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导读

传播学导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516193839
定价: 9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1人买过
  •   《传播学导读》一书以新的线索框架归纳整合传播学史和传播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使专业学生或非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把握传播学史和传播学理论的主要轮廓脉络,给有志于在传播学方向继续深造的同学提供一个简洁的上升通道。本书编撰的基本思路是:将传播学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主要奠基人物、主要学派、经典书籍及基本概念、理论重新归纳融合,梳理形成人物、学派、著作、理论四大板块:*一,人物篇。以时间为序介绍那些奠基传播学的先驱人物,重点论述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与贡献;第二,学派篇。纵向梳理传播学三大经典学派各自的发展历程、思想来源、主要观点和社会影响力;第三,经典导读篇。重点介绍20部传播学必读书目的核心观点并努力解决阅读导向问题;第四,概念理论篇。以“传播”为关键词,以“传播”的微观到“传播”的宏观为线索,将传播学的重要概念、理论重新归类,形成对传播学理论的全面认识。 前言(代序) ………………………………………………………… ( 1 )

    第一篇 人物篇

    一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 ( 3 )

    二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 ( 5 )

    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11)

    四  约翰??杜威 …………………………………………………… (14)

    五  罗伯特??E?? 帕克 ……………………………………………… (18)

    六  乔治??赫伯特??米德 ………………………………………… (20)

    七  查尔斯??霍顿??库利 ………………………………………… (22)

    八  库尔特??卢因 ………………………………………………… (25)

    九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 (27)

    十  哈罗德??德怀特??拉斯韦尔 ………………………………… (29)

    十一  威尔伯??施拉姆 …………………………………………… (32)

    十二  卡尔??I?? 霍夫兰 …………………………………………… (35)

    十三  雅克??艾吕尔 ……………………………………………… (37)

    十四  刘易斯??芒福德 …………………………………………… (39)

    十五  哈罗德??伊尼斯 …………………………………………… (43)

    十六  马歇尔??麦克卢汉 ………………………………………… (45)

    十七  尼尔??波兹曼 ……………………………………………… (48)

    十八  保罗??莱文森 ……………………………………………… (49)

    十九  詹姆斯??W?? 凯瑞…………………………………………… (51)

    二十  沃尔特??李普曼 …………………………………………… (55)

    二十一  埃弗里特??M?? 罗杰斯 …………………………………… (58)

    二十二  赫伯特??马尔库塞 ……………………………………… (60)

    二十三  特奥多尔??W?? 阿多诺…………………………………… (63)

    二十四  让??鲍德里亚 …………………………………………… (66)

    二十五  尤尔根??哈贝马斯 ……………………………………… (69)

    二十六  诺伯特??维纳 …………………………………………… (72)

    二十七  克劳德??E?? 香农 ………………………………………… (76)

    第二篇 传播学派篇

    第一章  经验学派 ………………………………………………… (83)

    一  经验学派的由来 …………………………………………… (83)

    二  经验学派的理论源流 ……………………………………… (88)

    三  经验学派的研究特点 ……………………………………… (91)

    第二章  批判学派 ………………………………………………… (99)

    一  批判学派的历史缘起 ……………………………………… (100)

    二  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 ……………………………………… (103)

    三  批判学派的三个路径 ……………………………………… (107)

    四  批判学派的研究特点 ……………………………………… (115)

    第三章  媒介环境学派 …………………………………………… (125)

    一  为媒介环境学派正名 ……………………………………… (125)

    二  媒介环境学派的历史述略 ………………………………… (132)

    三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框架 ………………………………… (141)

    四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源流 ………………………………… (148)

    第三篇 学科经典篇

    一  李普曼——《舆论学》 ………………………………………… (159)

    二  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 (161)

    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 (162)

    四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 (163)

    五  霍金斯——《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 (164)

    六  霍夫兰——《传播与说服》 …………………………………… (165)

    七  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 ……………… (167)

    八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 (169)

    九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171)

    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 (174)

    十一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 (176)

    十二  霍尔——《编码?解码》 …………………………………… (179)

    十三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 (182)

    十四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 (184)

    十五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187)

    十六 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 ………………………………………………… (191)

    十七  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 ……………………………… (195)

    十八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 (197)

    十九  席勒——《思想管理者》 …………………………………… (199)

    二十  戈尔丁、默多克——《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 ………… (201)

    第四篇 概念、理论篇

    第一章  传播和传播学 …………………………………………… (207)

    一  传播的概念 ………………………………………………… (207)

    二  传播的类型 ………………………………………………… (209)

    三  传播学 ……………………………………………………… (220)

    第二章  传播的符号、意义 ……………………………………… (223)

    一  符号 ………………………………………………………… (223)

    二  意义 ………………………………………………………… (229)

    第三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 (232)

    一  传播的基本过程 …………………………………………… (232)

