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1-07
ISBN: 9787100077767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318页
分类: 文学
33人买过
  •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先验哲学的代表著作。在本书中,谢林把主观东西作为在先的和绝对的出发点,推演出客观东西,即以理智达到自然,阐明了作为先验哲学组成部分的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目的论和艺术哲学等理论思想。 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德国哲学家。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观念论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谢林的思想和费希特一样也常常被轻视了,尤其是在英语语系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黑格尔后来的崇高地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故意贬低了谢林,将谢林描述为德国观念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其次是因为他的自然哲学,它常被一些实证科学家们嘲笑为缺乏逻辑推论和实践证明的。但他的自然哲学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诗人歌德的欣赏,也得到了德国自然科学的欢迎。
    谢林出生于1775年,1790年进入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的父亲是这所大学的牧师以及东方文化教授。在这里他和黑格尔、荷尔德林成为同窗好友。1792年,他从哲学院毕业。之后他开始研读康德和费希特,两人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青年时的谢林。1794年,他出版了一本阐述费希特思想的文章《论一种绝对形式的哲学可能性》(Über die Möglichkeit einer Form der Philosophie überhaupt,On the Possibility of an Absolute Form of Philosophy)。这篇文章获得了费希特本人的认可,这使得谢林在哲学界获得了一定名声。1795年,谢林完成了他的神学学位论文。毕业后,他在莱比锡作过两年私人教师,在这期间他研究了数学、物理和医学,同时研读了维柯和斯宾诺莎的哲学。
    1798年,年仅23岁的谢林受聘为耶拿大学的编外教授,讲授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在耶拿的日子里,他受到了浪漫主义影响,哲学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写出了他的早期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很快,他成了浪漫派的领军人物,并开始反对费希特的思想,认为它是深奥难懂的。1803年,谢林和他的妻子卡洛琳(Karoline)结婚(这件事造成了他和浪漫派的决裂),并离开了耶拿。
    1803年-1806年间,谢林任维尔次堡大学教授,由于他“好战”的性格,使得他在同僚和政府中有很多敌人。同时他的思想也开始倾向于宗教神秘主义,1804年写了《哲学与宗教》一书。1806年,他移居慕尼黑,找到了美术学院院长等各种职务。1809年,他的妻子去世,同年他写出《对人类自由本质的研究》(Investigations of Human Freedom)。文中他对于神秘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他阐述了康德哲学中对于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区分,他将自由定义为对善与恶的理解力(a capacity for good and evil)。这部集谢林晚期思想大成的著作受到了黑格尔刻意贬低,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海德格尔仔细研读了这篇文章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将黑格尔对此文的诬蔑评论为“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根上怎么也不能理解另一个同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伟大之处。”但这篇文章的某种泛神论思想同样受到了叔本华的批评。1820年-1827年任埃尔兰根大学教授,1827年重返慕尼黑执教,并被推举为国家科学院院长。
    直到1841年,他被普鲁士国王召回柏林,接替了黑格尔去世后留下的哲学教席。他试图遏制流行的黑格尔哲学浪潮,但没有成功,于1854年前往瑞士的途中不幸去世。谢林生前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名声和思想将会处于黑格尔的威胁和影响力之下,在他去世后的百年间,和黑格尔相比,他的知音寥寥无几。但他获得了海德格尔的至高评价,称他为德国观念论的顶峰,而不是黑格尔。 译者序言: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
    前言
    导论
    1.先验哲学的概念
    2.推论[先验哲学的本性]
    3.先验哲学的初步划分
    4.先验哲学的官能
    第一章 关于先验唯心论的原理
    第一节 关于知识的一个最高原理的必要性和性质
    第二节 原理本身的演绎
    解释
    概述
    第二章 先验唯心论的一般演绎
    提要
    第三章 以先验唯心
    提要
    Ⅰ.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
    Ⅱ.绝对综合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演绎
    提要[绝对综合是由自我意识发展史的各个不同时期相继组合而成的]
    第一个时期--从愿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
    A.课题:说明自我怎样得以直观它的身为受到限定的
    解决
    附论[感觉的可能性、实现性和产生过程]
    B.课题:说明自我怎样直观到它自身是进行感觉的
    解释
    解决
    C.创造性直观的理
    Ⅰ.创造性直观的理念
    Ⅱ.创造性直观的演绎
    推论[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磁、电和化学过程]
    第一个时期概述[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与自我意识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
    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
    第三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活动
    第四章 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实践哲学体系
    第一条原理 绝对的抽象,即意识的开端,只能从理智的自我决定或理智自己对自己的行动得到解释
    第二条原理 理智的自我决定的活动或理智自己对自己的自由行动,只能由这种理智之处的一种理智的特定行动得到解释
    第三条原理 意志活动原初必然是一种外在对象为目标
    第五章 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目的论主要原理
    第六章 哲学总官能的演绎或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艺术哲学主要原理
    1.一般艺术作品的演绎
    2.艺术作品的特点
    3.附论[艺术与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整个体系概述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先验哲学的代表著作。在本书中,谢林把主观东西作为在先的和绝对的出发点,推演出客观东西,即以理智达到自然,阐明了作为先验哲学组成部分的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目的论和艺术哲学等理论思想。
  • 作者简介:
    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德国哲学家。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观念论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谢林的思想和费希特一样也常常被轻视了,尤其是在英语语系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黑格尔后来的崇高地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故意贬低了谢林,将谢林描述为德国观念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其次是因为他的自然哲学,它常被一些实证科学家们嘲笑为缺乏逻辑推论和实践证明的。但他的自然哲学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诗人歌德的欣赏,也得到了德国自然科学的欢迎。
