意,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突出,对于促进西藏人口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简介:
    高向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人口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人口学、民族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人口分布的研究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民委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重点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目前是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会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会员;受聘为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近年来,在《地理学报》、《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经济分析”论文80余篇。同时,出版专著2部,合著6部。博士论文入选第五辑“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并资助出版。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一、二、三奖,其中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专著,获得 2006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5年到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访问学习,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共同将“科学商店”的概念引入上海,该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这项活动。近年来,多次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到日本中部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并受聘为该校的客座教授。目前,担任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特聘委员。
  • 目录:
    第一章 西藏人口研究概况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三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手段及数据来源

      五 研究特色

    第二章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人口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人口分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 人口分布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章 西藏人口历史变迁

      一 西藏史前人口的历史变迁

      二 古象雄时期人口变迁

      三 吐蕃至元明清时西藏人口变迁

      小结

    第四章 西藏人口水平分布

      一 西藏人口分布现状

      二 西藏人口分布集中与分散趋势

      三 西藏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小结

    第五章 西藏人口垂直分布

      一 海拔高程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二 地面坡度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三 地面坡向对人口垂直分布的影响

      四 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

      一 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模式分析

      三 西藏人口分布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小结

    第七章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

      一 西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

      二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三 西藏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

      四 西藏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小结

    第八章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一 西藏人口发展功能区划

      二 西藏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

    第九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及理论思考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表目录

    表4-1 西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和比重变化/71

    表5-1 西藏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状况/82

    表5-2 不同坡度不同时期西藏人口分布比例/87

    表5-3 不同坡向不同时期人口比例/90

    表6-1 不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6

    表6-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106

    表7-1 西藏不同时期城镇用地面积扩展情况/123

    表7-2 西藏城镇群各城镇到拉萨市的距离和平均半径/125

    表7-3 西藏地区城镇网格维数计算统计/127

    表8-1 2004~2009年西藏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43

    表8-2 西藏不同地区人口功能区面积/146

    表8-3 西藏人口预测及城镇化率预测/148

    图目录

    图1-1 1917~2005年西藏梅里雪山Ata冰川萎缩状况/4

    图1-2 1959~2011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变动/8

    图1-3 本书研究技术路线/14

    图4-1 西藏不同时期人口普查的人口洛伦茨曲线/66

    图4-2 2010年西藏各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76

    图7-1 2000年和2010年西藏城镇人口规模位序捷夫曲线和双对数坐标/117

    图7-2 以拉萨为测算中心的西藏城镇群集聚维数/126

    图7-3 西藏地区城镇空间分布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128

    图7-4 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直线距离关联维数和交通距离关联维数/130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