    二  传播的线性模式 …………………………………………… (234)

    三  传播的控制论模式 ………………………………………… (237)

    四  传播的社会系统模式 ……………………………………… (239)

    五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 (242)

    第四章  大众传播 ………………………………………………… (246)

    一  理解大众传播 ……………………………………………… (246)

    二  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 (251)

    三  大众媒介的信息生产过程 ………………………………… (254)

    四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 (261)

    五  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 ……………………………………… (271)

    第五章  传播媒介 ………………………………………………… (278)

    一  媒介追溯 …………………………………………………… (278)

    二  传播媒介的概念 …………………………………………… (279)

    三  传播媒介的类型 …………………………………………… (283)

    四  媒介理论概述 ……………………………………………… (289)

    五  作为工具和技术的媒介 …………………………………… (297)

    六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媒介 …………………………… (299)

    第六章  受众 ……………………………………………………… (303)

    一  传播过程中的受众 ………………………………………… (303)

    二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305)

    三  受众的选择机制 …………………………………………… (308)

    四  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 ………………………………… (312)

    五  受众的类型与特征 ………………………………………… (316)

    六  受众研究的理论 …………………………………………… (321)

    第七章  传播效果 ………………………………………………… (325)

    一  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次 …………………………………… (325)

    二  传播效果的特征与构成 …………………………………… (327)

    三  传播效果的类型与研究课题 ……………………………… (330)

    四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332)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 (344)

    一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344)

    二  “沉默的螺旋”理论………………………………………… (348)

    三  “培养”理论………………………………………………… (353)

    四  “知识沟” …………………………………………………… (359)

    The chapter of characters ………………(364)

    The Chapter of Communication School  (398)

    参考文献 …………………………………………………………… (421)

    后记 ………………………………………………………………… (437)__
  • 内容简介:
      《传播学导读》一书以新的线索框架归纳整合传播学史和传播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使专业学生或非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把握传播学史和传播学理论的主要轮廓脉络,给有志于在传播学方向继续深造的同学提供一个简洁的上升通道。本书编撰的基本思路是:将传播学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主要奠基人物、主要学派、经典书籍及基本概念、理论重新归纳融合,梳理形成人物、学派、著作、理论四大板块:*一,人物篇。以时间为序介绍那些奠基传播学的先驱人物,重点论述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与贡献;第二,学派篇。纵向梳理传播学三大经典学派各自的发展历程、思想来源、主要观点和社会影响力;第三,经典导读篇。重点介绍20部传播学必读书目的核心观点并努力解决阅读导向问题;第四,概念理论篇。以“传播”为关键词,以“传播”的微观到“传播”的宏观为线索,将传播学的重要概念、理论重新归类,形成对传播学理论的全面认识。
  • 目录:
    前言(代序) ………………………………………………………… ( 1 )

    第一篇 人物篇

    一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 ( 3 )

    二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 ( 5 )

    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11)

    四  约翰??杜威 …………………………………………………… (14)

    五  罗伯特??E?? 帕克 ……………………………………………… (18)

    六  乔治??赫伯特??米德 ………………………………………… (20)

    七  查尔斯??霍顿??库利 ………………………………………… (22)

    八  库尔特??卢因 ………………………………………………… (25)

    九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 (27)

    十  哈罗德??德怀特??拉斯韦尔 ………………………………… (29)

    十一  威尔伯??施拉姆 …………………………………………… (32)

    十二  卡尔??I?? 霍夫兰 …………………………………………… (35)

    十三  雅克??艾吕尔 ……………………………………………… (37)

    十四  刘易斯??芒福德 …………………………………………… (39)

    十五  哈罗德??伊尼斯 …………………………………………… (43)

    十六  马歇尔??麦克卢汉 ………………………………………… (45)

    十七  尼尔??波兹曼 ……………………………………………… (48)

    十八  保罗??莱文森 ……………………………………………… (49)

    十九  詹姆斯??W?? 凯瑞…………………………………………… (51)

    二十  沃尔特??李普曼 …………………………………………… (55)

    二十一  埃弗里特??M?? 罗杰斯 …………………………………… (58)

    二十二  赫伯特??马尔库塞 ……………………………………… (60)

    二十三  特奥多尔??W?? 阿多诺…………………………………… (63)

    二十四  让??鲍德里亚 …………………………………………… (66)

    二十五  尤尔根??哈贝马斯 ……………………………………… (69)

    二十六  诺伯特??维纳 …………………………………………… (72)

    二十七  克劳德??E?? 香农 ………………………………………… (76)

    第二篇 传播学派篇

    第一章  经验学派 ………………………………………………… (83)

    一  经验学派的由来 …………………………………………… (83)

    二  经验学派的理论源流 ……………………………………… (88)

    三  经验学派的研究特点 ……………………………………… (91)