    谢林出生于1775年,1790年进入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的父亲是这所大学的牧师以及东方文化教授。在这里他和黑格尔、荷尔德林成为同窗好友。1792年,他从哲学院毕业。之后他开始研读康德和费希特,两人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青年时的谢林。1794年,他出版了一本阐述费希特思想的文章《论一种绝对形式的哲学可能性》(Über die Möglichkeit einer Form der Philosophie überhaupt,On the Possibility of an Absolute Form of Philosophy)。这篇文章获得了费希特本人的认可,这使得谢林在哲学界获得了一定名声。1795年,谢林完成了他的神学学位论文。毕业后,他在莱比锡作过两年私人教师,在这期间他研究了数学、物理和医学,同时研读了维柯和斯宾诺莎的哲学。
    1798年,年仅23岁的谢林受聘为耶拿大学的编外教授,讲授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在耶拿的日子里,他受到了浪漫主义影响,哲学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写出了他的早期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很快,他成了浪漫派的领军人物,并开始反对费希特的思想,认为它是深奥难懂的。1803年,谢林和他的妻子卡洛琳(Karoline)结婚(这件事造成了他和浪漫派的决裂),并离开了耶拿。
    1803年-1806年间,谢林任维尔次堡大学教授,由于他“好战”的性格,使得他在同僚和政府中有很多敌人。同时他的思想也开始倾向于宗教神秘主义,1804年写了《哲学与宗教》一书。1806年,他移居慕尼黑,找到了美术学院院长等各种职务。1809年,他的妻子去世,同年他写出《对人类自由本质的研究》(Investigations of Human Freedom)。文中他对于神秘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他阐述了康德哲学中对于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区分,他将自由定义为对善与恶的理解力(a capacity for good and evil)。这部集谢林晚期思想大成的著作受到了黑格尔刻意贬低,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海德格尔仔细研读了这篇文章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将黑格尔对此文的诬蔑评论为“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根上怎么也不能理解另一个同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伟大之处。”但这篇文章的某种泛神论思想同样受到了叔本华的批评。1820年-1827年任埃尔兰根大学教授,1827年重返慕尼黑执教,并被推举为国家科学院院长。
    直到1841年,他被普鲁士国王召回柏林,接替了黑格尔去世后留下的哲学教席。他试图遏制流行的黑格尔哲学浪潮,但没有成功,于1854年前往瑞士的途中不幸去世。谢林生前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名声和思想将会处于黑格尔的威胁和影响力之下,在他去世后的百年间,和黑格尔相比,他的知音寥寥无几。但他获得了海德格尔的至高评价,称他为德国观念论的顶峰,而不是黑格尔。
  • 目录:
    译者序言: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
    前言
    导论
    1.先验哲学的概念
    2.推论[先验哲学的本性]
    3.先验哲学的初步划分
    4.先验哲学的官能
    第一章 关于先验唯心论的原理
    第一节 关于知识的一个最高原理的必要性和性质
    第二节 原理本身的演绎
    解释
    概述
    第二章 先验唯心论的一般演绎
    提要
    第三章 以先验唯心
    提要
    Ⅰ.自我意识活动内所包含的绝对综合的演绎
    Ⅱ.绝对综合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演绎
    提要[绝对综合是由自我意识发展史的各个不同时期相继组合而成的]
    第一个时期--从愿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
    A.课题:说明自我怎样得以直观它的身为受到限定的
    解决
    附论[感觉的可能性、实现性和产生过程]
    B.课题:说明自我怎样直观到它自身是进行感觉的
    解释
    解决
    C.创造性直观的理
    Ⅰ.创造性直观的理念
    Ⅱ.创造性直观的演绎
    推论[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磁、电和化学过程]
    第一个时期概述[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与自我意识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
    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
    第三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活动
    第四章 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实践哲学体系
    第一条原理 绝对的抽象,即意识的开端,只能从理智的自我决定或理智自己对自己的行动得到解释
    第二条原理 理智的自我决定的活动或理智自己对自己的自由行动,只能由这种理智之处的一种理智的特定行动得到解释
    第三条原理 意志活动原初必然是一种外在对象为目标
    第五章 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目的论主要原理
    第六章 哲学总官能的演绎或以先验唯心论为原则的艺术哲学主要原理
    1.一般艺术作品的演绎
    2.艺术作品的特点
    3.附论[艺术与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整个体系概述
    译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哲学的存在论题
谢亚洲 著;张新平 编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与经验:经济法社会本位及其实现
陈敏光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性的界限——对阿多诺认识论元批判的现象学审思
马迎辉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谢林 著;梁志学、石泉 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与经验之间 : 从康德到马克思的哲学沉思
李朋来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心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
韩明友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批判——三联评论
刘士林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论证研究
方红庆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著作集系列
谢林 著, 先刚 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思辨逻辑
吴宏政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著作集系列
谢林 著, 先刚 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全部哲学的本原 谢林著作集
谢林 著;王丁 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
启示哲学(上卷)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谢林作品集
谢林
先验唯心论体系
艺术哲学
谢林
先验唯心论体系
越南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2019)
谢林城 编
先验唯心论体系
区块链与物联网构建智慧社会和数字化世界
谢林明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财富第十波2.0通证时代的数字黄金
谢林俯、法兰克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高度集约化开发区多源生态水量调控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以东江支流龙岗河为例
谢林伸、陈纯兴、韩龙、戴知广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印象梅陇
谢林殷 编
先验唯心论体系
启示哲学导论
谢林
先验唯心论体系
回家/闪小说阅读系列
谢林涛 著
先验唯心论体系
新航程职业英语综合教程. 第一册
谢林、朱英、陈宏霞 主编