    第二章  批判学派 ………………………………………………… (99)

    一  批判学派的历史缘起 ……………………………………… (100)

    二  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 ……………………………………… (103)

    三  批判学派的三个路径 ……………………………………… (107)

    四  批判学派的研究特点 ……………………………………… (115)

    第三章  媒介环境学派 …………………………………………… (125)

    一  为媒介环境学派正名 ……………………………………… (125)

    二  媒介环境学派的历史述略 ………………………………… (132)

    三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框架 ………………………………… (141)

    四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源流 ………………………………… (148)

    第三篇 学科经典篇

    一  李普曼——《舆论学》 ………………………………………… (159)

    二  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 (161)

    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 (162)

    四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 (163)

    五  霍金斯——《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 (164)

    六  霍夫兰——《传播与说服》 …………………………………… (165)

    七  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 ……………… (167)

    八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 (169)

    九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171)

    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 (174)

    十一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 (176)

    十二  霍尔——《编码?解码》 …………………………………… (179)

    十三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 (182)

    十四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 (184)

    十五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187)

    十六 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 ………………………………………………… (191)

    十七  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 ……………………………… (195)

    十八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 (197)

    十九  席勒——《思想管理者》 …………………………………… (199)

    二十  戈尔丁、默多克——《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 ………… (201)

    第四篇 概念、理论篇

    第一章  传播和传播学 …………………………………………… (207)

    一  传播的概念 ………………………………………………… (207)

    二  传播的类型 ………………………………………………… (209)

    三  传播学 ……………………………………………………… (220)

    第二章  传播的符号、意义 ……………………………………… (223)

    一  符号 ………………………………………………………… (223)

    二  意义 ………………………………………………………… (229)

    第三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 (232)

    一  传播的基本过程 …………………………………………… (232)

    二  传播的线性模式 …………………………………………… (234)

    三  传播的控制论模式 ………………………………………… (237)

    四  传播的社会系统模式 ……………………………………… (239)

    五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 (242)

    第四章  大众传播 ………………………………………………… (246)

    一  理解大众传播 ……………………………………………… (246)

    二  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 (251)

    三  大众媒介的信息生产过程 ………………………………… (254)

    四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 (261)

    五  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 ……………………………………… (271)

    第五章  传播媒介 ………………………………………………… (278)

    一  媒介追溯 …………………………………………………… (278)

    二  传播媒介的概念 …………………………………………… (279)

    三  传播媒介的类型 …………………………………………… (283)

    四  媒介理论概述 ……………………………………………… (289)

    五  作为工具和技术的媒介 …………………………………… (297)

    六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媒介 …………………………… (299)

    第六章  受众 ……………………………………………………… (303)

    一  传播过程中的受众 ………………………………………… (303)

    二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305)

    三  受众的选择机制 …………………………………………… (308)

    四  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 ………………………………… (312)

    五  受众的类型与特征 ………………………………………… (316)

    六  受众研究的理论 …………………………………………… (321)

    第七章  传播效果 ………………………………………………… (325)

    一  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次 …………………………………… (325)

    二  传播效果的特征与构成 …………………………………… (327)

    三  传播效果的类型与研究课题 ……………………………… (330)

    四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332)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 (344)

    一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344)

    二  “沉默的螺旋”理论………………………………………… (348)

    三  “培养”理论………………………………………………… (353)

    四  “知识沟” …………………………………………………… (359)

    The chapter of characters ………………(364)

    The Chapter of Communication School  (398)

    参考文献 …………………………………………………………… (421)

    后记 ………………………………………………………………… (437)__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传播学导读
传播的历史:从石器时代的符号到社交媒体(第七版)未名社科 学术面对面
(加)保罗·海尔(Paul Heyer),彼得·厄克特(Peter Urquhart) 编, 董璐,何道宽,陈继静,王树国 译
传播学导读
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传播学导读
传播创新研究(第四辑)
单波
传播学导读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方法
卜卫 刘晓红 编
传播学导读
传播学视域下网络不良信息治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徐蒙 著
传播学导读
传播研究方法(第二版)
柯惠新 王锡苓 王宁 编
传播学导读
传播与国家发展学术体系构建
廖圣清;窦志梅
传播学导读
传播前沿——博士后研究成果文集
山东省新 闻出版广电局 编
传播学导读
传播法教程
罗斌
传播学导读
传播与影视文化十二讲
李焕征 王朋进 编
传播学导读
传播学视域下的南戏走向
包建强 著
传播学导读
传播的未来
[西]约瑟夫·马丽亚·卡博内尔 著;宋海莲 杜雯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传播学导读
西方思想文化简论
刘俭云、石静 著
传播学导读
中国思想文化传播简明教程
刘俭云、张兢 著
传播学导读
出版传播研究
刘俭云、张兢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